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溶解现象导学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溶解现象导学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3-15 20:21:00

文档简介

第1节 物质的溶解
【我思我学】
做一做:按照书上P151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也可增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试一试,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所以能形成溶液,是因为它们是以_______或________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填一填:溶液都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将冰盒的每个小格中分别放入水、食盐水、糖水、白酒、汽水、酱油、醋等,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一次(注:时间不能太长,以部分开始结冰为宜),你发现它们开始结冰的温度是否相同?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同步导学】
评价要点:
1.认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常见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在生产生活、科研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3.学会:分辨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理解: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质量关系。
5.知道:常见乳化现象。
6.了解:溶解过程伴随的能量变化。熟悉硝酸铵吸热、氢氧化钠放热现象,并了解其在实验室中的用途。
7.了解:了解常见物质溶于水后溶液凝固点、沸点、导电性的变化,并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归纳整理:
1.溶液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是判断溶液的依据。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各单位体积里含有的溶质粒子数相等;所谓稳定,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质、溶剂长久不会分离。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否形成溶液,主要取决于分散微粒的大小。以固体小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以小液滴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溶液。溶液的颜色不一定是无色的,但一定澄清透明。
3.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是指被溶剂溶解的那部分物质。它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最常见的溶剂是水。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4.溶质溶于水的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固体物质溶于水后,通常使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而使得它们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5.有一类物质,它能促使原本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溶在一起,并形成稳定的混合物,这类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例题解析:
1.指出下列各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75%的酒精溶液 B、稀盐酸 C、澄清的石灰水 D、碘酒 E、硫酸铜溶液 F、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形成的溶液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都是一些典型且易答错的溶液。题中稀盐酸的溶质易错答为“盐”,溶剂错答为“酸”,也有将溶质答为“盐酸”,溶剂答为“水”的,其实盐酸本身就是HCl气体的水溶液;碘酒的溶剂易错答为“酒”,其实“酒”本身是酒精的水溶液;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易错答为“铜”,溶剂错答为“硫酸”,而没有考虑到硫酸铜本身是一种物质,溶于水后成为硫酸铜溶液。
答案:
溶液 A B C D E F
溶质 酒精 HCl气体 Ca(OH)2 碘 CuSO4 MgSO4
溶剂 水 水 水 酒 精 水 水
2.下列装置中试管内的水能够沸腾的是( )
解析:由于食盐水中水的沸点高于100℃,而蒸馏水的沸点仍为100℃,所以A中处于食盐水包围中的试管内的水能够沸腾。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泥浆 C、牛奶 D、白酒
2.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
A、上面跟下面不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
3.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是均匀、透明的无色液体
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出来。
4.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5.将能起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混合,反应最快的混合形式是( )
A、两种块状固体混合 B、两种粉末混合
C、两种溶液混合 D、一种固体投入到另一种溶液中
(二)判断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打“√”或“×”)
1.溶液一定是某种溶质与水组成的(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
3.冰投到水里,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 4.均一、稳定的物质都是溶液( )
5.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植物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
6. 食盐水和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
7.1毫升酒精与10毫升水混合可得到11毫升酒精溶液( )
(三)填空题:
1.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①碘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消毒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以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3.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一种液态有机物)中制成溶液,其中_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是溶剂,这种溶液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4.在盛有等体积水的A、B、C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振荡后,看到A试管的液体里分散着小液滴,B试管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C试管中看不到加入的丙物质,但试管内透明液体呈黄色,则形成溶液的试管是_________。(填试管编号)
5.某5克物质(不含结晶水)溶于10克水中,得12克溶液,则溶液中溶质为____克。
【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
A、稀硫酸 B、碘酒 C、液态氧气 D、澄清石灰水
2.一杯食盐水,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a g/cm3,下层溶液的密度为b g/cm3,则a和b的关系(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3.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
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食盐
4.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理油污 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使啤酒冰镇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 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
5.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
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
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起消毒杀菌作用
(二)填空题:
1.写出下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2)锌和稀硫酸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混合加热到不再放出氧气为止,得到c克固体剩余物,溶于d克水中,过滤除去不溶物后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克,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
3.把a g食盐放入b g水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a+b)g 。(填“>”、“<”、“≤”、“=”)
(三)简答题:
1.根据溶液的概念,清新的空气和合金能看作是溶液吗?
2.如何将一小匙蔗糖平分给50个同学?
3.做过植物油在水中溶解性实验后,试管内壁沾有油污,请你设计洗涤这支试管的方法。
4.曾有报道,有人站在高土坡上对着输电线小便触电身亡,知道这是何故吗?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我思我学】
做一做:请你按下表所给数据配制成三份蔗糖溶液,并填入计算结果:
溶液编号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
蔗糖溶液(1) 4 20
蔗糖溶液(2) 6 26
蔗糖溶液(3) 10 14
其中最甜的溶液是_________(填溶液编号),越甜的溶液说明其中蔗糖的相对含量越_______,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也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填一填:分析下列表格中各种量的变化,(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同步导学】
评价要点:
1.理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2.学会:学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相关计算(溶质只限于一种),熟知实验步骤、仪器、注意点、质量体积的换算,以及严格的书写格式。能读懂试剂瓶标签的文字含义。区别溶质为液态、固态时的不同配制方法。
方法指引:
1.溶质的质量分数亦即通常所说的溶液的浓稀程度,可见溶液的浓稀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
2.已知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或溶液体积,且已知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中的任两个量可求出另一个量。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M 质 M 质
① 溶质质量分数(A%)= ×100% = ×100%
M质 + M剂 M液
② M 质 = M液 · A% = ρ·V·A%
3. 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浓缩(无晶体析出)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常可根据下列式子计算(M液1 、M液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A1 %、A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液1· A1% = M液2· A2%
4.溶液的配制:
当溶质为固体时,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当溶质为液体时或将浓溶液稀释为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时,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
如需将不纯物质溶于水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首先要将不纯物提纯。
典型例题:
1.要将100 g1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增大到20% ,需①添加蔗糖多少克?②蒸发多少克水?
① 解:原溶液中蔗糖的质量 = 100 g ×10% = 10克
设需加蔗糖的质量为x 。
10 g + x
则 ×100% = 20% x = 12.5 g
100 g + x
注意:经常有这样的错误做法:即认为原有溶质10 g,再加10 g蔗糖就可以了,殊不知溶质加倍了,可溶液也增加了,所以得不到原有溶质质量分数的两倍。
② 解: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y 。
蒸发水时溶质质量不变,仍然为10 g 。
10 g
则 ×100% = 20% y = 50 g
100 g — y
思考:如果要使100 g1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减少到5% ,应加多少克水呢?
技巧总结: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加倍,蒸发溶剂量应等于原溶液量的一半;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半,所加溶剂量应等于原溶液量。
2.防非典期间,某医院要用含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g/cm3)的过氧乙酸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4%(密度为1.0g/cm3)的消毒液15L,请问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体积是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如何配制?
① 计算:
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
15L=15000mL 15000mL×1.0g/mL= 15000g
x × 20% = 15000g × 0.4% x = 300g
20%过氧乙酸溶液的体积 = 300g ÷ 1.1g/mL = 272.7 mL
水的体积 = (15000g - 300g) ÷1.0g/mL=14700 mL
注意:由于溶液体积不可相加减,所以水的体积不可用15000mL—272.7 mL求得;也不可根据15000g×(1—0.4%)/1.0g/mL求得,因为这里求得的是所有水的体积,而并不是稀释过程中所要加的水的体积。
答:略。
② 量取:用适当大小的量筒分别量取272.7 ml的20%的过氧乙酸溶液和14700 ml的水倒入容器中。
③ 稀释: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并贴上标签即可。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
1.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不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将10 g NaCl完全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 D、无法比较
3.从1 L10%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这100 m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0% B、1% C、11.1% D、10%
4.50 g 15% 的氯化铵溶液中,含氯化铵的质量为( )
A、42.5 g B、7.5 g C、4.25 g D、75 g
5.配制10 g 10%的氯化钠溶液,所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最好为( )
A、10毫升 B、50毫升 C、100毫升 D、无所谓
6.下列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20 g硝酸钾溶于80 g水中 B、80 g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20 g
C、19 g水中溶解了6 g硝酸钾 D、40 g硝酸钾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中又溶解了硝酸钾10 g
7.把4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
A、100 g B、200 g C、400 g D、800 g
8.常温下,向100 g 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钠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将(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二)判断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打“√”或“×”)
1.在100g水中加入20gNaCl后完全溶解,则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 )
2.100g 10%的NaCl溶液与50g 20%的NaCl溶液混合均匀,可得到150g 15%的NaCl溶液。( )
3.100mL10%的酒精溶液与100mL 20%的酒精溶液混合均匀,可得到200mL 15%的酒精溶液。( )
4.100 mL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中含有硫酸184 g 。
(三)填空题:
1.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250克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溶于水后溶质为CuSO4)溶于4800克水中配成硫酸铜溶液。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为 _______克,溶剂的质量为 克,溶液的质量为 克,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的氯化钾固体。则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⑷⑸⑴⑵⑶ B、⑴⑵⑶⑷⑸ C、⑶⑷⑴⑵⑸ D、⑵⑴⑷⑶⑸
2.有一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KCl 溶液,当蒸发掉120 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24%,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12 g B、14.4 g C、24 g D、28.8 g
3.有一混合溶液a克中,含b克水,其中溶质X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等于
4.现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以下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3.2克NaCl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水时,面对刻度,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时,有水溅出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时,不慎洒落
(二)计算题:
1.图1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 标签,
请根据标 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多少g,
溶液的密度约为多少g/mL?
2.生产上要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来清洗钢材,现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8%密度为1.19g/mL的浓盐酸来配制500克10%的盐酸溶液。请你和同学讨论,应如何配制,并将配制过程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Ⅰ、请计算出所需浓盐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

Ⅱ、量取液体(并说明用什么规格的量筒):

Ⅲ、稀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贴上标签。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一.我思我学:
填一填: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一定温度下,我们把在一定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如果我们想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究竟谁更强,应该怎样操作?下列情形能比较出二者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吗?①将蔗糖和氯化钠分别放入一杯水和一盆水中②将蔗糖和氯化钠分别放入20℃和80℃的同样质量的一杯水中③在同样温度下,同样质量的水中,分别任意放入少量的蔗糖和氯化钠。可见,我们要得出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必须控制哪些变量?
填一填:我们通常用_________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___________,该物质在_________克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克数。如没有指明溶剂,则一般是指______溶液。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 ,而蔗糖的溶解度为204 g ,这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20℃时,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更强。
二.同步导学:
评价要点:
1.知道: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
2.知道: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熟悉常见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归纳整理: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是否能够再溶解某种物质而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里所含某种溶质的多少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这是两种不同的对溶液分类的方法,不能混为一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2.溶液的饱和与否,在改变条件后可以相互转化,对于绝大多数物质来说:
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物质质量可通过溶解度体现,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相对质量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 义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受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溶液中溶质、溶剂相对质量的表示,一般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饱和 不一定
单 位 g 一
两者联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不超过溶解度的范围内变化。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但不同温度下或不同溶质的溶液难以比较。
例题解析:
1.某温度下,100g 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现向其中加入4.4g硝酸钾晶体和5.6g水,保持溶液温度不变。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B.31.6%
C. 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 ,而且该溶液已经饱和,所以这是此时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了,而如果将所加的4.4 g硝酸钾晶体完全溶于5.6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达到44 % ,这远远超过了最大限度,是不可能的。所以,实际上4.4 g硝酸钾晶体根本不可能完全溶解于5.6 g水中,因此C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B。
2.如右图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
槽的水面上,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h。当不断地向水中
加入食盐时,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h与食盐质量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当不断加入食盐后溶液的密度增大,蒸发皿所受浮力加大,排开水的体积减小,h也随着减小。但当溶液饱和后再加食盐就不能溶解了,溶液的密度也不再改变了,所以当h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变化了。故应选择C。
三.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溶液中( )
A.溶液质量增加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质质量分数增加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4.室温时,从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
A、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 B、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C、硝酸钾质量没变 D、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没变
5.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在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 )
A、1:5:6 B、1 : 4:5 C、20:1:21 D、5:1:6
6.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二)填空题:
1.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_________、 、 _三个因素有关。
②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2.硝酸铵在10℃时溶解度为140 g ,这说明在10℃时有________g 硝酸铵溶解在100 g水中就可以得到__________ g硝酸铵的饱和溶液。若70 g硝酸铵溶解在55 g水中,可得到_________ g硝酸铵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若75 g硝酸铵溶解在50 g水中,则可得到__________g硝酸铵的___________溶液。
3.如图在三只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然后依次加入30克、40克、50克蔗糖,用
玻璃棒充分搅拌溶解,最后情况如图,
请你判断: 中溶液一定饱和,
中溶液一定不饱和; 中和 中的
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四.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
1.某温度时,向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NaCl和KNO3的混合物,并充分搅拌,则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和NaCl的溶解度分别会( )
A、都增大 B、都减小 C、NaCl的质量分数减小,溶解度不变 D、NaCl的质量分数增大,溶解度减小
2.某温度下,1 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20g,若向此饱和溶液中加入8 g水和2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等于20% B、大于20% C、小于20%. D、无法计算
3.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要使弹簧秤读数保持
不变,在恒温条件下,可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悬挂物不参与反应)( )
A.同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 B.水
C.硝酸钾晶体 D.氯化钠晶体
(二)填空题:
1.因为在同一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______(填>、<或=)碳酸钙的溶解度,所以人们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的存在。若将5克氧化钙溶于95克水中,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不超过__________(填“1%”或“5%”或“6.6%”)。
2.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你知道药酒中酒精的功效吗?
(2)如果用a%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s表示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请你比较a值和s值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
难溶物质
易溶物质
稀溶液
浓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升温、添加溶剂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添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A B C第6章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1、BC 2、D 3、BC 4、B 5、C
二.判断题:1.× 2.√ 3.× 4.× 5.× 6. √ 7.×
三.填空题:1、碘、酒精;氢氧化钙、水;氯化氢、水;酒精、水 2、硫酸铜溶液;水;氯化氢 3、白磷;二硫化碳;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4、C 5、2 g
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1、AD 2、A 3、A 4、AD 5、B
二.填空题:1、氯化钙、硫酸锌; 2、氯化钾、(c –b)、(c – b)∶(c – b + d) 3、食盐的水溶液、食盐水、≤
三.简答题:1、可以,因为它也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2、先制成溶液然后再分。 3、用热的洗涤精或纯碱溶液。 4、尿液也是一种溶液,能够导电。
第6章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1、C 2、C 3、D 4、B 5、A 6、B 7、C 8、C
二.判断题:1、× 2、× 3、× 4、×
三.填空题:1、略2、160;4890;5050;3.2% 3、14%
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1、A 2、D 3、C 4、A
二、计算题:1、237.5 g ;1.0 g/mL 2、需浓盐酸110.6mL;需水368.4mL,配制过程略。
第6章 第三节-1 物质的溶解性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1、D 2、D 3、C 4、D 5、A 6、D
二.填空题:1、①溶剂、溶质、温度;②略; 2、140;240;125;不饱和;120;饱和; 3、C 、A、B和C中
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1、C 2、A 3、AD
二.填空题:1、>、CO2 、1% ;2、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Ⅲ、加溶质或蒸发水
三.简答题:1、酒精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许多名贵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这是水所不能达到的。 2、a < s ,因为a表示100克溶液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而s则表示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
第6章 第三节-2 物质的溶解性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1、BC 2、B 3、D 4、C 5、C 6、D 7、D
二.填空题:2、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16 g、少、16 g ;
3、C、1∶2∶3、冷却结晶、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1、D 2、A 3、D 4、B 5、B
二.填空题:1、偏转、加压、H2CO3 ======CO2↑+ H2O
2、答案:化学方法: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产生的原样品是盐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
物理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玻璃棒上有固体留下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盐酸。(或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盐酸,无气味的是氯化钠溶液。)
三.简答题:1、略; 2、(1)汗水中含有氯化钠,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析出,所以看见白斑,咸菜晾干表面有一层盐霜道理与前者相同。(2)碳酸钠(即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到了冬天,有大量碳酸钠晶体析出,可从湖底捞出(即冬天捞碱)。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即使到了冬天,也不可能大量析出,夏天温度高,有利于水分的蒸发,所以,夏天是晒盐(即利用蒸发水分而使氯化钠析出)的好时机。
(3)都可看见石灰水变浑浊。前者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而后者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
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