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孟子》二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2 16: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21 《孟子》二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
B.公孙衍(yá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所以动心忍性,曾(céng)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fú)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父命之(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正确)
D.一怒而诸侯惧(害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C.居天下之广居 妾妇之道也
D.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必先/苦其心志
D.一怒/而/诸侯惧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        ,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A.有些人妻儿可以不要 B.有些人官可以不当
C.有些人官可以不做 D.有些人财产能够抛弃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必先苦其心志(        )
(3)人恒过(        )
(4)而后喻(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8.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0题。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①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选自《孟子》)
注①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0.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苏秦刺股(      )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13.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表达交流
14.请举例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
??体验中考
15.(2016江苏无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某中学食堂墙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但每次饭后倒掉的剩饭剩菜还是不少。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论述,100~120字。
答案:
夯基达标
1.A 解析 B项,“衍”应读“yǎn”;C项,“曾”应读“zēng”;D项,“拂”应读“bì”。
2.C 解析 “正”的意思是“准则,标准”。
3.C 解析 C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告诫/谨慎;B项,能够/实现;D项,狱官/贤士。
4.B 解析 B项,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C 解析 从排比角度,首先排除D项;从语意角度,“妻儿”与“家”重复,排除A项;从音韵响亮角度,排除B项。
课内品读
6.(1)选拔、任用 (2)使……痛苦 (3)犯错误 (4)了解、明白
7.(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2)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8.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课外拓展
9.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10.解析 文章依次强调“友一乡之善士”“友一国之善士”“友天下之善士”“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然后指出“又尚论古之人”的方法;最后一句为结论句,指出古人的交友方法。了解文意之后,综合分析,明确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关键词是“善士”,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结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
11.(1)大腿 (2)懂得道理(规律)
12.解析 “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这些词语都要翻译准确。
参考答案 人的天性是相近的,但人的情趣可以随时变化,必须通过学习来驾驭情感,成就人的本性。
13.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太宗和岑文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说理,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说理,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习对于成就人的本性的重要性。B句运用了类比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习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14.示例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15.答案要点 不要让节约停留在口号上。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是每个同学应该做到的。但是如果把节约停留在口号上,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能达到节约的效果吗?自欺欺人罢了。所以要把勤俭节约落到实处,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