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1章 三角形的概念专题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第1章 三角形的概念专题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2-17 18:55:04

文档简介

八上数学期末专题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考点一:三角形的边与角:
典例精讲:
例1.(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   
(2)设三角形三边之长分别为,,,则的取值范围为(   )
A.﹣6<a<﹣3 B.﹣5<a<﹣2 C.﹣2<a<5 D.a<﹣5或a>2
(3)某同学在纸上画了四个点,如果把这四个点彼此连接,连成一个图形,则这个图形中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三角形出现.
(4)若三角形中的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且有一个角为30°,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对
(5)下列长度的三根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10cm,5cm B.4cm,8cm,4cm C.5cm,13cm,12cm D.2cm,7cm,4cm
变式训练: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4,8 B.5,6,11 C.12,5,6 D.3,4,5
2.已知△ABC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A:∠B:∠C=2:3:5,则∠B=   ,∠C=   
3.如图所示,在△ABC中,∠B=47°,∠C=2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  )A.40° B.45° C.50° D.55°

4.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
A.2 B.3 C.5 D.13
5.△ABC的三边为,周长为24cm,,,则a=  ,b=  ,c=  
◆考点二:定义与命题:
典例精讲:
例2.(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若直线过第一、三、四象限,则k<0
B.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C.如果∠A=∠B,那么∠A和∠B是对顶角
D.如果a?b=0,那么a=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D.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540°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
①同旁内角互补;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之和;
③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不会小于60°,最小角不会大于60°;
④若函数y=(m+1)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变式训练: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同旁内角互补 B.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之和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内角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如果|a|=1,那么a=1 B.三个内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是实数 D.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2°,则另外一个锐角为68° B.如果ab=0,那么a=0
C.如果a2=b2,那么a=b D.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不能都大于4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考点三:全等的概念:
典例精讲:
例3.(1)如图所示,已知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C=EF,AD=FB,要使△ABC≌△FD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只需填一个即可)

(2)如图,点,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 )
A. ∠B=∠C B.AD=AE C. BD=CE D. BE=CD
(3)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4)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变式训练:
1.如图,AB、CD相交于点O,AD=CB,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D≌△COB,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 2..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只有丙
4.如图EB交AC于M,交FC于D,AB交FC于N,∠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如图,已知△ABC≌△FED,∠A=40°,∠B=106°,则∠EDF=   
巩固提升: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4,8 B.5,6,11 C.1,2,3 D.5,6,10
2.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2cm,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
A.2cm B.4cm C.6cm D.8cm
3.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  )
A.85° B.80° C.75° D.7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顶角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6.如图,AE,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36°,∠C=76°,则∠DAE的度数为(   )A.40° B.20° C.18° D.38°
7.长为10,7,5,3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首尾顺次相连接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8.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7,8,△DEF的三边分别为5,2x,3x﹣5,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  )A.4 B.5 C.6 D.7
9.如图,△ABC中,AE是∠BAC的角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线,且∠B=50°,∠C=60°,则∠EAD的度数(  )A.35° B.5° C.15° D.25°
10.如图,已知∠1=∠2,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OC≌△BOC的是(  )
A.∠3=∠4 B.∠A=∠B C.AO=BO D.AC=BC
11.如图,∠1=∠2=30°,∠3=∠4,∠A=80°,则x=   度,y=   度.
12.如图,在△ABC中,BI平分∠ABC,CI平分∠ACB,∠BIC=130°,则∠A=   
13.如图,在△ABC中,D是AB延长线上一点,∠A=40°,∠C=60°,则∠CBD=   
14.如图,在△ABC中,∠BAC=75°,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高,AD=BD,则∠C,∠AFB
15.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6°,则∠CDE
16.如图,△ABD≌△ACE,∠AEC=110°,则∠DAE
17.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BD≌△CBD;②AC⊥BD;③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18..如图,已知AB=AC,BD=CD,则可推出( )
A.△ABD≌△BCD B.△ABD≌△ACD C.△ACD≌△BCD D.△ACE≌△BDE
19.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的是( )
A.AB=DE B.∠B=∠E C.EF=BC D.EF∥BC
20.如图,若△AOB≌△A′OB′,∠B=30°,∠AOA′=52°,则∠A′CO=_______
21.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
A.90° B.150° C.180° D.210°
2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23.如图,平面上有△ACD与△BCE,其中AD与BE相交于P点.若AC=BC,AD=BE,CD=CE,∠ACE=55°,∠BCD=155°,则∠BPD的度数为( )
A.110° B.125° C.130° D.155°
24.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②;③;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5.△ABC是一个任意三角形,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的平分线,如果两条平分线交于点O,那么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点O一定在△ABC的内部 B. ∠C的平分线一定经过点O C. 点O到△ABC的三边距离一定相等 D.点O到△ABC三顶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26.如图,已知AB=DC,AD=BC,E,F是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00°,∠ADB=30°,则∠BCF=(  )
A.150° B.40° C.80° D.70°
27.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BE=C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1)AD平分∠EDF;(2)△EBD≌△FCD;(3)BD=CD;(4)AD⊥B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8.△ABC≌△DEF,AB=2,AC=4,若△DEF的周长为偶数,则EF的取值为(   )
A.3 B.4 C.5 D.3或4或5
29.如图所示,D点在△ABC的BC边上,DE与AC交于点F,若∠1=∠2=∠3,AE=AC,则(   )
A.△ABD≌△AFE B.△AFE≌△ADC C.△AFE≌△DFC D.△ABC≌△ADE
30.如图,OP平分∠AOB,PA⊥OA于点A,PB⊥OB于点B,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P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
31.如图,AB=AC,AD=AE,∠BAC=∠DAE,∠1=25°,∠2=30°,则∠3=______________
32.如图,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动,端点落在射线BC上的点C,D两位置时,形成△OBD和△OBC.此时有OB=OB,OC=OD,∠OBD=∠OBC,△OBD与△OCB______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BC=5,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问P点运动到______________位置时,才能使△ABC≌△QPA.
34.如图,点P是△ABC外的一点,PD⊥AB于点D,PE⊥AC于点E,PF⊥BC于点F,连接PB,PC,若PD=PE=PF,∠BAC=70°,则∠BP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八上数学期末专题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答案
◆考点一:三角形的边与角:
典例精讲:例1
(1)解析:设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x,2x,3x,
则x+2x+3x=180,6x=180,x=30,
∴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
相应的三个外角分别为150°、120°、90°,
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150°:120°:90°=5:4:3,
故答案为:5:4:3.
(2)解析:由题意,得8﹣3<1﹣2a<8+3,
即5<1﹣2a<11,解得:﹣5<a<﹣2.故选B.
(3)解析:∵①当四个点共线时,不能作出三角形;
②当三个点共线,第四个点不在这条直线上时,能够画出3个三角形;
③若4个点能构成凹四边形,则能画出4个三角形;
④当任意的三个点不共线时,则能够画出8个三角形.
∴0或3或4或8.
(4)解析:如图:
(1)当AB是30°角所对的边AC的2倍时,△ABC是直角三角形;
(2)当AB是30°角相邻的边AC的2倍时,△ABC是钝角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的形状不能确定.
故选D.
(5)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A、5+3<10,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4+4=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12+5>13,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D、2+4<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训练:
1.解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选项中,3+4=7<8,不能组成三角形;
B选项中,5+6=11,不能组成三角形;
C选项中,5+6=11<1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
D选项中,3+4>5,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D.
2.解析:∵∠A+∠B+∠C=180°,∠A:∠B:∠C=2:3:5,
∴∠C=
故答案为:54,90.
3.解析:∵∠B=47°,∠C=23°,
∴∠BAC=180°﹣∠B﹣∠C=110°,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CAD=∠BAC=55°,故选:D.

4.解析:由题意可得,,
解得,11<x<15,
所以,x为12、13、14;故选B.
5.解析: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
◆考点二:定义与命题:
典例精讲:例2.
(1).解析:A、若直线y=﹣kx﹣2过第一、三、四象限,则﹣k>0,即k<0,故本选项正确;B、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故本选项错误;
C、如果∠A=∠B,那么∠A和∠B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故本选项错误;
D、如果a?b=0,那么a=0或b=0,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2)解析:A.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必须是两边及其夹角 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正确;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故此选项错误; D.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720°,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3).解析:①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原命题是假命题;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故原命题是假命题;
③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不会小于60°,最小角不会大于60°,故原命题是真命题;
④若函数y=(m+1)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2,故原命题是真命题. 故选B.
变式训练:
1.解: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A选项为假命题;
B、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
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所以C选项为假命题;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之不相邻得任意一个内角,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
故选B.
2.解:A、如果|a|=1,那么a=1,是假命题,应为:如果|a|=1,那么a=±1,故本选项错误;
B、三个内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
C、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是实数,是真命题,故本选项正确;
D、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3.解析:A、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2°,则另外一个锐角为58°,错误;
B、如果ab=0,那么a=0或b=0,错误;
C、如果a2=b2,那么a=b或a=﹣b,错误;
D、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不能都大于45°,正确;
故选D
4.解析:∵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不一定全等,故A错误;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B错误;
∵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C正确;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D错误,故选择C
◆考点三:全等的概念:
典例精讲:例3(1).解析:增加一个条件:∠A=∠F,
显然能看出,在△ABC和△FDE中,利用SAS可证三角形全等(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A=∠F或AC∥EF或BC=DE(答案不唯一).
(2)解析:∵AB=AC,∠A 为公共角, A.如添加∠B=∠C,利用 ASA 即可证明△ABE≌△ACD; B.如添 AD=AE,利用 SAS 即可证明△ABE≌△ACD;
C.如添 BD=CE,等量关系可得 AD=AE,利用 SAS 即可证明△ABE≌△ACD;
D.如添 BE=CD,因为 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
故选 D.
(3)解析:∵∠B=∠DEF,AB=DE,
∴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
∴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
∴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
故选D.
解析:∵AD是中线,,∵△ADB和△ADC等底同高,∴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故②正确。
在△BDF和△CDE中,
∴△BDF≌△CDE(SAS)故④正确;
∴BF=CE,故①;
∴,故③正确;
故选择D
变式训练:
1.解析:添加条件可以是:∠A=∠C或∠ADC=∠ABC.
∵添加∠A=∠C根据AAS判定△AOD≌△COB,
添加∠ADC=∠ABC根据ASA判定△AOD≌△COB,
故填空答案:∠A=∠C或∠ADC=∠ABC.
2.解析:已知∠1=∠2,AC=AD,由∠1=∠2可知∠BAC=∠EAD,
加①AB=AE,就可以用SAS判定△ABC≌△AED;
加③∠C=∠D,就可以用ASA判定△ABC≌△AED;
加④∠B=∠E,就可以用AAS判定△ABC≌△AED;
加②BC=ED只是具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①③④
故选:B.
3.解析:∵原图中,边的对角是,甲图中边的对角是,故甲图中三角形与原图中三角形不全等;乙图中的三角形两边夹角,原图中三角形两边夹角,故两三角形全等;
丙图中的三角形和原图中的三角形,一对角相等,一对角相等,且角的对边相等,故两三角形全等,故与原图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是乙和丙,故选择B
4.解析:∵∠B+∠BAE=90°,∠C+∠CAF=90°,∠B=∠C
∴∠1=∠2(①正确)
∵∠E=∠F=90°,∠B=∠C,AE=AF
∴△ABE≌△ACF(ASA)
∴AB=AC,BE=CF(②正确)
∵∠CAN=∠BAM,∠B=∠C,AB=AC
∴△ACN≌△ABM(③正确)
∴CN=BM(④不正确).
所以正确结论有①②③.
故填①②③.
5.解析:∵△ABC≌△FED,∠A=40°,∠B=106°,
∴∠F=∠A=40°,∠E=∠B=106°,
∴∠EDF=180°﹣∠E﹣∠F=34°,
故答案为:34°.
6.解析:∵两个三角形全等,
∴∠α的度数是72°.
故选A.
巩固提升:
1.解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得
A中,3+4=7<8,不能组成三角形;
B中,5+6=11,不能组成三角形;
C中,1+2=3,不能够组成三角形;
D中,5+6=11>10,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D.
2.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第三边大于4cm,而小于8cm.
又第三边是偶数,则应是6cm.
故选C.
3.解析:∵∠ABC=70°,BD平分∠ABC,
∴∠ABD=70°×=35°,
∴∠BDC=50°+35°=85°,
故选:A.
4.解析: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应该是形状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
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
故选:C.
5.解析:A、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边不一定相等,有可能是相似形,故选项错误;
B、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只有两个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断全等,故选项错误;
C、顶角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确定了顶角及底边,即两个等腰三角形确定了,可判定全等,故选项正确;
D、两个等边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但边长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解析:∵△ABC中已知∠B=36°,∠C=76,
∴∠BAC=68°.
∴∠BAD=∠DAC=34,
∴∠ADC=∠B+∠BAD=70°,
∴∠DAE=20°.
故填B.
7.解析:选其中3根组成一个三角形,不同的选法有3cm,5cm,7cm;3cm,5cm,10cm;5cm,7cm,10cm;3cm,7cm,10cm
能够组成三角形的只有:3cm,5cm,7cm;5cm,7cm,10cm;
共2种.
故选B.
8.解析: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①2x=7,解得x=3.5,
3x﹣5=8,解得x=4,
∵3.5≠4,∴此时不成立;
②2x=8,解得x=4,
3x﹣5=7,解得x=4,
此时成立,综上所述,x的值为4.
故选A.
9.解析:∵∠B=50°,∠C=60°,
∴∠BAC=180°﹣∠B﹣∠C=70°,
∵AE是∠BAC的角平分线,
∴∠EAC=∠BAC=35°,
∵AD是高,
∴∠ADC=90°,
∴∠DAC=90°﹣∠C=30°,
∴∠EAD=∠EAC﹣∠DAC=5°.
故选B.
10.解析:若加上∠3=∠4,
在△AOC和△BOC中,
∠1=∠2,OC=OC,∠3=∠4,
∴△AOC≌△BOC,故选项A能判定;
若加上∠A=∠B,
在△AOC和△BOC中,
∠1=∠2,∠A=∠B,OC=OC
∴△AOC≌△BOC,故选项B能判定;
若加上AO=BO,
在△AOC和△BOC中,
AO=BO,∠1=∠2,OC=OC,
∴△AOC≌△BOC,故选项C能判定;
若加上AC=BC,
则已有的条件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满足全等的判定方法,
所以不能判定出△AOC和△BOC全等,故选项D不能判定.
故选D
11.解析:∵∠x=∠A+∠1=80°+30°=110°,∠4= [180°﹣∠A﹣(∠1+∠2)]=20°,
∴∠y=∠x+∠4=110°+20°=130°.
12.解析:∵BI平分∠ABC,CI平分∠ACB,
∴∠IBC=
∴∠IBC+∠ICB=(∠ABC+∠ACB),
∵∠BIC=130°,
∴∠IBC+∠ICB=180°﹣130°=50°,
∴∠ABC+∠ACB=50°×2=100°,
∴∠A=180°﹣100°=80°.
故答案为:80°.
13.解析:∵∠A=40°,∠C=60°,
∴∠CBD=∠A+∠C=100°,
故答案为:100°.
14.解析:(1)在△ABC中,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高,
∴∠ADB=∠ADC=∠BEC=90°.
∵AD=BD,∴∠ABD=∠BAD=45°.
在△ABC中,∠BAC=75°,
∴∠C=180°﹣(∠ABD+∠BAC)
=180°﹣(45°+75°)=60°.
在四边形DCEF中,
∵∠DFE=360°﹣(∠ADC+∠BEC+∠C)=360°﹣(90°+90°+60°)=120°.
∴∠AFB=∠DFE=120°.
15.解析:由折叠可得∠ACD=∠BCD,∠BDC=∠CDE,
∵∠ACB=90°,∴∠ACD=45°,
∵∠A=26°,∴∠BDC=∠A+∠ACD=26°+45°=71°,
∴∠CDE=71°,
16.解析:∵∠AEC=110°,
∴∠AED=180°﹣∠AEC=180°﹣110°=70°,
∵△ABD≌△ACE,
∴AD=AE,
∴∠AED=∠ADE,
∴∠DAE=180°﹣2×70°=180°﹣140°=40°.
17.解析:在△ABD与△CBD中,,
∴△ABD≌△CBD(SSS),故①正确;
∴∠ADB=∠CDB,
在△AOD与△COD中,,
∴△AOD≌△COD(SAS),
∴∠AOD=∠COD=90°,AO=OC,
∴AC⊥DB,故②正确;
四边形ABCD的面积=
故③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①②③
18.解析:∵AB=AC,BD=CD,,
∴△ACD≌△ABD(SSS)故选择B
19.解析:∵
∴只要或或时,故选择C
20.解析:∵△AOB≌△A′OB′,∠B=30°,∠AOA′=52°,


∵是△BHC的外角,∴,
故答案为
21.解析:∵AB=DE,BC=CD,,
∴△ABC≌△EDC(SAS),∴,∵,
∴,故选择C
22.解析:由题意得:,∴△AOP≌△BOP;
于是得到△OEP≌△OFP,△PEA≌△PFB,共3对,
故答案为3对
23.解析:∵AC=BC,CE=CD,BE=AD,∴△ACD≌△BCE,
∴,
∴,故选择C
24.解析:∵
∴△ABE≌△ACF, ∴, ∴, ∵∵, ∴△AEM≌△AFN, ∴, ∵, ∴△ACN≌△ABM, 正确的有①③④共3个,故选C。
25.解析:∵的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平分线必相交于一点,故的平分线过,在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上,故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故D错误,故选择D
26.解析:∵AB=CD,AD=BC,BD=DB,∴△ABD≌△CDB,
∴,∵BF=DE,AD=BC,∴△ADE≌△CBF,
∴,∴,故选择D
27.解析:∵AB=AC,AD平分,,即可得:△ADB≌△ADC,
△AED≌△AFD,△DBE≌△DVF,∴AD平分∠EDF;(2)△EBD≌△FCD;(3)BD=CD;(4)AD⊥BC.
故正确答案4个,故选择D
28.解析:∵△ABC≌△DEF,∴AB=DE=2,AC=DF=4,BC=EF
∵△ABC中,,∴,∵BC为整数,∴BC可取3或4或5,
∴可取3或4或5,故选择D
29.解析:∵,∴,

∵,∴△ABC≌△ADE,故选择D
30.解析:∵OP平分,,
∴△AOP≌△BOP,∴PA=PB ,PO平分∠APB ,OA=OB ,故选择D
31.解析:∵∠BAC=∠DAE,∴,∵AB=AC,AD=AE,∴△ADB≌△AEC,
∴,∵,∴,
故答案为
32.解析:不全等, 两个三角形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3.解析:∴,当时,△ABC≌△QPA.
∵,∴P在AC中点时,故答案为P为AC的中点,
34.解析:易证△ABE和△CBE全等,△PEC和△PFC全等。∠ACF=∠ABC+∠BAC,从而∠ACP=∠ABP+0.5∠BAC=55°,∠BPC=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