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第八章教材分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第八章教材分析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11-25 13:59:00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遵 化 二 中 王 治 本章主要内容⒈从组成上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无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有机物存在是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⒉了解淀粉的营养价值、植物体内淀粉的来源,通过实验学习淀粉和葡萄糖的简单检验方法。
3、知道油和脂的元素组成、自然界的来源、营养价值,了解油和脂在常温下状态的差异。
⒋知道蛋白质在食品和动物体内的存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灼烧现象、显色反应及其与重金属盐的反应。
⒌知道各种维生素也是有机物,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知道在饮食和烹调中要根据维生素的性质特点进行正确地操作,以保证维生素的正常摄入。
6、知道食品中混入某些霉菌、甲醛、甲醇等物质的危害性,知道防范方法。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
第三节 蛋白质和维生素课时分配(课前调查活动自行安排) 第一节 1课时
第二节 1课时
第三节 1课时
本章复习 1课时
本章测试 1课时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了解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认识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身边常见的有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含碳的化合物很多,而有机化合物占绝大多数,人类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4.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食物中 含有的重要有机物。
难点是:有机物的特点和结构。
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你有过煮饭或炒菜烧焦的经历吗?如果有的话你现在一定还记忆犹新吧!那你还记得这些物质烧焦后的颜色吗?
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了吗?
这样的现象说明这些物质在组成上又怎样的相似点呢?
人们熟悉的葡萄糖、面粉、棉布、石蜡、汽油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时,大都有黑色的炭析出。
人们把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组成中不含碳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氧化铜、氢氧化钙、硫酸、食盐、硝酸铵等都属于无机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熟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数含碳的化合物(主要由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人们就将他们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1、根据甲烷、酒精、维生素B2的结构式分别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2、计算以上三种有机物和淀粉(C6H10O5)n的相对分子质量。
OH甲烷酒精维生素B2根据下图,结合自家的厨房,寻找厨房里有哪些有机物。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各种食物,如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肉,鱼,牛奶,青菜,水果。这些食物中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也是有机物吗?交流与讨论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中的淀粉、葡萄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均属有机物。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第二节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对人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淀粉和油脂;了解淀粉、葡萄糖等糖类的相互转化;掌握葡萄糖的结构、性质、用途及葡萄糖的检验;了解油脂的组成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淀粉和油脂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掌握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淀粉和油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淀粉和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淀粉和油脂对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4.重点、难点:
重点是:葡萄糖的组成、性质及转化。
难点是: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
问题1、民以食为天,请同学们谈谈每 天你吃的主食有什么?问题2:你知道他们的主要成分是什
么吗?
问题3、日常生活中含有淀粉类食物有哪些?想一想 淀粉的来源淀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的转化
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如: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葡萄糖
淀粉怎么检验?活动与探究:
猜想一下下列食品中哪些含有淀粉,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你知道葡萄糖的来源么?
2、你知道葡萄糖的性质吗?
3、你知道葡萄糖对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交流与讨论葡萄糖的来源A. 人体内淀粉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葡萄糖
B.食草动物体内微生物分解消化产生葡萄糖
C.自然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葡萄糖的性质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白色粉状、甜味、可溶于水等性质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为2804kJ热量葡萄糖与人体健康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
低血糖症状
人体内血糖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
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
血糖过高症状
人体内血糖太高,医学上称为“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
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
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 等症状.
葡萄糖的检验 问:如何检验某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活动与探究:检验葡萄糖
1、在试管中加入2ml10% NaOH
溶液,滴加5%CuSO4溶液4~5滴
2、立即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加
热到沸腾
现象:有红色沉淀产生碳水化合物(糖类) 葡萄糖 淀粉 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称它们为碳水化合物.
下列物质不属于碳水化合物(糖类)的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葡萄糖 D 纤维素富含油脂的食物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
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
呈液态;叫做油.
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
固态;叫做脂.
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过多,会使之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造成肥胖,堆积在肝脏中可能会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
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第三节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对人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蛋白质的存在、结构、性质、功能;了解维生素的存在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掌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是供能物质;知道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4、重点难点:
重点是:蛋白质、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难点是:有关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你知道这一事件吗?“头大身子小,身体虚,反应迟,皮肤溃烂,内脏肿大……”2005年,安徽省阜阳市一些婴幼儿长期食用劣质奶粉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综合征,甚至死亡。
   12月19日,记者来到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刘主任说,已经接治了七八十例“大头娃 。这些患儿全部来自农村,全吃人工喂食的奶粉。医生发现,患儿血液里的蛋白质成分明显缺乏。这些孩子由于缺乏身体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要素,往往会出现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功能衰竭、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一旦出现病变,抢救难度很大。
  .村民李美义到镇上选了一种35元钱一罐标称为“金装贝贝乐”的罐装奶粉。孩子“怪胖”,总得病。那种奶粉的检测结果是,蛋白质含量每100克奶粉仅为3.32克。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1、你知道蛋白质是什么样的物质吗?
2、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3、既然蛋白质那么重要,你知道它在人体中是怎样被利用的吗?
4、你们知道人体中那些地方含蛋白质最多? 交流与讨论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蛋白质是食物中供给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如摄入量不足会使人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贫血等。
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利用及存在?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合成人体需要的各种蛋白质 。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肌肉、毛发、血液、激素和各种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性质 鸡蛋白可以溶于水
浓的盐溶液(如饱和硫酸铵溶液)能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物理性质
蛋白质在加热或与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等) 、甲醛混合会析出白色沉淀
蛋白质遇浓硝酸会出现黄色沉淀
——化学性质
1)、豆腐富含植物蛋白,制豆腐时在豆浆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或硫酸钙(此过程也称“点卤),豆浆就转变为豆腐,这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可以用高温蒸煮来对餐具进行消毒?
3)、许多可溶性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等)都有毒,误食后是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使用什么来解毒呢?
4)、游泳池、澡堂的水常常呈蓝色,会是添加了什么物质在其中呢?为何这样做呢?
5)、有些不法商贩常使用甲醛溶液对海产品进行泡法,你认为这方法可取吗?
6)、设想一下,如果你的手不小心被火烫着了,会呈何颜色?为什么呢?如果是不小心溅到浓硝酸了呢?又会如何?
7)、如何区别一件衣服是棉制的还是毛制的? 想一想:维生素C 的发现
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后来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提取出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并证实坏血病就是维生素C缺乏症。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最后痛苦地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了。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
???? 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痊愈了。那么,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制剂维生素的作用在人体内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它们都易溶于油脂。维生素B能溶于水,水煮时易流失,高温加热易被破坏,难储于人体内,应经常摄入,以保证人体的需要。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被氧化而破坏(尤其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烹调蔬菜时最好不用水浸,烹调前不捣碎、切薄,最好在沸水中煮,食用前不要长时间保温。维生素C制剂不能存放太长的时间。想一想:
为减少新鲜蔬菜中维C的流失,下列有关烹调蔬菜的方法正不正确?
1、蔬菜切后再洗,容易洗干净 ( )
2、炒蔬菜的时间不宜过长,炒熟即可( )
3、炒蔬菜时放一些纯碱,使蔬菜易炒熟 ( )依照课标
把握教学
使学生
学有兴趣
学有所得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物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内容如下:
从知识内容看,本章不是九年制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但属于知识的扩展和应用的范畴。因此课程标准对它要求不高,属于“了解”、“知道”的层次。但本章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他们正确的认识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了解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物质,帮助他们健康幸福的生活。
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
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看,本章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且其内容更具生活化。本章有助于学生认识教材上册第4章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中许多物质类别,比较全面认识有机物一些特性。同时也是学生对教材下册第7章P188拓展视野中有关蛋白质、油脂性质研究兴趣的一种深层次的延续。 从简单分子到复杂分子,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有机高分子,通过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的学习,为下一章学习合成材料作好铺垫。
(二)本章结构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共有彩色图片13幅,图片可视性强,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命科学的社会实际,体现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紧密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由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引出学习化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意义,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时分配(课前调查活动自行安排)
第一节 1课时
第二节 1课时
第三节 1课时
本章复习 1课时
本章测试 1课时
【教学建议】
第一节:
1.知识和技能: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了解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认识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身边常见的有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含碳的化合物很多,而有机化合物占觉大多数,人类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4.重点难点: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难点是:有机物的特点和结构。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内容不多,是学习有机物的引言,教师要通过本课培养学生学习有机物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设计时建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入手引入新课,如可以这样创设情景:{图片}教师抛出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谈论,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然后汇报结果,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并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讨论抓住化合物组成中含碳的事实和特征,很自然地引出重要概念有机物。
2、简单表述无机化合物的概念后,同时列举出学生熟悉的一些无机化合物,力图让学生通过比较从组成上能区分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接着同样用学生熟悉的一些含碳化合物为例,说明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图}
3、通过拓展视野图片,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接着求甲烷、酒精、维生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描述,了解什么样的有机物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有机高分子的含义,可让学生通过P213练习与实践中第5小题的思考结果和前面的计算结果对比来加深理解。
4、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找出厨房里的有机物和食物,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大部分也是有机物。引导学生讨论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也是有机物吗?使学生了解到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机营养成分,并认识到正常安排饮食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为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安排课下作业,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针对最近一周内自己家的食谱,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以及查阅到的有关资料,想想这样的膳食摄入的营养是否全面,并制订一份科学的食谱。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对人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淀粉和油脂;了解淀粉、葡萄糖等糖类的相互转化;掌握葡萄糖的结构、性质、用途及葡萄糖的检验;了解油脂的组成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淀粉和油脂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掌握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淀粉和油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淀粉和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淀粉和油脂对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4.重点难点:重点是:葡萄糖的组成、性质及转化。难点是: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有机物的结构。
教学过程
1、可以由人们吃饭时主食的营养成分了是什么引入本课,思考日常生活中含有淀粉类食物有哪些?使学生知道食用淀粉的来源及重要性,了解淀粉和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以及应用。然后,创设问题情境:你了解检验淀粉的方法么?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淀粉的特性,懂得用碘水(或碘酒)检验食物或其它植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该实验建议由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出结果,印象更加深刻,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教师在准备实验时应注意,碘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关键,所用的碘酒溶液一定要稀,过浓时产生的是变黑现象而不是变为蓝色。同时建议让学生事先自我准备米饭、马铃薯、芋头、面包、甘薯粉条等生活中常见的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进行丰富的探究活动。
2、在学习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和创设一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葡萄糖的有关知识资料,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面是能力。课上,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你知道葡萄糖的来源么?你知道葡萄糖对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吗?请举出几种富含糖类的食品?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讨论、交流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葡萄糖对生命活动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谈论中知道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它在体内缓慢氧化对生命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很自然地提出如何检验患糖尿病的人,为下面的知识做铺垫。
3、然后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葡萄糖的特性,懂得怎样检验葡萄糖,了解给病人尿检葡萄糖的方法。P216检验葡萄糖的实验中,一定要注意保证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由于氢氧化铜易分解,所应用的氢氧化铜只能在使用时临时配制。
4、学习油脂时我们可以通过图例和列举了解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让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油脂的分类。创设问题情境:你知道减肥的最佳方法吗?通过同学们敏感的话题的讨论引出油脂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减肥方案。
拓展视野中从植物果实提取油脂的内容,可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情况,通过观看录象、影视、实地参观或教师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提取的方法。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对人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了解蛋白质的存在、结构、性质、功能;了解维生素的存在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掌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蛋白质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是供能物质;知道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4、重点难点:重点是:蛋白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难点是:有关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教学过程
本节涉及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教材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常识,没有涉及太多的有关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随意补充,增强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但是,凡是教材讲到的知识,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或理解,不要因为是粗浅的介绍而形成错误或模糊的观念。
1、通过“大头娃”事件引如本课,比较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很自然的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创设问题情境:你知道蛋白质是什么样的物质吗?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吗?既然蛋白质那么重要,你知道它在人体中是怎样被利用的吗?你们知道人体中那些地方含蛋白质最多?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逐步学习蛋白质在人体的存在、组成,进而了解人体摄入蛋白质的意义和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注意利用好P221上所指出的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对蛋白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事例。
2、进行活动探究研究蛋白质的性质时,建议教师指导,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将实验结果记录,组内整理之后选派代表总结发言。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出蛋白质的性质,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P222活动与探究中:
①鸡蛋白的提取:建议在新鲜鸡蛋的两端各钻一个小洞,然后把鸡蛋竖直,鸡蛋白就顺利地从下端的小口流出,蛋黄留在蛋壳里。
②实验1:使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时,加得量要多一些,这样盐析现象明显。同时,加水后析出的蛋白质又能重新溶解。
③实验2中鸡蛋清溶液的配制方法:将鸡蛋清与蒸馏水以1∶4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后,用洁净的湿纱布垫在漏斗上过滤,滤液即是鸡蛋清溶液。
④实验2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要求所用的浓硝酸不低于40%。同时建议采用在未稀释的鸡蛋白上滴加浓硝酸8滴~10滴,很快就显现黄色,现象很明显。如果有兴趣,把浓硝酸滴在煮熟的鸡蛋白或白色的羽毛上,也立即显现黄色。
3、为锻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变知识为技能,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设置几个随堂练习:
1)、豆腐富含植物蛋白,制豆腐时在豆浆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或硫酸钙(此过程也称“点卤),豆浆就转变为豆腐,这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可以用高温蒸煮来对餐具进行消毒?
3)、许多可溶性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等)都有毒,误食后是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使用什么来解毒呢?
4)、游泳池、澡堂的水常常呈蓝色,会是添加了什么物质在其中呢?为何这样做呢?
5)、有些不法商贩常使用甲醛溶液对海产品进行泡法,你认为这方法可取吗?
6)、设想一下,如果你的手不小心被火烫着了,会呈何颜色?为什么呢?如果是不小心溅到浓硝酸了呢?又会如何?
7)、如何区别一件衣服是棉制的还是毛制的?
拓展视野内容让学生了解发霉食物的危害。知道某些物质(如甲醛、黄曲霉素、黄米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的重要性。另外,在倒数第二节提到的,如果用霉变甘薯喂饲家畜,家畜尤其是牛会中毒致死。这一现象,可能与牛的食量相对较大,并且牛是一种反刍动物,可能对毒素的吸收最充分,吸收量最大有关。
4、学习维生素可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维生素的知识,给学生展示常见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了解常见的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和维生素制剂,了解人体摄入维生素的意义和对生命活动的作用。给学生介绍常见的几种维生素。联系日常生活,使学生能解答烹调和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品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想一想:
为减少新鲜蔬菜中维C的流失,下列有关烹调蔬菜的方法正不正确?
1)、蔬菜切后再洗,容易洗干净 ( )
2)、炒蔬菜的时间不宜过长,炒熟即可( )
3)、炒蔬菜时放一些纯碱,使蔬菜易炒熟 ( )
5、由于淀粉、葡萄糖、纤维素、蛋白质、油脂等许多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普遍需要各种酶的参与,有必要简单介绍酶的特性。
6、本章内容看似不多,但绝大多数都是现今高二学生化学、生物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下放到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而且单列一章,并不是说明初三学生与高二学生对有机物知识的要求相同,但空前绝后的几乎在教材中每两页就有一个拓展视野内容,足以说明有关有机物的知识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命科学,体现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紧密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所以,教师要依照课标要求认真领会教学目的,把握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把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有机物知识的关注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