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2-06 22: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 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下列图形中,能说明∠1>∠2 的是(D)
2.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C)
A. a=6.3,b=6.3,c=12.6
B. a=1,b=2,c=3
C. a=2.5,b=3,c=5
D. a=5,b=7,c=15
3.如图①,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把△ADE 沿线段 DE 向下折 叠,使点 A 落在 BC 上的点 A′处,得到图②,则下列四个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C)
(第 3 题)
A. DB=DA B. ∠B+∠C+∠1=180°
C. BA=CA D. △ADE≌△A′DE
(第 4 题)
4.如图,∠ABC=∠DCB=70°,∠ABD=40°,AB=DC,则∠BAC=(B) A. 70° B. 80°
C. 100° D. 90°
5.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B) A. 定义都是真命题
B. 单项式-的系数是-4
C. 若|x-1|+(y-3)2=0,则 x=1,y=3
D.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 的是(A) A. ∠A=∠E,BA=EF,AC=FD
B. ∠B=∠E,BC=EF,高 AH=DG
C. ∠C=∠F=90°,∠A=60°,∠E=30°,AC=DF
D. ∠A=∠D,AB=DE,AC=DF
7.如图,△ABC 的三边 AB,BC,CA 的长分别是 100,110,12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
△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 S△AOB∶S△BOC∶S△COA=(C)

A. 1∶1∶1
B. 9∶10∶11
C. 10∶11∶12
D. 11∶12∶13
(第 7 题)

【解】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AOB,△BOC,△COA 分别以 AB,BC,AC
为底时,高相等,则它们的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
8.定义运算符号“*”的意义为:a*b= (其中 a,b 均不为 0).下面有两个结论:①
运算“*”满足交换律;②运算“*”满足结合律.其中(A)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①和②都正确 D. ①和②都不正确
【解】 ∵a*b=,b*a=
∴a*b=b*a,即①正确.
∵(a*b)*c=*c==
a*(b*c)=a*==
a*b)*c≠a*(b*c),即②不正确.
二、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9.把命题“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 1”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两个
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为 1.
10.如图,李叔叔家的凳子坏了,于是他给凳子加了两根木条,这样凳子就比较牢固了, 他所应用的数学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 10 题)) ,(第 11 题))
11.如图,∠A=50°,∠ABO=28°,∠ACO=32°,则∠BDC=78°,∠BOC=110°.
12.如图,在△ABC 中,AD 为 BC 边上的中线,DE⊥AB 于点 E,DF⊥AC 于点 F,AB
=3,AC=4,DF=1.5,则 DE= 2 .
【解】 ∵AD 是中线,∴S△ABD=S△ACD,∴AB·DE=AC?DF,∴DE=2.
,(第 12 题)) ,(第 13 题))
13.如图,在△ABC 中,∠B=90°,∠A=40°,AC 的垂直平分线 MN 与 AB 交于点
D,则∠BCD=10°.
【解】 ∵MN 是 AC 的中垂线,
∴∠ACD=∠A=40°.
又∵∠B=90°,∴∠ACB=50°,
∴∠BCD=∠ACB-∠ACD=50°-40°=10°.
14.如图,在△ABC 中,AD 是∠A 的外角平分线,P 是 AD 上异于点 A 的任意一点,
设 PB=m,PC=n,AB=c,AC=b,则 m+n> b+c(填“>”“<”或“=”).

,(第 14 题)) ,(第 14 题解))
【解】 如解图,在 BA 的延长线上取点 E,使 AE=AC,连结 ED,EP.
∵AD 是∠A 的外角平分线,∴∠CAP=∠EAP.
((AE=AC,
在△ACP 和△AEP 中,∵(∠CAP=∠EAP,
((AP=AP,
∴△ACP≌△AEP(SAS).∴PC=PE. 在△PBE 中,PB+PE>AB+AE, 即 PB+PC>AB+AC.
∵PB=m,PC=n,AB=c,AC=b,∴m+n>b+c.
三、解答题(共 44 分)
15.(8 分)如图,已知线段 a,b,h(h(第 15 题)
【解】 作法如下:
①作直线 PQ,在直线 PQ 上任意取一点 D,作 DM⊥PQ.
②在 DM 上截取线段 DA=h.
③以点 A 为圆心,b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 DP 于点 B,连结 AB.
④以点 B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 BP 和射线 BQ 于点 C1 和 C2,连结 AC1,
AC2.

则△ABC1 和△ABC2 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解图).

(第 15 题解)
16.(10 分)如图,AB=AE,BC=ED,∠B=∠E,F 为 CD 的中点.求证:AF⊥CD.

(第 16 题)
【解】 连结 AC,AD.
在△ABC 和△AED 中,
((AB=AE,
∵(∠B=∠E,
((BC=ED,
∴△ABC≌△AED(SAS).∴AC=AD.
∵F 是 CD 的中点,∴CF=DF.
((AC=AD,
在△ACF 和△ADF 中,∵(CF=DF,
((AF=AF,
∴△ACF≌△ADF(SSS).∴∠AFC=∠AFD.
∵∠AFC+∠AFD=180°,∴∠AFC=90°,
∴AF⊥CD.
17.(12 分)如图,AD 是一段斜坡,AB 是水平线,现为了测斜坡上一点 D 的铅直高度(即 垂线段 DB 的长度),小亮在点 D 处立上一竹竿 CD,并保证 CD=AB,CD⊥AD,然后在竿
顶 C 处垂下一根细绳(细绳末端挂一重锤,以使细绳与水平线垂直),细绳与斜坡 AD 交于点
E,此时他测得 CE=8 m,AE=6 m,求 BD 的长度.
(第 17 题)
【解】 延长 CE 交 AB 于点 F.
∵∠A+∠1=90°,∠C+∠2=90°,∠1=∠2,
∴∠A=∠C.
在△ABD 和△CDE 中,
((∠A=∠C,
∵(∠
ABD=∠CDE=90°,
((CE=AD,
∴△ABD≌△CDE(AAS).∴AD=CE=8 m.
∴BD=DE=AD-AE=2 m.
18.(14 分)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直线 MN 经过点 C,且 AD⊥MN
于点 D,BE⊥MN 于点 E.
(1)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
(第 18 题)
【解】 (1)∵∠ACB=90°,
∴∠ACD+∠ECB=90°.
∵AD⊥MN,BE⊥MN,∴∠ADC=∠BEC=90°,
∴∠DAC+∠ACD=90°,∴∠DAC=∠ECB.
((∠DAC=∠ECB,
在△ADC 和△CEB 中,∵(∠ADC=∠CEB,
((AC=CB,
∴△ADC≌△CEB(AAS),∴AD=CE,DC=EB.
∵DE=CE+CD,∴DE=AD+BE. (2)同(1)可证,∠DAC=∠ECB. 又∵∠ADC=∠BEC=90°,AC=CB,
∴△ADC≌△CEB(AAS),∴AD=CE,CD=BE.
∵DE=CE-CD,∴DE=AD-BE. (3)DE=B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