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科目】化学 【班级】 【日期】 2007-11-23
【教者】杨艳 【课题】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课时数】2 【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能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一些现象:颜色变化,温度变化。
3.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过程:
你知道什么叫溶液吗?
分小组讨论,举出你所知道的10个溶液的事例,并说出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有什么用?
事例 怎样形成的? 用途
食盐水 将食盐溶于水 配制生理盐水于医疗中
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都一样吗?
探究一: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被分散物质 分散后现象 分散微粒 分散特征
食盐
蔗糖
植物油
泥土
结论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3)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分析下列溶液中,什么物质是溶质,什么物质是溶剂。
1、食盐的水溶液
2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
3、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称为盐酸
4、医院使用的消毒酒精其中酒精占了75%,水占了25%(体积比)
小结:
补充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溶液是均一、透明的无色的液体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D 如果条件不变,食盐水放久了,食盐是不会分离出来的
2 、判断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 稀硫酸
(2) 澄清石灰水
(3) 碘酒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水是常见的溶剂,溶剂不一定是水
物质溶于水后有哪些现象呢?
探究二:溶液是否就是无色的?
被分散物质 分散后现象 分散微粒 分散特征
高锰酸钾
硫酸铜
氯化铁
(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
解释:
(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而溶液大部分的颜色,就是因为其水合离子的颜色。
探究三:溶解过程的热效应
实验项目 测量温度 温度的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
氯化钠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于水
(2)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NaOH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
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
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
对于一些在生活中不能溶于水的物质,我们怎么才能让他们能均匀的分布在水中呢?
探究四:乳化现象
将洗涤精与植物油混合,观察现象
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思考生活中如何洗去油污?
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补充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本课的学习,给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重要,认识到学习化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第 1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