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傅说(fù)????? 富贵不能淫(yín)?????????????????????B.?百里奚(xī)??? 行拂乱其所为(fó)
C.?胶鬲(gé)????? 往之女家(rǔ)??????????????????????????D.?管夷吾(yí)??? 妾妇之道也(qiè)
2.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D.?—厝朔东,一厝雍南。
6.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8.读《愚公移山》,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9.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甚矣,帝之不惠。③帝感其诚。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B.?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
C.?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D.?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
10.对于寓言《愚公移山》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二、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30分)
11.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 董永,少偏孤① , 与父居。肆力田亩② , 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 , 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 , 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葬。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①凌空而去? ________
②与钱一万? ________
③知其贤? ________
④天之织女? ________
(2)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3)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苏武传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 ,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 ,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 , 与武决⑩去。
??? ……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同“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同“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同“诀”。
(1)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不能指其一端????????????????C.?安陵君其许寡人????????????????D.?其可怪也欤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②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3)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 , 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 , 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 , 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 , 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 , 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靠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诀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⑩翌日:次日。?索:求取。 直:同“值”,价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闻妇人哭声极哀________
②东坡亦为怆然________
③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________
④竟不索其直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 今 日 迁 徙 来 此 百 年 旧 居 一 旦 诀 别 宁 不 痛 心 此 吾 之 所 以 泣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②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
C.?“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其中“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如《爱莲说》《马说》等。????????D.?我国古代称三十岁为“而立”,称六十岁为“花甲”,称七十岁为“古稀”。
三、填空题(共8题;共30分)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之:父命之________???? ??往送之门________????? 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
②行:行天下之大道________??????? 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
③发: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发于声________???
④为: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 ?????以顺为正者________
15.写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以顺为正者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与民由之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1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②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③衡于虑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17.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________?????荷担________??箕畚________???________???雍南________????
孀妻________?????始龀________??穷匮________智叟________?朔东________
18.《愚公移山》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19.晋文张湛对本文《愚公移山》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而言的。
20.从课文《愚公移山》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江(长江)阴________;???洛(洛河)阳? ________;??? 衡(衡山)阳________;??华(华山)阴________;?
21.理解性填空:(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
②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________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儿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五、翻译(共2题;共12分)
23.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下面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一些古今读音不同的词语。B项注音有误,错误的注音应改正为:“拂”fú。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常用字的正确读音。
2.【答案】C
【考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意在突出愚公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
故答案为:C
【点评】要在读懂课文、深刻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3.【答案】B
【考点】愚公移山,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B项“其”是语气词,其它三项“其”都是代词。
故答案为:B
【点评】识记文言虚词,要在理解句子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尤其要注意积累。
4.【答案】D
【考点】愚公移山,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D项应划分为: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故答案为:D
【点评】文言文常见停顿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5.【答案】C
【考点】愚公移山,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A项“反”通“返”,
B项“惠”通“慧”,
C项没有通假字,
D项“厝”通“措”。
故答案为:C
【点评】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通假字、文言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6.【答案】B
【考点】愚公移山,反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特点的分析能力。首先仔细阅读题干,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特点,辨析作答。例句“何苦而不平”和B项“何陋之有?”都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表示反问,其它三项都是一般的疑问句。
故答案为:B
【点评】要注意一般疑问句与反问句的区别,一般疑问句需要回答出答案,反问句是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句中,不须回答。
7.【答案】C
【考点】愚公移山,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以”一为“凭借”一为“因为”,B“之”一为“他”一为“的”,D“于”一为“向”一为“比”,答案为C,“而”都表示转连。
【点评】文言文中虚词很多,具有多义性,对于常用的虚词要注意归类记忆。
8.【答案】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静止地看问题和发展地看问题的矛盾。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
9.【答案】B
【考点】愚公移山,被动句式,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四个句子依次是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
10.【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作者以神话 的形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着本文目的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11.【答案】(1)离开;给;代词,他;代指董永的
(2)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但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
(3)①知恩图报;②好人有好报;③恪守承诺;④孝敬长辈。
【考点】愚公移山,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识记、积累和理解能力。考文言文此类题必考,平时要注意对课内文言重点字词加强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意义,多积累,学会迁移。题目中的“去”“与”“其”“之”都是常见的文言字词,联系平时学过的意思,结合语境不难做出。(2)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属于必考题,做这类题,平时要注意多积累词汇,宜采用直译法。注意遵循原文风格,译准关键词,识别通假、多义、活用、异义、倒装句等文言文语言现象。如“小人”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看注释,这里的意思是“贫穷无知的人”,“服勤”是两个词语,意思是“服侍”“勤劳”,翻译时还要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式翻译为“勤劳服侍”。(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是读了文章后谈感悟和体会。做好这类题,可以从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如,从“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可以看出董永知恩图报,从“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可以看出他孝敬长辈,从他守孝满了之后再回到主人家可以看出他有信用,恪守承诺。围绕董永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些优秀的品质谈启迪即可。
故答案为:(1)离开;给;代词,他;代指董永的。
(2)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但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
(3)①知恩图报;②好人有好报;③恪守承诺;④孝敬长辈。
【点评】(1)对于文言词语的理解,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3)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要结合短文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12.【答案】(1)A
(2)①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②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
(3)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①回不去大汉,对汉廷的忠义无法实现;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③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苏武的精神品质:①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②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
【考点】愚公移山,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选自《汉书》。作者:班固。年代:东汉。(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和A项都是“代词”。B项是“其中”的意思,C项是“语气词”,D项是“加强语气”的作用。(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其中“事”是“侍奉”的意思,“言”是“说”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可以看出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有三条,即“终不得归汉……信义安所见乎”“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安危不可知”“自苦亡人之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作答第一问。对于苏武的精神品质要通过对其语言描写和事迹叙述来谈自己的体会。
故答案为:(1)A
(2)①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②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
(3)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①回不去大汉,对汉廷的忠义无法实现;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③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苏武的精神品质:①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②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
【点评】(1)对于文言虚词,学习中要注意理解,注意积累。善于归类。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3)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理解文章记叙的事件,结合事件概括人物精神品质。
13.【答案】(1)听到,听见;悲伤的样子;立即,马上;竟然
(2)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3)①东坡问老妇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②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的那座房子。
(4)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东坡还宅)
(5)B
【考点】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解析】【分析】选自:《梁溪漫志》。作者:费衮。年代:宋。(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闻:听到,听见。②东坡也很悲伤。怆然:悲伤的样子。③于是立即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即:立即,马上。④竟然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竟:竟然。(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此”,第一个为“来”的宾语,其后断句;第二个为主语,其前断句;“百年旧居”“一旦诀别”都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故句子断句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句子翻译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的词有:何为:为什么。至:到。则:是。以:用。(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要说明事件的主要情况,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文章记叙的对象:苏东坡,老妇。事件:归还房屋。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5)“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B项错误,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一般不称为散文家。
故答案为:(1)听到,听见;悲伤的样子;立即,马上;?竟然(2)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3)①东坡问老妇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②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的那座房子。(4)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东坡还宅)(5)B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5)“文学常识”的考查。
三、填空题
14.【答案】代词,他;动词,到;助词,的;行走;行为;兴起,指被任用;显露、流露;做;作为
【考点】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要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
故答案为:(1)代词,他;动词,到;助词,的;?行走(2)行为;?兴起,指被任用(3)显露、流露;?做(4)作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15.【答案】准则,标准;正确,恰好;真正,确实;诚实,诚信;遵循;由于;征验、表现;证明,征收
【考点】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今异义词语的积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征: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证明,征收。
故答案为:(1)准则,标准;正确,恰好(2)真正,确实;诚实,诚信(3)遵循;?由于(4)征验、表现;证明,征收
【点评】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16.【答案】女;汝;你;曾;增;增加;衡;横;梗塞、不顺;拂;弼;辅佐;弼;辅佐
【考点】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归纳整理,系统复习。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拂:通“弼”,辅佐。
故答案为:(1)女;汝;?你(2)曾;增;?增加(3)衡;横;?梗塞、不顺(4)拂;弼;?辅佐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17.【答案】rèn;hè;jī;běn;yōng;shuāng;chèn;kuì;sǒu;shuò
【考点】常用字字音,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仞”“畚”“龀”韵母为前鼻韵母,“孀”为后鼻韵母,“荷”读第四声,“匮”声母是k不是g,“朔”声母是sh不是s,“叟”声母是s不是sh。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18.【答案】冷嘲热讽
;对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态度”,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从智叟的语言来分析,根据两人不同的表现即可了解文章使用了对比的写法。
【点评】学习古文,不难要理解思想内容,对写作方法也要有所了解。
19.【答案】河曲智叟无以应
【考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愚公用实际行动及其发展的眼光使智叟无言以对。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中观点的理解。
20.【答案】在长江南岸;在洛河北岸;在衡山南面;在华山北面
【考点】愚公移山,礼俗
【解析】【分析】“阴”背着太阳的一面;“阳”太阳普照的一面。山和水的阴阳正好相反。
【点评】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1.【答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按照提示信息如“原因”“目的”“困难等,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点评】古文句子的正确默写,关键在于学习时要理解句子的表达的内容,记住句子间的关系,对句中的易错难写字要牢固记忆。
四、语言表达
22.【答案】①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②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③应该加强挫折教育、苦难教育。
【考点】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的能力。从几则材料中得出一个结论,需要对这几则材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分析其共同的方面,然后即可得出结论。这三则材料都与成长有关,说明的一个道理是成长需要一个艰苦的环境。
故答案为:①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②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③应该加强挫折教育、苦难教育。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属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材料的表达含义。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五、翻译
23.【答案】(1)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铲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石头和泥土放到哪儿去呢?
(2)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考点】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1)要注意“如……何”的正确翻译是“把……怎么样”;句(2)要注意“固”和“彻”的翻译。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24.【答案】(1)我与你们竭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直通到河南的南部,达到汉水的南边,可以吗?
(2)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增高,有什么担心挖不平呢?
【考点】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时要注意词语的活用,如“险”为形容词作名词,意为“险峻的大山”,“指”能“直”,“苦”形容词作动词,意为“担心”。第一句是疑问语气,第二句是反问语气,要译准确。
【点评】翻译句子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