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层练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层练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2-09 08:50:28

文档简介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地区,有时会发生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的现象,主要 原因是(  )
A. 臭氧层空洞扩大使红外辐射增强 B. 太阳耀斑爆发扰动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
C. 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引潮力加强
2.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的是(  )
A. 潮汐现象 B. 热带与寒带生物量的差异
C. 石灰岩转化为大理岩 D.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
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B. 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 纬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D. 是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唯一条件
4.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
A. 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 B. 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 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5.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题。
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2003年11月4日,太阳发生了三次巨大的耀斑爆发。第一次爆发发生在北京时间凌晨时分;第二次爆发在上午10时左右,东亚地区受到了严重影响;第三次爆发在21时左右。分析以上案例,判断下题。
第一次耀斑爆发时,以下地区能较易观察到绚丽极光的是(  )
A. 北冰洋 B. 南极 C. 赤道 D. 北回归线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色球层上
B. 太阳活动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破坏地球臭氧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D. 邯郸的某同学在晚上回家的路上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
8.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A. 藏南谷地的地热 B.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 风能 D.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二、综合题
9.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3)说出我国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10.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G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简析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2)图中E、D、F三地中,由E到F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简析原因?


(3)A、B、C、D四地中,发生“蜀犬吠日”现象的是________,请简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4)在以下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 )
A.成都、武汉 B.拉萨、贵阳 C.石家庄、乌鲁木齐 D.包头、杭州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太阳耀斑爆发扰动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造成高频无线电通讯中断,B正确;臭氧层空洞、地球磁场紊乱、引潮力对其没有影响。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2.B
【解析】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潮汐现象是日月的引力引起的,A错误;热带与寒带生物量的差异是由于两地的水热条件差异形成的,热量条件直接与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关,B正确;石灰岩转化为大理岩是变质作用产生的,来自地球的内能,C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是动力原因形成的,不是热力原因,与太阳辐射不直接相关,D错误。故选B。
3.A
【解析】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A正确。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中耀斑暴发,B错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越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越少,C错误。是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D错误。
4.C
【解析】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原因就在于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C正确;题干要求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也就是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丰富,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D
【解析】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②对。两地纬度相同,太阳高度角相同,①错。地势高,这点高度相对日地距离可以忽略,不是太阳辐射强的原因,③错。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④对。D对,A、B、C错。
6.A
【解析】绚丽极光出现在较高纬度地区,排除CD,处于极夜时期观测极光更绚丽,此时为11月4日,北极附近为极夜,据此选A。
7.B
【解析】太阳黑子产生在光球层,太阳活动平均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破坏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极光现象产生在极地地区,邯郸不可能看到,选B。
8.A
【解析】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与太阳能无关的是藏南谷地的地热,来自于地球内部能量,与太阳辐射能无关,选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风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都是转化的太阳能,与太阳能有关,B、C、D错。
二、综合题
9.(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数长。(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3)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解析】整体分析:青藏高原获得太阳辐射多,从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等方面分析原因。四川盆地获得太阳辐射少,主要从地形、水汽含量、天气等方面分析。
(1)读图,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晴天多,日照时数长。所以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
(2)乙地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出现低值。
(3)根据等值线分布判断,我国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10.(1)A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G位于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
(2)太阳辐射量增加。由东向西降水减少,日照时数增长。
(3)B B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气候湿润、降水多、雨季长;盆地内多河流,蒸发大,空气湿润;因此多阴雨雾日,光照不足。
(4)B
【解析】整体分析:
该题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涉及到对地形、气候等特征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区的分布、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熟练掌握,并能够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出科学分析及解答。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高度)、地势、天气、昼长时间等,A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G地位于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
(2)我国降水量由南向北、由东到西逐渐减少,因此太阳辐射由东到西逐渐增加。
(3)根据“蜀犬吠日”中的“ 蜀”字来判断,就可推断出在四川一带,故选B。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气候湿润、降水多、雨季长;盆地内多河流,蒸发大,空气湿润;因此多阴雨雾日,光照不足,所以有“蜀犬吠日”现象。
(4)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要考虑当地的太阳能丰富程度。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大,有利于太阳能的推广使用;贵阳冬半年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天无三日晴”,故在贵阳不利于太阳能的推广。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波长的太阳辐射如果大量到达地面,对人体造成损伤最大的是(  )
A. 可见光 B. 红外线 C. 紫外线 D. 无线电波
2.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的正确顺序是(  )
A. 光球、日冕、色球 B. 色球、光球、日冕
C. 日冕、色球、光球 D. 光球、色球、日冕
3.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下题。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4.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
A. 许多地方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B. 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干扰有线通讯
5.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下题。对上述说法解释正确的有( )
①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②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度 ③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 ④太阳活动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
A. 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B. 地球公转速度发生变化
C. 使赤道上产生极光 D. 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的温度
B. 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地下,不是来源于太阳能
C. 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地表环境产生影响
8.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A. B. C. D.
9.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B.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 太阳辐射的能量源泉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映
10.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地球上则看不见( )
①阳光 ② 极光 ③ 彗星 ④ 流星现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B. 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
C. 可能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 D. 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
12.以下能源的能量归根结底主要来自于太阳的是(  )
A. 地热能 B. 核能 C. 潮汐能 D. 煤炭
13.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C. 无线电通讯衰减或中断 D. 大气温度升高
二、综合题
14.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图中。
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③为________。
(2)图示②圈层中的太阳活动类型是_______。
(3)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5.下图是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区域是_______,该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高于赤道地区的原因 。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__,该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B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的纬度大约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见光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对人体的损伤很小,故A错误;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由于其波长较长,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故BD错误;紫外线如果大量到达地表则会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伤害。故答案为C。
2.D
【解析】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亮度越来越小,D项正确。
3.A
【解析】上海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源缺乏,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可以缓解其常规能源短缺的局面,故A正确;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故B错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但是能量较为分散,故C错误;上海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蕴藏量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度较小,属于常识性内容。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B错误;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D错误。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部分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一定关联性,A正确。
5.C
【解析】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不均匀;太阳活动会导致无线通讯中断,而不是有线电。因此②、④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因此①、③正确。故C正确。
6.D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耀斑爆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导致指南针失灵,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地球公转速度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故ABC错误,D项正确。
7.B
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7.太阳辐射是促使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与太阳辐射无关。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虽来源于地下,却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辐射,间接来自太阳辐射。所以B不正确,符合题意。
8.赛车使用的石油,煤球炉利用的是煤炭,均是远古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太阳能电池是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球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所以D正确。
9.D
【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源泉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因此D说法错误。
【点睛】注意题干要求,“错误的是”。
10.D
【解析】流星就是高速运动的陨石和大气摩擦产生的,没了大气就没有了摩擦,发不了光,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
11.B
【解析】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不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可能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太阳活动对降水有影响,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所以选B。
12.D
【解析】生物圈的所有生物的能量,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成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然后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来进行传递.只能说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绿色植物来获取能量,比如说狼吃羊肉,羊吃草.狼就是间接地获得了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煤炭,简称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地热能和核能来自地球内部,潮汐能来自于天体引力,能量归根结底主要来自于太阳的是煤炭,选择D。
13.A
【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
二、综合题
14.(1)光球;色球;日冕
(2)耀斑
(3)干扰短波通信;形成磁暴;出现极光;影响气候;与自然灾害相关.
【解析】(1)读图并根据各圈层的位置可知,①②③依次为:光球、色球、日冕。
(2)根据图示信息,②为色球部分,太阳活动表现为:耀斑.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为:干扰短波通信;形成磁暴;出现极光;影响气候;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相关。
15.(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2)160~180???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多。
(3)城市的热岛效应,多云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A地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且夏季时晴天多,少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冬季时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且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解析】(1)影响太阳辐射量因素有纬度、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海拔地势。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弱;②为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弱;赤道地区虽然纬度低,但全年降水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2)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和等值距,判断C地160-180,B地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C地赤道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故B小于C地。
(3)城市工业、人口集中,大量的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热量,形成热岛效应,而使得城市蒸发旺盛,又形成雨岛效应,云量大,而人为排放大量的粉尘,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故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
(4)根据太阳高度角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主要从哪个天气状况——气候和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分析。A地位于大陆西岸的37°,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且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且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夏季太阳辐射量大;? 而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且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且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冬季太阳辐射量小。所以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大。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内蒙古高原西部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2.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 提升地表温度 B. 误伤途经飞鸟 C.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D. 提高作物产量
3、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引起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B.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形成
C. 全球气温有可能变暖
D. 泥石流和滑坡现象的发生
下图是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A、B两地景观图。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4.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 由东向西递增 B. 由南向北递增
C.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D. 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5.图中A、B两地中B地区生物量比A地区低,直观反映了太阳辐射对( )的影响。
A. 生物分布 B. 能源分布 C. 地形分布 D. 人口分布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②相比,简析①地区太阳能更丰富的主要原因。


(2)指出②地区东侧重点发展太阳能发电站的原因。

(3)简析③地区太阳能最少的原因。


(4)下列曲线中,较符合从①→③一线的太阳能变化曲线是( )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A
2. B
【解析】
1.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内蒙古高原西部位于非季风气候区,水汽少,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正确。其他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地面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所以B、C、D错误。
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故C正确。太阳能电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效应减弱,不会提升地表温度,A错误。发电站不会干扰电子导航,B错
误。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D错误。
3.A
【解析】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地球内能,B错误;全球变暖是地质时期温暖上升期,还有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关,C错误;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受地形地势、地表的状况、水等有关,D错误,故答案A正确。
4.C
5.A
【解析】
4.由图可知,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答案C正确。
5.由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景观,B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结合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可知太阳辐射影响生物分布,故答案A正确。
二、综合题
6.
(1) 与②相比,①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多;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2)太阳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②地区太阳能丰富,利于建设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电站占地多,当地地广人稀,地价低;邻近我国东部地区,利于电力输送到市场。
(3)③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扩散,多云雨。
(4) 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能的分布。(1)根据图示信息,②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①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②相比,①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多;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能更丰富。(2)发展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考虑太阳能丰富程度、市场、建设成本等。(3)③地区为四川盆地。从盆地地形、天气等方面分析。(4)结合图示信息,从①→③一线的曲线有起伏、整体下降。
(1)根据图示信息,②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①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②相比,①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多;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能更丰富。
(2)发展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考虑太阳能丰富程度、市场、建设成本等。②地区东侧太阳能丰富;当地地广人稀,地价低;邻近我国东部地区,利于电力输送到市场。
(3)③地区为四川盆地。该地为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扩散,多云雨,太阳能最少。
(4)结合图示信息,从①→③一线的太阳能变化由多到少到多再到少,最接近的曲线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