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4 14: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消息二则八年级上什么是新闻?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等等。狭义: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消息。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
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定义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特点:真实性、简明性、时效性(及时性)、准确性.
文体知识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表达方式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作用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扼要详细地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时代背景识记字音溃退 诸城 歼灭 荻港
签订 要塞 芜湖 督战
授予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kuì zhūshòu yǔ jiānqiānsài wúdūdídāngcuī:2解释下列词义。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溃退:溃败后退。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 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的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这则新闻的要素
1949年4月21日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顺利渡江合作探究
1、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主旨归纳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写作特色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简洁,富有气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背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整体感知1、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并概括出来。
素,即时间、地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经过与结果:1、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人数之多(兵力)(战线)之长攻势之利地点和事件结果导语: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战况)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具体描述
渡江战况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锐不可当东路军:英勇突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利,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后,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彩。)
第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 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这样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有狼狈不堪,没有秩序撤退的意思,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失败的程度。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向南)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说明“渡江迅疾,作战顺利”, 而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能够展现出战斗的激烈过程,而用“越过”表现则不出战斗经过;“现正”,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通过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课文总结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每一个部分相对独立,完整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
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
2、穿插议论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答题要点:一、抓关键句、特征句的位置
导语、中间小结的开头、结尾
二、形式:对象+事件(时间、地点一般不要)
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
三、字数限制
答题注意点:
1.表述对象(谁或什么)
2.动作行为(干什么或怎么样了)
3.时间、地点、原因
4.结果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概括性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前一段时间,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些中小学的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令老师们大蹙眉头,不法分子在学校周围向学生兜售有淫秽或不健康内容的书画,音像制品,还有的把电子游戏厅开设在学校周围……日前,旅顺警方重拳出击,对滋扰学校的不法分子给予坚决打击,对学校周边的各种摊点彻底加以清理,对电子游戏厅一律取缔。通过整顿,现在全区56所中小学校园秩序井然。一、典题解析——拟写标题旅顺警方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例: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2003年南通市中考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汪松教授荣获爱丁堡科学奖。 谁怎么样了 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与生活有关的某件事或某次活动。
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
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主题部分语言简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