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人:徐全田
学 校:遵化市第二中学
时 间: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1、燃烧的条件
→ →→→→ → → →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 →
二、教案
课题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授课人 徐全田 学校 遵化市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知道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增强消防安全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重点 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2、探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仪器、药品 演示实验:手帕、酒精、棉球、水、湿抹布、沙土、蒸发皿。分组实验:蜡烛、烧杯、水、酒精灯、火柴、煤块、木条、2.5:1的酒精溶液、坩埚钳、蒸发皿。(每种各1×8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猜谜引入]猜谜语。[提问]是自然界哪一种化学现象?由谜语引入火,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 课题1——燃烧与灭火。[板书]第四单元 课题1——燃烧与灭火。 [观看联想][回答]是“火”。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从而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活动探究,求索新知][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生活间密切的关系。要求学生从燃烧的事例和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提问]你能讲一讲燃烧的特征是什么?并试着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归纳]燃烧的定义和特征一、燃烧1、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交流讨论]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回答提问]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填写学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参与并加以鼓励引导,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燃烧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特征。使学生在吸收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概括归纳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提问]燃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燃烧?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猜想的依据。[板书]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讨论回答]讨论、猜想、交流、汇报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填写学案] 学生可能提出各种燃烧条件,教师参与讨论,对不正确的意见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予鼓励,并以适当的指导语言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布置任务]我们的假设要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我们一起来先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教师活动]利用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方法的原则进行设计实验方案。 生师互动,交流讨论。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形成优化实验方案。[填写学案]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肃认真,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分组实验,观察感知][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师生共同制定出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四人一组)(1)分别把酒精和水倒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观察现象。(2)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另一只放在空气中,观察现象。(3)把煤块和木条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交流实验结果,并对每一个实验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倾听][引导]对于学生在讨论回答过程中得出的答案,进行适当指正,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介绍]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交流讨论][思考并回答]实验1结论: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物质必须有可燃性才能燃烧。实验2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实验3结论: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一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修正—得出结论。让学生形成对实验现象的处理分析能力。
[改进实验,深入探索][提问]这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 让我们来用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请同学们想一想手帕为什么不着火? [思考回答] 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可燃物才能燃烧 树立学生对猜想要做出证实的意识,并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这个实验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改进后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展火三角,巩固新知]教师及时展示“火三角”,强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感受、理解、记忆。深刻体会,巩固加深。 强化新知。为灭火原理作好理论准备。
[突显火灾,引入灭火][过渡]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有用火不当和失控而引起的灾难。通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显示出大火的无情和惨痛,从而引出灭火的必要。[点拔]根据燃烧所需三个条件,我们怎样灭火呢? 观看,感受。引起内心的震动。反推理解新知,思考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引导学生辩证看事情,掌握原理,知识就能造福人类。让学生学会逆推法,从而获得新认识。
[师生互动,一显身手][场景]教师给出指定的器材,让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着的酒精棉球。然后交流、讨论得出其灭火所用原理。[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指出其原理。 学生学以致用,勇显身手,灭火成功。 [学生甲]用水浇灭火; [学生乙]用嘴吹灭火;[学生丙]用烧杯罩灭火;[学生丁]用沙土盖灭[学生戊]用湿布盖灭火;……思考回答。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同时通过现场的实践,拓展了视野,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体现从书本知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归纳原理,防火自救]教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板书]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提问讨论]万一发生火灾时,你应采取什么措施?介绍火灾自救办法,观看影片。 汇报结果加深理解学生掌握原理与方法讨论、观看、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综合运用于自身生活中。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消防安全,防患未燃]认识一些与消防有关的图标。 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防患于未燃。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回顾总结,整理新知]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师生回顾,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感知学习的乐趣。
[布置作业,拓展新知]探究作业:请你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点火仪式;2、书面作业:请你以“生活中的燃烧”、“科学用火”、“燃烧对人类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安全防火灭火”为主题,设计一期我们班的板报。 课后走访,收集资料,完成作业。 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通过课后作业的探究和书写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使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灵活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三、附表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案
课堂学习评价卡
姓名 班级 学习内容 时间
项 目 自 评 记 录
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与进步(包括发现问题、假设、设计、创新、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等)
在实验操作活动中的表现与进步
获得了那些知识与技能
学会了那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课堂学习中自己的最佳表现
课后还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小组评价(请小组中其他某一同学填写)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特征:
3、猜测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一
实验目的 验证有可燃物时,才能够发生燃烧。
实验用品 水、酒精、蒸发皿、火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验证有氧气或空气存在时,可燃物才可能发生燃烧。
实验用品 两支蜡烛、火柴、烧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目的 验证可燃物需达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燃烧。
实验用品 一块煤、火柴、木条、酒精灯、坩埚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6、灭火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7、活动与探究二:
灭火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
油锅着火
碰倒酒精灯着火
纸箱着火
煤气着火
森林着火
8、探究作业:请你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点火仪式;
书面作业:请你以“生活中的燃烧”、“科学用火”、“燃烧对人类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安全防火灭火”为主题,设计一期我们班的板报。
讨论、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做探究实验
交流、归纳: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收集信息:有关燃烧事例
的图像、资料,已有知识、经验等。
形成问题:如何灭火?
交流、应用:遭遇火灾的自救意识,增强灭火意识。宣传消防知识。
讨论、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创设情景: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常见的灭火方法。
燃烧的条件
氧气
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PAGE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