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0-12 22: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讲学案
东山中学 邱志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教学设计
1:导入: 前年汽油价格猛涨,有些人就宣称自己研制成一种能把水变成油的物质,很多人上当受骗;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点石成金,这有可能吗?哪为什么水不能变成油,点石不能成金呢?这就要通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了。另外,既然质量恒定了为什么生活中比如说煤燃烧变成——明明是变轻的,蜡烛燃烧呢?还有听说回收废铁的,都把铁放一段时间再拿去卖,为什么?生锈变重!这可都是化学变化啊!那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接下来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2.老师演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并对比出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是否有更改的?
实验探究:(注意强调基本的实验操作,引导同学观察实验前后物质质量。)
探究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三: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敞口)。
探究实验四: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密封)。
各小组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进行讨论、归纳。
3.请各小组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并做本组所做实验的小结。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中:
实验名称 反应前的质量 实验现象 反应后的质量 我的结论
4.发现规律: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一、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提问】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万次实验都是平衡的,但有没有‘万一’呢?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蜡烛燃烧前后应测量哪些物质的质量?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演示实验】将蜡烛固定在木块上,放在装有水的表面皿中,用大烧杯倒扣于蜡烛上,用托盘天平称量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铁生锈变重是不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
5.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学生讨论)
【探究活动】 ①将一些螺栓每一个都拧上螺母后,称出总质量。②把螺母旋下,分别称出螺栓、螺母各自的质量。③把螺栓、螺母重新组合,把2个或3个螺母与1个螺栓旋在一起,或1个螺栓与1个螺母旋在一起,等等。④再一次称总质量,比较上述各步得出的质量。
【讨论】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否可与单个的螺栓、螺母相类比,而分子则是组合后的螺栓、螺母相类比?请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以氧化镁为例进行讲解。(出示挂图)
板书: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释:点石为什么不能成金,水不能变成油的原因。
练习:
1、十七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3、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4、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MnO2 B. Mn2O3 C. Mn3O4 D. HMnO4
5、某种有机化合物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R的化学是( )
A.CH30H B.C2H50H C.C2H4 D.CCl4
6、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个数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个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