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一中“三自一新”必修五《陈情表》PDF版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沭一中“三自一新”必修五《陈情表》PDF版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5 09: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语文学案 张洪山制作 /审核
1
《陈情表》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一些常用的文体,掌握本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成语。
2.利用文章结构来记背文言文背书技能的训练和文言文字词句的归纳。
3.挖掘整理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导入学习】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
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
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
著称的《陈情表》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
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
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
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2.写作背景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
蜀汉旧臣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 李密是蜀国的臣子。晋从
魏曹手中取得皇权后,又灭了蜀汉政权。蜀灭亡后,李密出于一种怀古的情绪,不敢轻易为
晋朝为官。由于晋是从曹魏政权手中“篡”夺过来的,羞于标谤“忠”节,因而以孝道为治国之本。
李密正抓住了这一点,大做文章,以达到暂缓去晋朝做官的目的。
3.题解:陈,是____的意思。情指:一种是奉养祖母的___情,一种是对于朝廷的_ _情。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奏章。内容多是
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
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陈情表》是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述实情的文章。
4、古代文体常识:
①“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
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②“赋”,是以“文赋”为体式而发展倾向,呈现在当代辞赋创作中的普遍现象,被称
为“辞赋文体赋现象”。学者将赋体分为四类: 曰古赋、曰俳赋、曰文赋、曰律赋。文体赋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宋古文运动,一部分赋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倾向,形成散文式
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
等,都是代表作。 
③“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用来陈述衷情。表是我国
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
希望和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表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彩。表,古代向帝王
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
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
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
即刘勰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
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④序:一种勉励他人的文体(古代).也称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
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语文学案 张洪山制作 /审核
2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
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5.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请分别加以解释。
零丁孤苦:形孤单困苦无依。
茕茕孑立:孤单无依。qiónɡjié
形影相吊:身和影互相安慰。
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将终。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皇天后土:指天地神灵。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急于星火:比流星坠落还要急。
结草衔环:指感恩图报。
(四)课本素材运用:
1、搜集整理有关孝的名言名句。
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④“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⑤“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⑥“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2、整理精美语段,研究运用方向。本课可以整理出如下等精美语段,以备今后写作运用。
“李密从小父丧母弃,伶仃孤苦;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才。他一度沦为亡国之奴,归
家供养祖母终老。后来他因孝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尽忠还是尽孝,
李密进退维谷。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报养祖母。却逆君
美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转陈辞,恳请皇帝准许他先尽孝后尽忠。李密睿智,避
而不谈转事新君的忧惧及不满,却大肆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与孝情。“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李密用婉转恳切之辞感动了皇帝,得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且避免了拒任新
朝的罪过。李密机警善瓣,以退为进,既赡养了祖母,又保全了自己。
学生对上述精美语段应该熟读成诵,该材料可以应用在“智慧”“选择”“清醒”“进与退”
“孝与忠”“情”“美德”等相关的话题作文中。
3、写作借鉴:话题“一花一世界”的精彩片断: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以一句谦卑之词,结束了向晋武帝的陈情,
却激起了我心头的浪花。“犬马怖惧”“拜表以闻”,李密卑躬屈膝,胆战心惊的形象跃然纸上。
为臣本甘为犬马,然伴君如伴虎,做官如履薄冰。况晋武帝篡位立晋,虽标榜纲常名荐,但
喜怒无常。若触怒龙颜,则命不久矣,谈何供养祖母?仕途险阻,李密内心的惶惑,怎“怖惧”
二字了得?诗云:“一叶落而知秋。”李密一言而知其苦楚。

【合作学习】
臣密言:臣以( )险衅,夙( )遭闵( )凶。生孩六月,慈父见( )
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零丁( )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
衰祚( )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 )
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 )
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 )臣秀才。臣以( )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 )臣郎
中,寻( )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 )侍东
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 )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
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 )笃( );欲苟( )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语文学案 张洪山制作 /审核
3
伏惟( )圣朝以( )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 )育,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 ) 伪朝,历职郎署,本图( )宦达,
不矜( )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
桓(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人命危
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臣密今年四十有( )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
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
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 )悯愚诚,听( )臣微志,
庶( )刘侥幸,保卒( )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
情,谨拜表( )以闻( )

【应用学习】
一、解释并归纳文言文虚词“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 。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 。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 。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 。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 。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词,表示 。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 。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 。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 。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语文学案 张洪山制作 /审核
4
(四)助词,起 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 。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李密,字令伯,犍为(qián,地名)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
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
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
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
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课文部分)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
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
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
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
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
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
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
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
人民。此指死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华善之 善: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乃迁汉中太守 / 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有暇则讲学忘疲 D.齐桓得管仲而霸 / 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樵周为师,周的门人把
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
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
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
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翻译句子: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3)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语文学案 张洪山制作 /审核
5
参考答案
一、解释并归纳文言文虚词“其”
(一)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
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
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
“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
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
“这个”“这些”。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
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
许”、“大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
么” 。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
是……” 。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何其】译为“多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1.D 以·······为对、认为正确
2. D 顺承/转折
3.C
4(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
母,夜里未曾脱衣。
(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
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
样的原因.
(3)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
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附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
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
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
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
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
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
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
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
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
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
传》,以文学见长)。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
口才很好,吴国人很赞赏他。蜀国被平定后,
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
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
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
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
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
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
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
“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
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
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
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
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张华
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
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 ,所
以简洁雅致,《大诰》与平常人说,适宜琐
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他的言
教就琐碎啊。”张华点头称是。
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
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
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
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
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
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
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
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亦有言,
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
斯语岂然!( 人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朝
中没后台,不如把乡还。明君坐朝上,俗语
怎成真?)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
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
中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