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4-08 10: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说课稿
新桥中学 曹春泉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设计特色六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是在学完酸、碱、盐溶液的基础上,过渡复习有机物,是比较独立的一个章节。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有哪些特征,懂得食品中有哪些有机物,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淀粉、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物质,懂得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也为今后学习,接触更多的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有机物,及有机物的特征。
懂得食品中有哪些有机物,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知道淀粉、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哪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训练,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物用途及生活产生的影响的学习,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减少盲目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确定本章的重点为:掌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特性和对人体的作用。
难点:蛋白质的生理作用,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法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宜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然后,学生通过诊断练习,建构知识体系,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方式掌握所学内容。接着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通过综合提升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设计的特点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尝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他们的智慧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实效。
三、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展示、表演的舞台。因此,本节课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不断暴露新的问题、矛盾、冲突,然后通过学生的讲评,老师的点拔,不断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团体协作的精神,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分为六大块,即:情景引入------自主学习与展示------合作探究-----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总结升华。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过程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1分钟) 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食品,如:鱼、青菜、萝卜、虾等 借助学生身边的食品,开门见山,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自主学习与展示(12分钟) 1、组织学生完成复习诊断练习2、让学生自己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点评。3、让学生结合练习涉及到的知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4、展示学生的成果,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1、通过诊断练习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建构本章知识体系2、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10分钟) 引入讨论话题:1、通过幻灯展示课标考点内容,让学生归纳重点、难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还没掌握。2、分组讨论,学生自己没掌握的内容并借鉴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理解、记忆。3、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代表提出,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讲解和补充。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归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4、巩固训练(10分钟) 1、展示练习。2、学生通过小组竞赛完成练习。3、老师宣布竞赛规则。分两大组进行答题比赛,最后两题由学生抢答,在原来的基础上给以加分。4、最后教师进行小组点评。 1、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题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给学生展示平台的机会并发挥团体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再一次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提高(9分钟) 1、展示中考真题2、进行中考实战演练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评。 目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升华(3分钟) 让学生自己小结这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纠正,并说说本节课存在的困惑。 目的:梳理学习内容、方法,形成知识,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并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体现新课标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五、板书设计:
定义:含碳的化合物,不抱括CO、CO2、HCO3和碳酸盐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等
分类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CH4、C2H5OH等
存在:谷物、植物块茎等
淀粉
性质:碘淀粉变蓝
糖类 葡萄糖 功能;缓慢氧化提供能量
性质:与新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组成元素:C、H、O
油:常温下呈液态
分类
油脂 脂:常温下呈固态
存在:豆油、花生油、肥肉等
作用:储备并提供能量
组成元素:C、H、O、N、S等
蛋白质 存在:鱼、肉、虾、牛奶、鸡蛋等
性质:遇热、甲醛、浓HNO3、重金属盐易变性
作用: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础
对人体的作用
维生素
缺乏时会引起疾病
六、设计特点:
本节课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的新课标的要求,本设计同时还注重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