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练习)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 ,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 。
2.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 。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 收缩形成的。
3.恒星开始于 ,幼年期成为 ,成年期演变成 。
4.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质量越 ,寿命越 ;质量越 ,寿命越 。
二、选择题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②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在同一平面上③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各不相同 ④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
A. ①③ B. ①④ C.上②④ D.②③
6.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假说,最主要的有两种( )
A.“星云说”和:“地心说” B.“星云说”和“灾变说”
C.“星云说”和“日心说” D.“星云说”和“大爆炸说”
7.由第1小题中行星公转的特点可以作为( )
A.推断星云形成的依据 B.推断太阳形成的依据
C.推断太阳系形成的依据 D.推断宇宙形成的依据
8.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不可能形成的是( )
A.行星 B.中子星 C.红巨星 D.黑洞
9.下列有关恒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矮星”相当于太阳的中年阶段
B.恒星即“永恒不变的星”,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状都是固定的
C.恒星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以致于恒星在天空中的变动我们很难察觉
D.远处观察者能够看到来自黑洞的光,因此天文学家能够测出黑洞的存在
10.在太阳的一生中,体积极小,密度很大的阶段是是( )
A.星云 B.红巨星 C.白矮星 D.黑矮星
11.在太阳的最后阶段将演变成( )
A.红巨星 B.白矮星 C.超新星 D.黑洞
12.夜晚,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它们有共同的特点:体积特别大,而且呈红色,据此判断它们可能是( )
A.白矮星 B.红巨星 C.中子星 D.黑洞
13.超新星的热核爆炸代表其演化到了( )
A.诞生期 B.存在期 C.死亡期 D.循环期
14.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大恒星的演变过程为( )
A.大恒星——红巨星——中子星——黑洞
B.大恒星——超新星——超红巨星——中子星或黑洞
C.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D.大恒星——中子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15.比太阳更大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 )
A.红巨星B.白矮星C.超新星D.中子星或黑洞
16.读下面恒星质量与其寿命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 。
(2)质量大的恒星寿命 (填“较长”或“较短”)。
(3)若某恒星的质量为太阳的1.5倍,根据图分析它的寿命约为 年。
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致 同一平面
解析: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2.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
解析: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3.星云 原恒星 主序星
解析:恒星开始于星云,幼年期成为原恒星,成年期演变成主序星。
4.大 短 小 长
解析: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寿命越长。
二、选择题
解析: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通过对行星运动特点和星云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提出了“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 除了“星云说”,关于太阳系的形成还有其他假说。例如,“灾变说”认 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如另一颗恒星接近太阳或与太阳相撞)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故选B.
7.C.
解析:在太阳系中,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 另据科学家测算,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根据行星公转的特点,可以推导如果它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 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故选C.
8.A.
9.C.
解析:进入成年阶段的太阳大约可以维持 100 亿年的稳定状态。太阳进入晚年期后,形成红巨星。红巨星进一步收缩,形成体积极小、密度很高的白矮星。最后,它将慢慢“熄灭”,形成黑矮星,最终变成星云的一部分, 进入新的循环。恒星是不会永久存在的,它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以致于恒星在天空中的变动我们很难察觉。黑洞的密度非常巨大,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 甚至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故选C.
10.C.
解析:进入成年阶段的太阳大约可以维持 100 亿年的稳定状态。太阳进入晚年期后,形成红巨星。红巨星进一步收缩,形成体积极小、密度很高的白矮星。最后,它将慢慢“熄灭”,形成黑矮星,最终变成星云的一部分, 进入新的循环。故选C.
11.B.
解析:答案同上。
12.B.
解析:体积巨大呈红色,是红巨星或超红巨星的特点。故选B.
13.C.
解析:超新星的热核爆炸代表了这颗恒星演化到了死亡期,即超大质量恒星能以巨热核恒星炸弹的形式变成超新星,超新星爆炸死亡。故选C.
14.C.
解析:大恒星在进入晚年会形成超红巨星,随后爆发成超新星,超新星爆炸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星核,称为“中子星”,质量更大的恒星爆炸后将形成黑洞。故选C.
15.D.
解析:比太阳更大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中子星或黑洞。故选D.
16. 解析:(1)质量 (2)较短 (3)50亿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学设计
课题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单元
第一章第二节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2.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3.了解太阳的一生的演化过程
4.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
5.通过太阳系和恒星的演化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天文学的兴趣和未知欲,初步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重点
1.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2.恒星的演化过程
难点
不同质量的恒星的不同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等各种恒星诞生后,还会发生变化吗?恒星真的永恒不灭吗?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提问,激发兴趣,引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太阳系的形成
仔细阅读下图 ,并说明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方向和太阳的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
(1)太阳系的特点
18 世纪,天文学家在对太阳系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特点。
1.同向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
2.椭圆形——行星绕太阳公转轨迹基本上呈椭圆形
3.共面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提问:想一想,以上这些特点告诉我们什么?
(2)“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
提问: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
讲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推理:
1.50亿年前,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2.凝聚的太阳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
3.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
4.中心部分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行星和卫星
指导学生做实验:
把准备好的沙子分成三堆,分别制作太阳系形成三个阶段的模型:
1.圆盘状星云阶段。
2.早期太阳形成阶段。
3.行星形成阶段。
提问:你知道关于太阳系的形成还有哪些学说吗?
二、恒星的演化
提问:什么是恒星?恒星是永恒不动的吗?
(1)恒星的概念
师:恒星并非不动,只不过离我们太远了,肉眼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
(2)恒星的演化历程
师讲解:恒星的演化始于星云;当核心收缩到类似于太阳大小时,核心成为原恒星;原恒星不断收缩,引发氢燃烧,恒星成为一颗主序星。
读“恒星的质量与寿命的关系图”,说说恒星的寿命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进一步提问:恒星的寿命由谁来决定呢?
在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你能说说有哪些差异吗?
图文介绍:
红巨星,红色,直径比太阳大 10-100倍,亮度比太阳大得多。
埃利斯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有一颗密度很大、体积和亮度很小的白矮星。
超新星在超红巨星的爆炸中诞生,这是超红巨星爆炸前后的照片,星体核心(箭头指处)密度非常大。
黑洞的密度比白矮星大得多,在它的附近所有物质都会被吸进去。这是黑洞的想象图。
(3)太阳一生的演化
读“太阳的未来”一图,说一说,图中从1至6,未来太阳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成年太阳演化成红巨星,红巨星演化成白矮星,白矮星演化成一颗看不见的黑矮星。
思考与讨论:了解了太阳一生的演化后,你对宇宙有了什么新认识?
宇宙中还有许多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恒星,它们将会怎样演化呢?
(4)大质量恒星的演化
师讲解:比太阳质量的恒星演化成超红巨星,超红巨星演化成超新星,超新星将演化成中子星和黑洞。
结合教材,了解中子星。
学生读图回答: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学生回答:告诉我们:根据行星公转的特点,可以推导如果它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
学生介绍:学说认为,太阳系是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它的直径大多可达十几光年。
学生做实验活动
学生回答:还有一种学说:“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如另一颗恒星接近太阳或与太阳相撞)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学生回答:恒星是在相对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的气体而构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学生观看图片,并跟随着教师的讲解。
学生读图说出: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 , 寿命越长。
学生回答:主序星的质量大小决定
了它们日后的演化历程。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宇宙是有规律地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也像恒星一样,也有诞生、成长、死亡的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太阳和演化和大质量恒星的演化不区别:太阳最终演化成白矮星,大质量恒星最终演化成中子星和黑洞。
学生阅读教材
通过读图,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高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
使学生了解行星的公转与太阳系的形成有关。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来自于实践。
了解恒星的概念
使学生了解主序星的质量大小决定恒星的寿命
使学生了解在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其不同的形态特征。
通过读图,了解太阳的一生的演化过程
通过此讨论,让学生明白太阳的演化过程和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是有区别的。
课堂练习
1.关于“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太阳系是由星系爆炸形成的
B.太阳系是由星系分离出来的
C.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D.太阳系是由多块星云收缩,感动的一部家庭八大行星
2.太阳最终将会变成( C )
A.红巨星 B.超新星
C.白矮星 D.中子星或黑洞
3.比太阳更大质量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 D )
A.红巨星 B.白矮星
C.超新星 D.中子星或黑洞
4.在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是( D )
A.太阳 B.白矮星
C.黑矮星 D.中子星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课堂小结
一、太阳系的形成:
(1)太阳系的特点
(2)主要学说:“星云说”
(3)其它学说“灾难说”
二、恒星的演化
(1)什么是恒星
(2)恒星的演化历程
(3)太阳一生的演化
(4)大质量恒星的演化
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
课件31张PPT。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下新知导入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等各种恒星诞生后,还会发生变化吗?恒星真的永恒不灭吗?新知讲解仔细阅读下图 ,并说明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方向和太阳的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
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新知讲解1.同向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18 世纪,天文学家在对太阳系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特点。2.椭圆形——行星绕太阳公转轨迹基本上呈椭圆形3.共面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想一想,以上这些特点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根据行星公转的特点,可以推导如果它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1)太阳系的特点新知讲解(2)“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学说认为,太阳系是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它的直径大多可达十几光年。星云照片新知讲解1.50亿年前,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推理:2.凝聚的太阳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3.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4.中心部分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行星和卫星新知讲解太阳系家族诞生了!新知讲解●只有太阳和太阳系的行星形成于同一个旋转的星云云盘,太阳的自转方向和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方向才会一致;
●形成太阳系的行星的物质来源于同一个扁平的星云云盘,才导致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位于同一平面上。星云学说推论的重要依据是:新知讲解把准备好的沙子分成三堆,分别制作太阳系形成三个阶段的模型:
1.圆盘状星云阶段。
2.早期太阳形成阶段。
3.行星形成阶段。新知讲解“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如另一颗恒星接近太阳或与太阳相撞)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3)“灾变说”你知道关于太阳系的形成还有哪些学说吗?新知讲解(1)什么是恒星?恒星是在相对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的气体而构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恒星并非不动,只不过离我们太远了,肉眼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新知讲解恒星的演化就是一颗恒星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恒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化的?新知讲解恒星的演化始于星云星云原恒星(幼年期)当核心收缩到类似于太阳大小时,核心成为原恒星主序星(成年期)原恒星不断收缩,引发氢燃烧,恒星成为一颗主序星(2)恒星的演化历程新知讲解读下图,请你找出恒星的寿命与质量有什么关系。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 , 寿命越长。主序星的质量大小决定
了它们日后的演化历程。恒星的寿命由谁来决定呢?新知讲解在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红巨星,红色,直径比太阳大 10-100倍,亮度比太阳大得多埃利斯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有一颗密度很大、体积和亮度很小的白矮星黑洞的密度比白矮星大得多,在它的附近所有物质都会被吸进去。这是黑洞的想象图。超新星在超红巨星的爆炸中诞生,这是超红巨星爆炸前后的照片,星体核心(箭头指处)密度非常大。新知讲解(3)太阳一生的演化读图说一说,图中从1至6,未来太阳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成年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星云一部分新知讲解了解了太阳一生的演化后,你对宇宙有了什么新认识?宇宙是有规律地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也像恒星一样,也有诞生、成长、死亡的过程。新知讲解宇宙中还有许多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恒星,它们将会怎样演化呢?黑
洞星
云原恒星主
序
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4)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新知讲解根据图 1-20,说一说大恒星衰老和消亡的过程和太阳有什么不同。大质量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成年的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新知讲解黑 洞新知讲解中子从极点喷发强大气流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
中子星小得出奇,典型的中子星直径只有20千米,但密度大得惊人,1厘米3达到1亿吨甚至达到几十亿吨,且由于巨大
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引力,就连光线都是呈抛物线挣脱。
中子星的能量辐射是太阳的100万倍,它在1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若全部转化
为电能,就够目前我们地球用几十亿年。恒星的演化小质量恒星
(成年的太阳)大质量恒星红巨星白矮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新知讲解一、太阳系的形成:
(1)太阳系的特点
(2)主要学说:“星云说”
(3)其它学说“灾难说”二、恒星的演化
(1)什么是恒星
(2)恒星的演化历程
(3)太阳一生的演化
(4)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关于“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系是由星系爆炸形成的
B.太阳系是由星系分离出来的
C.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D.太阳系是由多块星云收缩,感动的一部家庭八大行星C课堂练习2.太阳最终将会变成( )
A.红巨星 B.超新星
C.白矮星 D.中子星或黑洞C课堂练习3.比太阳更大质量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 )
A.红巨星 B.白矮星
C.超新星 D.中子星或黑洞D课堂练习4.在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是( )
A.太阳 B.白矮星
C.黑矮星 D.中子星D板书设计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特点“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其它学说“灾难说”什么是恒星恒星的演化历程太阳一生的演化大质量恒星的演化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
3.同步练习册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