2018年九下第2章 生物与环境 达标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九下第2章 生物与环境 达标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2-06 18:5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九下第2章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3.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两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4.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A.植物 B.太阳
C.植食性动物 D.土壤
5.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   )
A.种群的密度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种群的水平结构
6.因为地球气候的变化,某一地区的环境条件变得恶化,那么有关该地区的生物种群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种群迁出,出生率增加
B.种群的数量会增加,死亡率减少
C.种群迁出,出生率减少
D.种群的数量会减少,因为死亡率小于出生率
7.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长白山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田间杂草、腐生细菌、鸟分别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D.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9.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要及时除去田间杂草的原因是(   )
A.杂草会引来害虫危害庄稼 B.杂草会影响庄稼的收割
C.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杂草长得快,遮住了阳光
1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小虾→小鱼→大鱼 B.绿色植物→兔→狐
C.松树→啄木鸟→松毛虫 D.绿色植物→鼠→真菌
1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用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   )
A.d B.c
C.b D.a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成分遭到破坏不会影响它的稳定性
C.人工生态系统生产效率高,稳定性最强
D.人类毁林开荒、过度砍伐、超载放牧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如图所示是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   )

A.CD段 B.DE段
C.EF段 D.FG段
14.如图所示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
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
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主要渠道的图解中,正确的是(   )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可以看出鹬、蚌是竞争关系
B.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就越多
17.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虾的数量会减少;②水蚤的数量会减少;③小鱼的数量会增加;④小鱼的数量会减少;⑤水蚤的数量会增加;⑥虾的数量会增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项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52分)
19.小宁同学在校园的一个花坛中看到生活着许多雀舌黄杨(一种植物)、蚂蚁、蜈蚣及蚯蚓等生物。这里所有的蚯蚓构成了一个__ __,这个花坛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__ __。
2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 __。
(2)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__ __关系,另一种是__ __关系。
(3)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 __。
21.如图所示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__ __,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__ __。 
(2)图中共有__ __条食物链。
(3)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__ __(填“增加”或“减少”)。
22.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含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10-6) 0.0005 2.0 0.5 25.5 0.0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__ __(用表中字母序号表示)。
(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__ 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__ __。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逐级流动,到第__ __营养级的能量最少。
23.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__ __、__ __等。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 __,分解者是__ __。
(3)螺蛳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写出包括螺蛳在内的食物链:__ __(写一条)。
(4)正常情况下,该湖泊的生物数量关系为:植物的数量比草食动物的数量__ __,草食动物的数量又比肉食动物的数量__ __。
(5)为了维持该湖泊的生态平衡,除注意防止有毒物质进入湖水外,还应__
_ _(至少写出一条)。
2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是__ __的__ __作用,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 __(填字母序号)过程。
(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 __。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 _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 _结合在一起进行。
(4)生态系统是由其四种成分通过__ __和__ 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5.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__
_ _。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__ 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 __瓶,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生存的原因是金鱼藻和绿萍进行__ __作用能够为虾和螺蛳的生活提供有机物、氧气和能量,而虾和螺蛳通过__ __作用为金鱼藻和绿萍提供二氧化碳,虾和螺蛳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被河水中的__ __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再被金鱼藻和绿萍利用。







2018年九下第2章生物与环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C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B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3.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两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C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4.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B )
A.植物 B.太阳
C.植食性动物 D.土壤
5.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 C )
A.种群的密度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种群的水平结构
6.因为地球气候的变化,某一地区的环境条件变得恶化,那么有关该地区的生物种群的变化正确的是( C )
A.种群迁出,出生率增加
B.种群的数量会增加,死亡率减少
C.种群迁出,出生率减少
D.种群的数量会减少,因为死亡率小于出生率
7.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 )
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长白山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田间杂草、腐生细菌、鸟分别属于( B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D.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9.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要及时除去田间杂草的原因是( C )
A.杂草会引来害虫危害庄稼 B.杂草会影响庄稼的收割
C.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杂草长得快,遮住了阳光
1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B )
A.小虾→小鱼→大鱼 B.绿色植物→兔→狐
C.松树→啄木鸟→松毛虫 D.绿色植物→鼠→真菌
1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用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 D )
A.d B.c
C.b D.a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成分遭到破坏不会影响它的稳定性
C.人工生态系统生产效率高,稳定性最强
D.人类毁林开荒、过度砍伐、超载放牧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如图所示是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 D )

A.CD段 B.DE段
C.EF段 D.FG段
14.如图所示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
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
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主要渠道的图解中,正确的是( D )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从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可以看出鹬、蚌是竞争关系
B.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就越多
17.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 )
①虾的数量会减少;②水蚤的数量会减少;③小鱼的数量会增加;④小鱼的数量会减少;⑤水蚤的数量会增加;⑥虾的数量会增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项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C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52分)
19.小宁同学在校园的一个花坛中看到生活着许多雀舌黄杨(一种植物)、蚂蚁、蜈蚣及蚯蚓等生物。这里所有的蚯蚓构成了一个__种群__,这个花坛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__群落__。
2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__。
(2)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__捕食__关系,另一种是__竞争__关系。
(3)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草__。
21.如图所示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__生产者__,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__消费者__。 
(2)图中共有__6__条食物链。
(3)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__减少__(填“增加”或“减少”)。
22.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含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10-6) 0.0005 2.0 0.5 25.5 0.0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__A→E→C→B→D__(用表中字母序号表示)。
(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__D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__D__。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逐级流动,到第__5__营养级的能量最少。
23.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__阳光__、__温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等。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水草和藻类__,分解者是__水和泥中的细菌和真菌__。
(3)螺蛳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写出包括螺蛳在内的食物链:__藻类→螺蛳→肉食鱼__(写一条)。
(4)正常情况下,该湖泊的生物数量关系为:植物的数量比草食动物的数量__多__,草食动物的数量又比肉食动物的数量__多__。
(5)为了维持该湖泊的生态平衡,除注意防止有毒物质进入湖水外,还应__禁止过度捕捞鱼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至少写出一条)。
2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是__细菌等微生物(或分解者)__的__分解__作用,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B、C__(填字母序号)过程。
(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__。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CO2_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能量流动__结合在一起进行。
(4)生态系统是由其四种成分通过__物质循环__和__能量流动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5.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__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__。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__C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B__瓶,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生存的原因是金鱼藻和绿萍进行__光合__作用能够为虾和螺蛳的生活提供有机物、氧气和能量,而虾和螺蛳通过__呼吸__作用为金鱼藻和绿萍提供二氧化碳,虾和螺蛳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被河水中的__细菌等微生物(或分解者)__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再被金鱼藻和绿萍利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