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蛋白质和维生素
知识归纳
1.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 之一,也是构成人体细胞的 。其组成中不仅含有 、 、 元素,还含有 、 等元素。
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 及体内的 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 。 被人体吸收后,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3.人体的 、 、 、 和各种 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如果蛋白质摄人量不足,会使人 、 、 等。
4.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的溶解性 ,蛋白质 或遇到 、
、 等化学物质,会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因此, 、
能使人畜中毒。
5.20世纪初期,人们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 、 、 、 和
,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那时,某些成人和儿童由于摄人 不足,生长发育出现障碍。在20世纪中后期,人们相继发现了各种维生素及其作用。
6.通常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的量 ,但人体所需的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 ,必须从 中摄取。现在人们已经能够用人工方法 或从一些食物中 某些维生素,制成维生素制剂。
7.将下列A、B、C三组物质中的相关物质用线段连接起来。
A B C
新装修房屋· ·黄曲霉毒素· ·通风或使用无毒、无污染原料
长期吸烟 · ·甲醛、苯等· ·不食用
霉变食物 · ·尼古丁、CO· .戒烟
方法研习
1.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 ( )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2.下列物质中,不含蛋白质的是 ( )
A.羊毛 B.汗液 C.激素 D.酶
3.不会破坏蛋白质而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 )
A.浓硝酸 B.食盐 C.硫酸铜溶液 D.甲醛
4.小明很挑食,有段时间眼睛发干,一到晚上就看不见东西。医生说小明是由于缺少维生素引起的。因此,小明今后要多吃 ( )
A.牛奶豆浆 B.奶油、巧克力 C.水果蔬菜 D.鱼虾
5.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你猜测其原因可能是 ( )
A.苹果汁中的Fe2+变为Fe3+ B.苹果汁中的Fe3+变为Fe2+
C.苹果汁中含有MnO4– D.苹果汁中含有Cu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B.称为糖类的有机化合物都有甜味
C.甲醛溶液可用来浸制动物标本,也可用来泡制肉皮、虾仁等食物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大量水来减轻毒性
7.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醛是氧化物
B.甲醛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C.甲醛是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甲醛是有毒的
8.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1 000,已知该分子中铜的质量分数为0.34%,则平均每个铜蓝蛋白质分子中含的铜原子个数为 ( )
A.802 B.64 C.8 D.5
9.下列操作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给鸡蛋白溶液加热 B.用己烷提取大豆中的油脂
C.鱼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变软 D.用高梁、大米等酿酒
10.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炒青菜时,应将菜切细,然后用水浸泡一些时候
B.受霉菌污染的大豆和谷物,人不可食用,但可喂养家畜
C.人体为了补钙,可以长期饮用硬水
D.日常主食应注意粗粮与细粮的搭配
11.化学式为C21H38O11的物质是合成抗癌新药紫衫醇的原料之一。该物质含有 种元素,各元素质量比为 ,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和 。
12.硝酸银溶液遇到蛋白质即生成黑色的蛋白银。某学生实验时,不慎在手指上沾染了硝酸银溶液,第二天发现手指上的皮肤变成了 色;如果不慎沾染了硝酸溶液,皮肤会变成
色。
13.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的化学式为C6H8O6,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白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10 mL水中,然后过滤,取几毫升滤液,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滤液于一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呈红色,说明维生素C呈 性。
(2)取20 mL 0.5%的淀粉溶液,加入3滴碘溶液,这时溶液呈 色,并将此溶液作为维生素C的简易测定液。
(3)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然后滴人几滴上述维生素C的简易测定液,这时测定液的
色褪去,溶液为 色。说明维生素C的溶液易被氧化,具有 性。
(4)重新取少量滤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并将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保持沸腾约1min。等溶液冷却后滴人维生素C的简易测定液,可观察到溶液仍呈蓝色,说明维生素C受热时 。
(5)由以上实验可知,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因此采用 食用方法,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1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家中的碗筷可用高温蒸煮的方法杀菌消毒
(2)如何验证丝绸产品是真正的蚕丝,而非人造丝
拓展探究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一些重金属离子(如Cu2+、Ba2+、Pb2+、Ag+等)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危及生命。由此可知,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根据以上叙述,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 ( )
A.乙酸铅 B.硝酸钡 C.氯化铜 D.氯化银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常让病人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俗称“钡餐”。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但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填物质的化学式) ,与碳酸钡反应后,产生了一定量的 离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因氯化钡中毒,应采取何种措施解毒
2.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蛋白质溶液和淀粉溶液。(提示:蛋白质和淀粉分别有哪些性质 )
3.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现取该牛奶样品30 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下同)
(2)30 mL牛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3)右图是该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内容。已知牛奶中的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包装标签所标示的蛋白质的质量标准。(提示:根据30 mL牛奶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先计算出30 mL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质量,再转化为100 mL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质量,然后与标签上的标准比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