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6 18: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语言基础与表达(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泄气(xiè) 要塞(sè) 娴熟(xián) 言不由衷(zhōng)
B.遗嘱(shǔ) 颁发(bān) 镌刻(juān) 翘首以待(qiáo)
C.酷似(shì) 桅杆(wéi) 悄然(qiǎo) 惊心动魄(pò)
D.浩瀚(hàn) 默契(qì) 轻盈(yíng) 屏息敛声(bǐ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溃退  仲裁  巨额  眼花瞭乱
B.颁发  凌空  潇洒  锐不可当
C.澎湃  紧绷  风采  摧枯拉朽
D.人才  壁画  慷慨  如梦初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时一道闪电仿佛一把利剑划破长空,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炸雷响了起来,随后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B.十天来,教官们以身为范尽职尽责,认真、细致、耐心要求,对每一个示范动作一丝不苟,对每一个细节解说不厌其烦。
C.王老师在历史课上总是爱讲一些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让人听后感慨不已。
D.这些人殚精竭虑地制造假药,赚取黑心钱。不光是坑害了别人,最后也坑害了自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从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上的表现来看,我国的足球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B.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还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B )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________
①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②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③在海上起伏行进,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④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6.阅读下面同学们的对话,提取整合信息,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写一则新闻,简单介绍书法节的有关情况。(150字左右)(5分)
甲:听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徐渭原作来到绍兴啦!书法节期间会在兰亭博物馆展出。绍兴人有眼福啦!
乙:是呀,兰亭书法节已经是第32届了。徐渭原作展览,算是今年最大的亮点呢。
丙: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徐渭原作首次来绍兴吧?
乙:是的。知道作品展的名字不?呵呵,——跟着徐渭看书画: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
甲:报纸上说,展出的徐渭书画精品有近30幅,其中故宫博物院借展原作5套,共12件,还有我们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所藏的徐渭作品5件。
丁:书法节什么时候开幕?在哪里开幕呀?我想去看看。
乙:已经举行过开幕式了。4月9日呀,就在兰亭王右军祠。你不知道吗?
【答案】__4月9日,第32届兰亭书法节在绍兴兰亭王右军祠开幕。本次书法节的最大亮点,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徐渭原作在兰亭博物馆的展出。本次“跟着徐渭看书画: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展览,展出徐渭近30幅书画精品,其中故宫博物院借展原作5套(12件),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所藏徐渭作品5件。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徐渭原作首次来绍兴展出。(导语1分,主体部分4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消息,完成7—9题。(6分)
合众国际社缅因州东港1981年4月20日电 一位71岁高龄老翁在退休之际欲偿夙愿:从美国东海岸跑到美国西海岸,全程3200英里(5000公里)。
上周,这位老翁——原明尼苏达州①农场主达比已踏上征途。他由缅因州②东端的东港出发,希望于今年8月底跑完全程,抵达华盛顿州③的拉普什。
达比的妻子伊娜将全程陪同丈夫。不过,这位夫人并不跑步,她将驾驶野营车紧随他,给这位马拉松老将提供饮食和勇气。
年逾古稀的达比说,他打算起初每天跑25英里(40公里),然后逐渐增加到每天跑40英里(60公里)。
他说,到达明尼苏达州家乡时,他将稍事停留,以便庆祝他和妻子结婚50周年。
【注释】①明尼苏达州:位于美国北部。②缅因州:位于美国东北角。③华盛顿州:位于美国西北角。
7.请为本则消息拟写标题。(不超过18字)(2分)
【答案】__示例:美国老翁欲偿夙愿,开始横穿美国长跑8.这是一个很小的事件,能成为一则新闻,你认为其新闻价值是什么?(2分)
【答案】__这则消息的价值在于一个人对梦想的追求是无关年龄的,只要坚持,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9.有人认为,这则消息既“奇”且“趣”,说说你对“奇”和“趣”的理解。(2分)
【答案】__本则消息“奇”在71岁的高龄和5000公里路程的反差;“趣”在丈夫和妻子“人在前面跑,车在后面随”的安排,突出事情的“奇”中有“趣”。
(二)阅读下面新闻特写,完成10—13题。(16分)
那一夜,“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
吴思静
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八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
何白云的听力是8岁时因发烧打针过量丧失的。凭借助听器,何白云仅能听到微弱的声响,直到2004年安装了电子耳蜗才有好转。大学毕业后的何白云在市残联下属的深圳残疾人网工作。上京训练演出3个月了,回到网站,何白云用舞蹈《星星,你好》传达了兴奋之情。
今年3月份,北京的手语舞蹈老师到深圳选拔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选。“白云,你身高够了,去参选一下吧。”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鼓励她去参加选拔。除了何白云,深圳参加选拔的还有9名来自元平特殊学校的聋人姑娘。
何白云告诉记者,选拔前,元平特殊学校的老师帮其他9名聋人姑娘排练了健美操表演,而她却没有任何准备。去到选拔现场,何白云见到其他9人正在练习排练好的健美操,就跟着学跳了五分钟,学习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开始选拔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很快跳完了,其他选手还在跳,没有舞蹈基础的何白云跟不上节奏和动作,只能停下来站在一旁看。没想到,负责选拔的老师就挑中了何白云和元平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
不会下腰,不会劈腿,不会滑跪,一开始何白云在舞蹈上就是一张白纸,跳起舞来身体还很僵硬。在5月初广州的第一次集训里,何白云真正尝到苦的味道。早上6点半起床开始跑步、压腿,8点钟开始舞蹈动作的训练,20天里每天都训练近十个小时。之后,何白云再次通过选拔,得以去北京参加演出。
何白云说,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她来说,最辛苦的便是滑跪的练习。因为不掌握要领,每次都是“扑通”就跪下去了。“这种跪法是很疼的,膝盖都破皮流血了。”
终于等来了演出的这一天。“感觉很不一样,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何白云说,之前她们曾在鸟巢彩排过三次,但真正演出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想着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界”。
舞蹈演出服白色灯笼裙有玄机,可以充气膨胀起来,左右两个开关各控制充气和灯泡。演出时,她们身上还要背着个电池。“可能有三四公斤重。”何白云说,当裙子亮起来,并慢慢充气膨胀起来时,觉得身上的裙子就像一朵白云。“我的名字就是白云。”何白云惊喜于这样的巧合。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而最令她感动的是,她们向“星星”说的最后一句话:“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
(选自2008年9月11日《晶报》,有改动)
10.这篇新闻特写标题中的“白云”和“星星”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标题有怎样的特色?(4分)
【答案】__标题中的“白云”,何白云的名字,她演出时穿着充气的白裙,又像一朵美丽的白云;“星星”,何白云参演的舞蹈叫《星星,你好》。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新闻人物名字与新闻事件巧妙地嵌在标题中,形象、生动,浪漫、轻盈,充满童话色彩。
11.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怎样的新闻价值?(4分)
【答案】__本文以残疾姑娘何白云作为新闻特写的对象,报道了她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过程与感受。何白云只是众多残疾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新闻特写的价值就是借这一典型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来赞美残奥会运动员身上所具有的品质。 12.因受篇幅所限,这篇新闻特写只精选了几个典型片段,请概括出来。(3分)
【答案】__①选拔残奥会开幕式演员,何白云被意外挑中;②何白云参加集训并刻苦训练;③何白云演出时的心情与感受。
13.有人说他不愿看残奥会电视转播,因为他不忍看到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比赛,甚至有人建议取消这一赛事。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案】__示例:不赞同。残疾人为何要举办体育运动会?为何要撑着拐杖赛跑,坐着轮椅打球?是为了证明他们残缺的躯体仍有力量和技能吗?是为了争到名次和荣誉吗?从现象看是;从本质看,不是。其实,与健康人的奥运会相比,残奥会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体育的精神意义。人们观看残奥会,不会像观看奥运会那样重视比赛的输赢。人们看重的,也是残奥会要证明的是:残疾人仍然拥有完整的内在生命,在生命本质的意义上,残疾人并不残疾,人的内在生命是伟大的。
(三)阅读下面通讯,完成14—18题。(18分)
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
孙阳 唐振宇 范炬炜
本报内蒙古中部飞船着陆场10月16日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刻,五星红旗正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向在场的人们挥动手臂,轻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气层摩擦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
记者喊道:“杨利伟,我们接你来啦,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吧!”
杨利伟笑了,笑容在朝阳映照下无比灿烂。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42年前,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升空,人类第一次亲眼看到地球表面的形态———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今天,第一个中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亲眼目睹了地球在星空中的奇观。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项目的国家。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夏长法是奔向返回舱的第一人。工作人员刚一打开横卧在地的返回舱舱门,他就急切地问:“杨利伟,你怎么样?”
仰坐在座椅上的杨利伟转过头来,平静地回答:“我很好。”
真是天公作美,昨天这里还刮着大风,而今夜却是明月星空,几乎感觉不到风吹,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敞开胸怀,与我们一起静静等待着从太空归来的中国首位航天员。
6时左右,有人喊起来:“看,天上有颗星在飞!”
搜救人员纷纷下车,在-4℃的旷野上抬头仰望,只见一颗明亮的“流星”正从月亮边划过。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与返回舱分离后的轨道舱在运行,减速制动后的返回舱马上就要进入大气层了!”
6时07分,一团火球在西南方的天空向我们飞近,那是进入稠密大气层的返回舱,正在与大气摩擦燃烧中飞来。
6时12分,空中传来“嘭”的一声震响,表明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已打开。人们更加急切地向空中眺望。
“来了,来了!在那儿!”6时17分,一个黑点在已泛出曙光的东方天空出现,并且越来越大。
“杨利伟回来啦!”大家旋即跳上车,向返回舱飘落的方向追去。
降落伞悬挂着返回舱,在我们的车头前缓缓飘落。记者抬腕看表,正是6时23分。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当地牧民称之为“阿木古朗”草原,在蒙古语中是“平安”的意思。这真是个好地方!
8时15分,杨利伟乘坐的直升机从沸腾的内蒙古大草原起飞,向附近的机场飞去。他将在那里换乘专机飞回北京。
内蒙古草原,这片在历史上曾孕育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神奇土地,今天又因天之骄子杨利伟的完美着陆而续写出中华民族新的传奇。
14.请为这篇通讯写出60字以内的导语。(4分)
【答案】__示例:今天清晨6时23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太空归来,平稳着陆于内蒙古中部草原。
15.本则通讯第二段插入“五星红旗正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__北京升旗的联想,为杨利伟的胜利归来涂抹了一层亮色,也为飞船的成功着陆提供了中华崛起的广阔社会背景。
16.文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记述?(4分)
【答案】__借此点出:“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项目的国家。”在比照中凸显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项目的国家”的重大意义。这些背景的穿插,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大大丰富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事件的新闻价值。
17.这则通讯中多次出现精确的时间,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3分)
【答案】__①体现新闻准确性的特点;②体现这一事件中每个准确的时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18.这篇通讯被誉为“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新闻佳作”,能获得这样的称誉有哪些原因?请根据内容简要概括。(4分)
【答案】__①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新闻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②生动典型的场景再现;③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④完整真实的信息传递。
三、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