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燃烧 燃料第3课时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燃烧 燃料第3课时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11 1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燃烧 燃料
第3课时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1)
【课前预习】
1.请你回忆:蔗糖、面粉等物质放在燃烧匙中灼烧直至完全烧焦,得到了什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请你回忆:水电解得到了什么物质?氢气燃烧又得到了什么物质?这两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据此可以推断,在化学变化中,哪些可能是不发生改变的?哪些是改变的?
【课堂练习】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一样的
C.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数是一样的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个数是一样的
4.a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
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
5. 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B.锌粒放入硫酸溶液中
C.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7.下列物质变化前后,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
A.铁变成铁锈 B.矿石粉碎
C.氧气变成液氧 D.木棍折断
8.某学生用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D、BAC、BCD经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造出人类现在还未知的物质X,该学生在科技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制造出了一种新元素X”。他的话正确吗?为什么?
【课后测试】
9.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种类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
10.木炭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1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的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其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12.如右图所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丙物质的化学式是( )
A.A2 B.AB2
C.A2B D.A4B2
二、填空题
13.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此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和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14.A+B→C+D,若28gA和26gB完全反应,生成C是D的4倍,若生成D7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是 ,这是根据 进行计算的。
三、简答题
1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镁带燃烧后,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增大了。
(2)大理石和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后,容器中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少了。
1.得到焦炭,这些物质反应后得到焦炭,说明其中含有碳元素2.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或分子)改变,元素(或原子)不变 3.D 4.C 5.D 6.D 7.A 8.不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不可能产生新元素 9.D 10.B 11.C 12.C 13.碳,硫,氧14.35g,质量守恒定律15.(1)镁带燃烧变成氧化镁后,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2)大理石和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所以容器中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少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