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2 16: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愚公移山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箕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
B.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
C.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D.一厝(xī)朔东,一厝雍南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提出)
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C.惧其不已也(已经)
D.寒暑易节(交换)
3.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B.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C.以残年余力 以君之力
D.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河阳之北
D.河曲智叟亡以应
6.根据提示用课文原文填空。
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       ”,其妻“       ”,甚至邻人之遗男也“       ”;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
(3)杂然相许(        )
(4)曾不若孀妻弱子(        )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0.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11.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节选自《山海经》)
注①发鸠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讠交: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⑤少女:小女儿。⑥堙:填塞,堵塞。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白喙(      )
(2)是炎帝之少女(      )
(3)以堙于东海(      )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14.本文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怎样的精神?
15.请比较《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两文在内容、主旨和写法上的异同。
??表达交流
16.在湖北建始县大沙河老渡口,有一位为来往行人义务摆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万其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渡口。民国初年,万家祖上逃荒至此,被村民接纳。为报村民接纳和帮助之恩,万家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为践行这个承诺,万家祖孙三代在这个渡口坚守了百年之久,从未收过一分钱。坚守风雨渡,义举感乡民。万家坚守的既是河水的渡口,也是人心的渡口。
假如记者采访你,问你如何看待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这件事,你怎么回答?
??体验中考
17.(2016甘肃武威)请从下图中选择八个字组成一组对偶句,用简化楷体字写在田字格内。
/
答案:
夯基达标
1.D 解析 “厝”应读“cuò”。
2.C 解析 “已”的意思是“停止”。
3.B 解析 B项,应为“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C 解析 C项,两个“以”都是“凭”的意思。A项,代词,愚公的/副词,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项,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呢。D项,副词,将近/连词,况且。
5.D 解析 A项,古义:连……都……。今义:曾经。B项,古义:即使。今义:虽然。C项,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D项,古今义都是“老人”的意思。
6.杂然相许 献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7.B 解析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课内品读
8.(1)阻塞 (2)尽,全 (3)纷纷地 (4)不如,比不上
9.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10.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 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11.示例 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
课外拓展
12.(1)鸟的嘴 (2)代词,这 (3)连词,来
13.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
14.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和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15.相同点:都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宏伟志愿,都具有神话色彩。不同点:从内容上看,《精卫填海》是写动物征服海,《愚公移山》是写人征服山;从写法上看,《精卫填海》写得简略,只概述了精卫的由来及作为,《愚公移山》则写得详尽,不仅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运用多种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16.示例 坚守承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报恩,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把这种坚守承诺、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17.解析 对偶要求字数一致,在相同位置要求词性一致,意思相同或相近。“福”对“寿”,“比”跟“如”意思相近,“南山”跟“东海”都属于偏正短语,结构一致。书写时注意用正楷,做到笔画规范。
答案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