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
六单元24课
雁门太守行
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雁门太守行
新知导入
导新课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新知讲解
读诗句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新知讲解
知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一生怀才不遇。善于驰骋想象,熔铸辞采,运用传说,创造新奇瑰丽的诗境。他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秦王饮酒》。
新知讲解
知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zhī
xié
新知讲解
记拼音
níng
lín
诗题意思:乐府曲名。后多用此题咏边城征战之事。本诗写将士边城之苦,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
解诗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今译: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简评: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险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的威武雄壮。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如鳞片的金色铠甲。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今译: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结成黑紫色。
简评: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军中号角。
形容战场的血迹。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今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简评: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紧张的战斗。“临易水”既点明了交战地点,又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抵达。
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河名。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今译: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简评:尾联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将士们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凸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忠诚和慷慨赴难的精神。
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以东筑台,上放千金,用以招揽天下贤士。
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新知讲解
读诗句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课堂练习
译古诗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雁门太守行
写景、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
视觉、听觉、想象交替出现
板书设计
明诗意
英勇杀敌
立志报国
悟诗情
拓展提高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
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1、你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压、摧”两个动词好在哪里?
悟诗情
拓展提高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如:在修辞运用上,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把将士们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城欲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黑云”“城欲摧”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金鳞开”表现我军严阵以待的气势。
(意思对即可)
悟诗情
拓展提高
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誓死卫国的决
心,升华了主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3、尾联化用黄君台的典故,有何作用?
4、请描述一下“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
起”一联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寒风掠过半卷着的红旗,驰援的部队一迫近易水边敌军营垒,便开始击鼓助威,投入战斗,只是夜寒霜重,战鼓也擂不响,只发出低沉的声响。
悟诗情
拓展提高
5、《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悟诗情
拓展提高
6、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分别概括出来。
白天:“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悟诗情
拓展提高
7、你还能背诵一首李贺的其它一首诗歌吗?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金子做的辔头,戴在马的头上
课堂作业
1、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险形势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威武雄壮。的名句是:
悟诗情
2、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
战斗的残酷的诗句是:
3、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紧张的战斗的诗句
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课堂作业
4、诗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的句子是:
悟诗情
5、诗中有一句后来成为成语的一句诗是:
6、诗中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