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与纯碱的生产
复习目标:
1.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
3.了解我国纯碱工业的现状,掌握相关的化学原理;
复习重点、难点: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掌握与纯碱工业相关的化学原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人工固氮 ― 合成氨
氮的固定: 。
1、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方程式)
工业上常采用以铁为主的催化剂,在 和 的条件下合成。
2、合成氨的基本生产过程(三步)
● ● ●
(1)制备合成氨的原料气
氮气: 。
氢气: 。
(2)原料气的净化
对原料气的净化的原因: 。
吸收H2S: 。
除去CO: 。
精制原料气:如用 、 和 配制的溶液来吸收少量的 、 、
、 等少量气体气体
(3)氨的合成与分离
3、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1)原料及原料气的净化:N2主要来源于____氢气主要来源于____。
(2)催化剂的改进
(3)环境保护
废渣: 。
废气: 。
废液: 。
二、纯碱的生产
1、路布兰法生产纯碱
(1)用硫酸将食盐转变成硫酸钠 。
(2)将硫酸钠与碳、石灰石一起加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硫化钙
。
2、氨碱法生产纯碱
氨碱法也称索尔维制碱法,其原料是:食盐、氨、二氧化碳
(1)生产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将二氧化碳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可得到碳酸氢钠和氯化氨
。
(2)制取碳酸钠 。
氨碱法的优点: 。
氨碱法的缺点: 。
3、联合制碱法(又称 ) 原料: 。
典例剖析
【例1】合成氨所用的H2可由煤与水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ΔH<0,欲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增加压强;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CO的浓度;⑤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 C.①④⑤ D.只有⑤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欲提高CO的转化率,可设法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显然降低温度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增加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也可以增大;但若增加CO的浓度,平衡虽然向右移动,但CO的总量增大,其转化率反而减小。增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的操作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与平衡时CO的转化率无关。 答案:B
【例2】(2005年.上海化学.26)我国化学侯德榜(下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 ,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
(6)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解析:解题的主要信息是题给生产流程图,观察流程图可知沉淀池中加入了二氧化碳、氨、氯化钠三种原料,联系化学基础知识就可写成化学方程式。回答第(6)问时要注意审题,题中明确提出“冷却析出副产品”,不要误解为析出碳酸氢钠。
答案:(1)联合制碱法或侯德榜制碱法 化肥或电解液或焊药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NH3 + CO2 + H2O + NaCl = NH4Cl + NaHCO3↓或 NH3 + CO2 + H2O = NH4HCO3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3)CO2 (4)循环I 过滤 (5)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6)a、c
【例3】((2006广东))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
(1)从下图中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添加必须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不用画),并标明所用试剂。
(2)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 。
(3)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数目的分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装置气密性好)
①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 。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燥NH3。
②缓慢开启活塞K3,A管中的现象是 。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B管中预期的现象是 ;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主要原因是 。
解析:本题是以氨气实验室制备和氨气性质为依托的一道实验设计题。题目设计巧妙,富有创意。⑴依据题目所给实验仪器图,挑选所需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并标明所用试剂。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即,要求考生根据仪器确定反应原理,题目所给仪器中,没有酒精灯和大试管,显然不能用铵盐与碱(固体与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备NH3,到此,考生应该接着思考的问题是,设计不通过加热而制取NH3的反应原理,再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必要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图。
答案:(1)
⑵8NH3+3Br2=N2+6NH4Br 或2NH3+3Br2=N2+6HBr⑶①打开K1、K2,从K2处通入干燥的HCl气体,直到K1处有白雾出现,关闭K1、K2。
②生成大量的白烟。 B管中充满石蜡油。 实验时A管中未全部充满干燥HCl气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