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五首》课件(幻灯片7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五首》课件(幻灯片7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1 10:2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3张PPT。24、诗词五首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
—纪伯伦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
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
文家。因宅边有五颗柳树,故自
号“五柳先生”。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死后葬在庐山西南,世称“靖节先生”。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
《饮酒》等。背景介绍 《饮酒》是组诗,共20首。我们学习
的是第五首,据说《饮酒》诗都是饮酒之
后创作的,但所写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
情有关,而是抒写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
的时间是作者归田第20年(公元417年),
写了他在农村悠然自得的生活。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境——无喧——心远——地偏叙事明理心如止水采菊——见山——日夕——鸟还写景显理各得其所此中有真意
欲 辨已忘言真意——忘言抒情悟理物我相融 1、透过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有着
怎样思想的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 2、陶渊明的思想对我们有何启示?春望—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 - 770)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人格高尚,忧国忧民,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有《杜工部集》传世。写作特色: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为后人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情的名篇。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诗歌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大元素。而这两篇都是杜甫在感受战火下的百姓惨痛而自己无法可施,音讯难传,有感而作,所以能传千古。 写作背景:《春望》是杜甫被安 史叛军所俘虏,困居长安时写的。当时长安沦入安 史之手,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虽然春光明媚,但国都残破,一片荒凉,令他倍添愁思,加上战事不断,家书不通,使他十分想念远方的家乡,所以他在诗中表达出伤感的情绪。 第一PPT模板网-WWW.1PPT.COM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释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京城虽然沦陷了,但山河依旧在,长安城春意盎然,草木仍然茂盛如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事,看着繁华春花,也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纵使听见春鸟鸣叫,也令人心里懦懦不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接连三月不熄,此时一封家书就可抵上万金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头上的白发严重脱落,简直就要插不上玉簪了。
对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押韵:
深-心,金-簪
主旨:
通过描写春日国都残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心系国事、忧国忧民、挂念亲人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赏析《雁门太守行》李贺,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他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初读古诗之读准字音雁( )门
燕脂( )
霜重( )
yànyān zhīzhòng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初读古诗之读准节奏理解诗歌之梳理大意结合书中注释,梳理诗歌大意。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一般压向城墙,城墙就要被破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阳光照战甲的鳞片上,一片金光闪烁。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里,边塞的泥土在晚霞的映照下凝成了胭脂色。
救援的军队半卷红旗,向易水河畔进发,夜袭敌军,夜里浓重的寒霜,连战鼓也擂不响。
为报君王的信任与重用,我们愿提起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理解诗歌之描绘画面概括诗歌中画面理解诗歌之概括画面戒备森严
边塞壮美
夜袭敌营理解诗歌之描绘画面 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内,城墙快要被摧毁,可城内的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气氛紧张,形势危急。景物+修饰语+联想、想象+流畅的语言选取一幅画面,进行具体描绘。赏析诗歌赏析诗歌中的手法。
例:“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意为压迫,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释义+句子内容+手法+作用
小组交流,准备展示。理解情感悲壮!
通过写惨烈的战争,写出了将士们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理解情感诗中哪些地方是“悲”?
诗中哪些地方是“壮”?赤 壁YW·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新课导入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走近作者 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整体感知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写 实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感 慨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细节解读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赤 壁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导学1、查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及文章背景。
2、自由反复朗读内容注意读音。
3、结合课下注释通译全文。
4、有一个词概括全词的内容。
5、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6、词的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用原文回答)景象:感觉:气势:
7、词的上阕回答天帝的问话:“”,交代哪里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什么愿望? 导议1、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2、词的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用原文回答)景象: 感觉: 气势:
3、词的上阕回答天帝的问话:“ ”,交代哪里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什么愿望?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1、朗读诗词。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3、有一个词概括全词的内容。
4、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5、词的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用原文回答)景象: 感觉: 气势:
6、词的上阕回答天帝的问话:“ ”,交代哪里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什么愿望?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著《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早期生活优裕美满,作品多写其悠闲的闺中生活,如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画面明快。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作品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渔家傲》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作家简介背景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解 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含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1、有一个词概括全词的内容。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3、词的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用原文回答)景象: 感觉: 气势:
4、词的上阕回答天帝的问话:“ ”,交代哪里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什么愿望?
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梦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欣赏意境: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向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苦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点拨:
(1)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死别;
(2)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想。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对人生坎坷际遇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思想主题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览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诗词赏析小结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声 声 慢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 八 咏 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春 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