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0 13:3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专题五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回答1一3题。
1.“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2.“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
①《茶馆》 ②《蔡文姬》 ③《青春之歌》 ④《三里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文革”结束后,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明确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中,最基本的是( )
A.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B.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C.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D.文艺、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4.1956年—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5. “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③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具有历史档案的功能。右图是
标题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系列邮票的
一张,根据所学知识,此邮票应该发行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
7. 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在中国和西文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8.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中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与文化”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
①秦山核电站 ②希望工程 ③南优二号 ④电影《五朵金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
A.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10. 1956年—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11. “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③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双百”方针是指
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C.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D.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
13.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14.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 )①政治领域 ②文学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六小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积极性的高涨
16.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17.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共中央提出了
A.“双百"方针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8. 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C.左倾错误的影响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
1,3,5
)19.下列国产影片中,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 (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 D.《渔光曲》
20.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后,我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以下剧照出自这一时期的一部名作,这部名作是( )

A.《窦娥冤》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茶馆》
21.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22.“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23.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这里的两种教育制度是指
A.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B.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D.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Zxxk.Com]
24.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上山下乡光荣》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三大改造和“双百”方针的贯彻B.“三下乡”活动
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D.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思想
25.“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教育革命”
A.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B.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C.奠定了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D.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全方位改革
26.关于右图准考证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为此做出贡献的国家领导人主要是邓小平[来源:
B.该次考试安排在1977年底[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C.该次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D.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践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中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38.1%,年均扫盲人数为604.3万人。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B.进行“教育革命”的结果
C.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的影响D.义务教育法的推动
28.阅读以下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  )。
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来源:学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
29.李明的爸爸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这最有可能得益于 (  )。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
30.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是 来源:学_科_网]
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
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
31.有人打算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邮票中使用下列图片,这说明设计者认为恢复高考

①发生在1977年 ②主要归功于邓小平 ③激起了社会求知的热情 ④推动了学校教
育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下图是“希望工程宣传画”,这说明了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  )

A.扫盲工程 B.普及义务教育[Z§X§X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33.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34、下面关于“双百”方针方针说法正确的是
A、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
B、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C、艺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学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
D、这一方针提出在当时并未产生大的影响,主要影响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5.“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36.最能充分说明袁隆平的成就的是
A.首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二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为外国培训技术专家
37、下列不属于影片的是
A、《红旗谱》 B、《上甘岭》 C、《中华儿女》 D、《五朵金花》
38.20世纪中期,我国的高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用于军事,主要原因是
A.军事科技最容易获得突破 B.国家最愿意在军事方面投资
C.其他国家也是把高新科技最先用于军事 D.当时随时都面临战争的威胁
39.1978年后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仅1979年一年的重大成果就多于过去十年的总和,这最能说明
A.改革开放促进科技发展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当时的形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要求各国重视科技的竞争
D.新的知识分子政策使科技人员从过去的政治束缚中解放出巨大创造力
4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等。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出现的重大意义有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 ③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41、“二为”方向的提出的主要背景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三大改造完成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中共“十五”大召开
42、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为人民服务》
43、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44、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5.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代表中央向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作了“双百”方针的报告,指出这一方针是
①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
②是在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6.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讲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即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
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
D.当时的“百家争鸣” 与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 在背景上并不相似
47、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48.谁指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
A.周恩来 B.胡耀邦 C.邓小平 D.华国锋
49.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计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50.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措施不包括
A.创建人民教育制度 B.收回教育主权 C.改革学制 D.实行义务教育
51.“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③“东方红一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目前,世界上已经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 ①美国 ② 俄罗斯 ③ 中国 ④ 英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3、1978年,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其原因主要是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诊断
C、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教育体制改革
54、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科学院成立
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③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55、我国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①③④⑤② D、②①③④⑤
5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属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D、国际上的帮助
57、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邓小平提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来
B、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
D、中国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

材料题
58.材料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 年 2 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 》
材料二:自以为还有反对劳动人民的资本的社会力量,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党派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起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还多一种资本:他们的大部分直接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 ,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种种部门需要着他们。
--------1957年9月18 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经过12年的锻炼,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我们应该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 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有何重大意义?

59.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四 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l)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文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的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


高二历史专题五
1-10ABCAB CCACA 11-20BAADC CACDD 21-30BCACB DCBCC 31-40DBABA CADDB 41-50CBCAD CACDD 51-57CCCAB BB
58.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中共正确认识到知识分 子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经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 的知识分子 。
1962 年周恩来重新提出 ,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1978 年邓小平更加明确指出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论断 , 成为新时期中共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59. (1)价值取向: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 原因: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主流思想,宋明理学宣扬三纲五常;科举制的推行,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社会风气;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轻商贱商思想根深蒂固。
(2)理念:前者,“中体西用”;后者:全面发展,民主自由,教育救国。
影响:前者,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后者,继续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有利于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
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