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2-21 16:3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梦,环保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也越发的重视。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梦”的是( )
A. 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 建筑工地洒水防止扬尘
C. 废旧电池集中掩埋处理 D. 多使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2.今年世界地球日,我国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行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量植树造林 B.大量使用塑料袋 C.回收废旧电池 D.节约用水
3.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收集氢气
B. KClO3与MnO2反应制取、收集氧气
C. KMnO4制取、收集氧气
D. 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反应制取、收集氧气
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
A.木材 B.塑料 C.蚕丝 D.羊毛
5.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6.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广东举行。低碳经济以低能 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7.小玲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材料 B.食品安全
①毛织品和棉织品的区别-燃烧后闻气味 ②钢筋混凝土、汽车轮胎-复合材料 ③玻璃、陶瓷、水泥-无机非金属材料 ①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物质,不能饮用 ②含有塑化剂的食物、饮料不能食用 ③黄曲霉素-属于有机物,霉变食物不能食用,会诱发癌症
C.低碳经济 D.用化学“眼观”分析
①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②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①区别食醋和酒精-闻气味 ②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③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8.“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生活!”南通市将在城区范围内启动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项目,一期将投放3000辆公共自行车,约设置150个网点,免费供市民使用。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用洗澡水冲洗厕所,用洗米水浇花
B.节约用纸,草稿纸使用时要两面都用
C.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D.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9.现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氢气三种物质,根据它们的某种共性可将其归为一类物质,下列物质中也具有这种共性,可归为该类物质的是( )
A.O2 B.CO C.N2 D.CO2
10.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很多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因此生活中的垃圾要分类回收。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
①纸张;②塑料;③玻璃;④金属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选项 归类 物质
A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B 同一物质 烧碱、火碱、纯碱
C 营养物质 淀粉、蛋白质、油脂
D 复合材料 汽车轮胎、玻璃钢、钢筋混凝土


12.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为增加节日氛围,节日期间提倡大量燃放烟花炮竹
B. 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 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
D. 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硬水和蒸馏水
①观察颜色 ②加肥皂水

B
黄铜片和铜片
①观察颜色 ②加稀盐酸

C
涤纶布和棉布
①灼烧,闻气味 ②用手摸

D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①加水看是否溶解 ②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B.蒸馏水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
C.铵态氮肥可以与氢氧化钙同时施用 D.聚乙烯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15.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自制“叶脉书签”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B.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制品和 羊毛制品 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是有焦羽毛的气味
C.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1)老年人因缺乏 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多食用牛奶可补充该元素。
(2)维生素C的缺乏可引起坏血病。常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pH﹤7,其水溶液显 性。
(3)许多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泡“毛肚”(一种可食用的牛肚),食用这种“毛肚”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伤害。
甲醛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甲醛+O2==H2O+CO2,则甲醛的化学式为 ;根据物质分类,甲醛应归为(多选项,选填序号): 。
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无机化合物 ④有机化合物 ⑤纯净物 ⑥氧化物
17.厉害了,我的国!“中国智慧”“中国制造”誉满全球。
(1)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表演活动,演员穿着高2.35米,重量仅有20斤的熊猫木偶服饰进行轮滑表演(如图所示)受到全球瞩目。

①上图中标识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含有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铜丝线用于连接LED灯,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___性;铝合金是制作熊猫木偶的材料之一,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2018年5月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首次海试,让世人刮目相看。航母的飞行甲板,既能承受舰载机起降时产生的强烈冲击和摩擦,也能承受舰载机的高温尾流喷射,还能遭受潮湿盐雾的海洋大气环境侵蚀。由此可推知,制造飞行甲板的材料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三点)。

18.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1)请写出汽车尾气中的两种主要污染物 ;
(2)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你的一种具体做法 .
19.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①中考在即,妈妈为小明设计的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鲫鱼、小炒黄牛肉、鸡蛋汤。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会使这份食谱更合理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肉末鸡蛋 B.牛奶 C.炒豆角 D.红烧鸡腿
②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耐酸防护服材料。其中耐酸防护服材料属于_________(选填序号)。
A.合金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③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
④小明发现学习用的台灯的铁螺丝钉表面已经锈蚀,这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______有关。
(2)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①水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
A.植物油 B. 牛奶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
②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区分硬水和软水用___________________,热水瓶胆壁的水垢多由硬水形成,主要成分含氢氧化镁[Mg(OH)2],写出用稀盐酸除去水垢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常用水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直饮水是健康之水,若要测定直饮水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填字母)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20.如图是燃料在使用过程做的碳循环示意图:

(1)化石燃料除了煤、石油外,还有________,煤燃烧会产生造成酸雨的污染气体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温室效应,除了CO2外,温室气体还有________(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工业上也可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吸收CO2, 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 X+4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
(5)相较以上燃料,目前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________(写化学式).

三、实验题
21.根据下图所示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图F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室可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气体收集满瓶的方法是 。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以先在D集气瓶中装满水,再从________(选填“a”或“b”)导管通入氢气。

四、推断题
23.根据下列方框图简答:

已知: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清洁能源;D与E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且E是有毒气体;F含有A﹣E的所有元素。
(1)请推断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物质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反应。

五、计算题
24.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此,揭阳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从2016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两种,一种是用聚乙烯[(CH2CH2)n]制成的,另一种是用聚氯乙烯[(CH2CHCl)n]制成的,请回答:
(1)可用于装食品的是聚乙烯塑料,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聚氯乙烯[(CH2CHCl)n]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分子中C、H、Cl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125g聚氯乙烯含氯元素_______g。
(3)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保护环境,你提出的一条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____。
25.火力发电厂用燃煤进行发电,由于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所以该发电厂采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大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若处理2 000 t这种废气(假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理论上需要6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
请回答:
(1)若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2)所吸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8页,总8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错误;B、建筑工地洒水,防止扬尘有利于保护空气,故选项错误;C、废旧电池集中掩埋处理,会污染土壤,故选项正确;D、多使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有利于保护空气,故选项错误。故选C。
2.B
【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主题,所以错误.
B、大量使用塑料袋会大量消耗石油资源,同时还可能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主题,所以正确.
C、旧电池含有重金属,能造成重金属污染,回收废旧电池符合主题,所以错误.
D、节约用水能间接消耗能源,符合主题,所以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详解】
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可选此装置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KClO3与MnO2反应制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不能选用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KMnO4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不能选用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反应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可选此装置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此装置的收集,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气体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另外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污染空气等等。
4.B
【解析】
试题分析:A、木材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B、塑料属于三大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C、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D、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5.B
【解析】
试题分析:A属于合成纤维,C属于天然纤维;D属于固态非金属。故选B.
考点:金属材料
6.D
【解析】A.CO2大量排放,主要吸收CO2的森林不断减少,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是地球表面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故A答案的叙述正确.
B.随着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并成为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故B答案的叙述正确.
C.太阳能、风能、潮汐、地热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人们研制和开发的新能源,它们即可替代传统能源又无污染,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故C答案的叙述正确.
D.火力发电要使用煤炭,煤炭燃烧要释放CO2,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势必产生更多的CO2.违背“低碳经济”理念.故D答案叙述不正确.
故选D.
7.D
【解析】A、毛织品燃烧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毛织品和棉织品的区别-燃烧后闻气味;钢筋混凝土、汽车轮胎-复合材料;玻璃、陶瓷、水泥-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甲醇有毒,不能饮用;含有塑化剂的食物、饮料不能食用;黄曲霉素-属于有机物,霉变食物不能食用,会诱发癌症;故B正确;
C、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故C正确;
D、区别食醋和酒精-闻气味;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试题分析:“低碳生活” 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用洗澡水冲洗厕所,洗米水浇花,减少电能的消耗;节约用纸,草稿纸双面使用,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消耗,符合节能减排,A、B、D正确,长期QQ挂在线上,会造成电能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生活”。故选C。
考点:低碳生活、环境保护
9.B
【解析】
试题分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氢气三种物质都有可燃性,一氧化碳也有可燃性,其余三种物质都无可燃性。
考点:物质的性质
10.D
【解析】
试题分析: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①纸张 ②塑料 ③玻璃 ④金属,故选D
考点:垃圾的分类回收
11.B
【解析】
试题分析: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正确;B、纯碱是碳酸钠,火碱、烧碱是氢氧化钠,错误;C、淀粉、蛋白质,油脂属于营养物质,正确;D、汽车轮胎、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正确。故选B
考点:化石燃料,物质的俗称,营养物质,复合材料。
12.C
【解析】
【详解】
A、大量燃放烟花炮竹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B、就地焚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可以减少烟尘的产生,故正确;
D、较多的开车出行会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故选C。
13.B
【解析】A、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的液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不都正确,错误;
B、黄铜片是黄色,铜片是紫红色的,颜色不同,观察颜色可以鉴别;黄铜片是铜和锌的合金,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而铜片加盐酸没有现象,可以鉴别,两种方法都正确,正确;
C、涤纶布灼烧有刺激性气味,而棉布灼烧的气味与烧纸的气味一样,气味不同,使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用手触摸无法鉴别,不都正确,错误;
D、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都溶解,观察是否溶解的方法不正确,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而氢氧化钠没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不都正确,错误;
故选B.
14.B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活性炭的吸附是利用的物理性质,因为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B选项蒸馏水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钙同时使用会生成氨气,造成氮元素的损耗;D选项聚乙烯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D
考点:物质的性质、分类
15.D
【解析】A、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可以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自制“叶脉书签”,正确;
B、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是有焦羽毛的气味,故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正确;
C、铝比铁活泼,但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故铝比铁更耐腐蚀,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洗去餐盘上的油渍,不是溶解功能,故D错误;故选D。
16.(1) 钙 (2) 酸 (3) HCHO ①④⑤
【解析】
试题分析:(1)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易骨折 (2) 维生素C的水溶液pH﹤7,显酸性(3)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反应后有2H 、3O、C,而反应前只有2O,故甲醛的化学式为HCHO,甲醛只含有一种物质,故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又属于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又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①④⑤
考点:元素与健康、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
17.塑料铜丝线(铝合金)导电密度小、硬度大硬度大、耐高温、耐腐蚀
【解析】
【详解】
(1)①三大合成材料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如图所示,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为塑料,铜丝线和铝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都含有金属元素;
②铜丝可用做电线,是利用了铜丝的导电性,铝合金用作熊猫木偶材料,是利用密度小、硬度大的性质;
(2)航母的飞行甲板,既能承受强烈冲击和摩擦,也能承受舰载机的尾流喷射,还能遭受潮湿盐雾的海洋大气环境侵蚀,可得出该材料具有硬度大、熔点高、抗腐蚀性能强的性质。
18.(1)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2)以自行车代步
【解析】
试题分析:(1)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烟尘等物质.
故填: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2)以自行车代步、由乘私家车改乘公交车等措施可以减缓环境污染.
故填:以自行车代步.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
19. C D Fe+2HCl==FeCl2 +H2↑ 置换反应 氧气 CD 肥皂水 Mg(OH)2+2HCl== MgCl2 +2H2O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
【解析】(1)①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成分是糖类,红烧鲫鱼、小炒黄牛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鸡蛋汤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等。根据人体平衡膳食的要求,还需要提供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炒豆角主要提供维生素等。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②不锈钢丝属于金属材料,聚乙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耐酸防护服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D;
③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和铁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①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放多长时间也不会有物质析出, A、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错误;B、牛奶不能溶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错误;C、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能形成水溶液,正确;D、氯化钠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能形成水溶液,正确。故选CD。
②硬水是指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少,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 +2H2O;
③消防队员常用水来灭火,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
④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一般使用pH试纸来测定,利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都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0.天然气 SO2O3Ca(OH)2+CO2=CaCO3↓+H2OC2H4C2H5OH+3O2 2CO2+3H2O节约石油,减少空气污染H2
【解析】
【详解】
(1)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燃烧后产生造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
(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等;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水,所以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总共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而生成物中总共有4个氧原子和8个氢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C2H4;
(4)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2H5OH+3O22CO2+3H2O;使用乙醇作燃料,能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能节约石油,减少空气污染;
(5)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所以氢能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化学式为H2。
21.(1)集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2H2O22H2O + O2↑
(3)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燃着的木条熄灭,则已满
(4)AC或AE 检验氢气的纯度
【解析】
试题分析:(1)F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目的是检验装置是否漏气;
(2)A装置属固液在常温下的反应,故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水:
2H2O22H2O + O2↑;
(3)D装置属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燃着的木条熄灭,则已满;
(4)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故选固液在常温下反应的装置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选C或E装置。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验满
22. 2KMnO4 K2 MnO4 + MnO2 + O2 ↑ ( 或2KClO32KCl + 3O2 ↑)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
【解析】(1).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法或氯酸钾法制取氧气可以用A装置;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 MnO4 + MnO2 + O2 ↑ ( 或2KClO3 2KCl + 3O2 ↑)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原理是关闭弹簧夹,大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到隔板下边时,固体反应物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反之,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3)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以先在D集气瓶中装满水,再从b导管通入氢气。
点睛:将实验装置和制取气体的情况对照,选择合适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3.CH4 H2CO3 2H2O22H2O+O2↑ CO2+C2CO 化合
【解析】
【详解】
(1)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A会生成氧气和C,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清洁能源,所以B是甲烷,D与E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且E是有毒气体,所以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D可以互相转化,所以D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F含有A﹣E的所有元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所以F是碳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H4,F是H2CO3;
(2)物质A转化为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D转化为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4. 85.7% 4 2︰3︰l 71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回收各种废弃塑料。(任答一条)
【解析】。(1)聚乙烯塑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100%═85.7%;(2)由聚氯乙烯的化学式:(CH2CHCl)n可知,聚氯乙烯由3中元素组成;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分子中C、H、Cl的原子个数比为2n:3n:n═2:3:1;氯元素的质量:125g××100% ═71g;(3)解决“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有很多,如: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回收各种废弃塑料(任答一条)。
25.(1)酸雨;(2)1.6%
【解析】(1)若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形成酸雨;(1)设废气中SO2的质量为x。反应所用CaCO3质量:62.5?t×80%=50?t

200  ?128
50?t  ?
, =32?t

答:所吸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是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