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唐诗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薄暮(bó) 徙倚(xī) 汉塞(sài)
B.驱犊(dú) 东皋(gāo) 采薇(wēi)
C.鹦鹉(wǔ) 燕然(yān) 啄春泥(zhuō)
D.荆门(jǐng) 仍怜(lián) 白沙堤(dī)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接近)
B.长河落日圆(指黄河)
C.水面初平云脚底(刚刚)
D.仍怜故乡水(可怜)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下面诗句中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萧关逢候骑 B.长歌怀采薇
C.月下飞天镜 D.属国过居延
5.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0)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6.根据提示填空。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2)《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3)《渡荆门送别》中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的诗句是: , 。?
(4)《黄鹤楼》中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之感的句子是: , 。?
(5)其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山水诗人 ,他的字是 。《使至塞上》描绘了 风光,反映了战地生活,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6)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人称“ ”。?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由写远游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10.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1~12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尤其是“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1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横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4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3.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1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16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5.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得巧妙,请加以赏析。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7~18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7.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18.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妙笔生花
19.阅读下面的诗(词)句,回答问题。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任选一组分析其表达技巧。
??体验中考
20.(2016辽宁丹东)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0( )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21.(2017山东德州)综合性学习。
六月,毕业季。蔷薇花盛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的回忆。
(1)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下表),请你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其余两个板块的主题。
序曲
忆往昔
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第一章
(A) ?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舞蹈:《老师妈妈》
相声:《家访》
诗朗诵:《献给母校的歌》
第二章
(B) ?
爵士舞:《快乐崇拜》
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武术:《风云》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续 表
尾声
展未来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朗诵:《少年中国说》
(2)节目的序曲部分,播放师生三年来学习生活的视频,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作为画外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
(3)节目组的同学准备在活动中送给老师们一副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毕生心血哺新秀 桃李成荫四海春
B.日暖风和开桃李 笔酣墨浓写春秋
C.汗水染成千顷绿 一代桃李谱华章
答案:
夯基达标
1.B 解析 A项,“徙”应读“xǐ”;C项,“啄”应读“zhuó”;D项,“荆”应读“jīng”。
2.D 解析 “怜”,喜爱。
3.C 解析 正确的划分应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B 解析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5.(1)比喻、对偶 (2)比喻、对偶 (3)对偶 (4)拟人 (5)对偶
6.(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4)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5)王维 摩诘 边塞 (6)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课内品读
7.解析 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通过对“直”“圆”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9.B 解析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而不是“蜀地”。
10.解析 “仍怜故乡水”中的“怜”字,写出了诗人的恋恋不舍;“万里送行舟”中的“送”字,明确了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 诗的最后两句,即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说来自故乡的水,行程万里仍依依不舍送“我”的行舟。用的是拟人手法,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11.解析 可以从写景的诗句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景致迷人,心情愉悦。也可以抓住议论抒情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抒情,爱西湖,爱西湖的春天。“行不足”,尤其抒写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 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 行不足
12.解析 首先细读这两句诗,找出能够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选定词语后,可按照“……表明……体现了季节的特征”这样的格式解答。
答案示例 (1)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的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2)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的特征。(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课外拓展
13.中间四句的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邈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14.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15.解析 首先解释“迷”字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语境体会诗人的情态与情感。
参考答案 “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时的陶醉。
16.解析 由首联中的“惬”字,可以体会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颔联中的“迷”字,写出了诗人当时被小路景色迷住了的情态,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喜悦。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17.解析 结合注释①可知,这首诗是李白遭流放时所写,因为不得志,应有愤懑痛苦之情;再结合诗句“西望长安不见家”,不难分析出忧国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朝廷的眷念等情感。
18.解析 诗人在黄鹤楼中听吹笛,“落梅花”之景应是虚写,即通过想象来写景抒情。把想象的什么景(结合注释②)、抒发的什么情(结合上题)表述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19.(1)李白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李煜借月亮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情感,王建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2)示例 ①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②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③王建诗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20.B 解析 A项,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C项,“三、两个”中的顿号应删去;D项,“说”后面应为逗号。
21.(1)示例 (A)颂师恩 (B)炫青春
(2)示例 忆往昔,岁月如歌。朵朵白云记录了入学的铮铮誓言,茵茵绿草闪烁着竞技的滴滴汗水,依依杨柳倾听过青春的甜甜畅想。
(3)B 解析 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或词组的词性应相同、结构应一致,A、C两项均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