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
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战争不断,面对这样的
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
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
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
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
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
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从而使天下归顺,
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知人论世
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文章气势磅礴,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
*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往之女家(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曾益( ) 衡于虑( ) 法家拂士( )
yǎn
ɡuàn
rǔ
quǎn
yuè
zēnɡ
bì
héng
gé
字词注音
往之女家( )
曾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增”,增加
通“横”,梗塞、不顺
通“弼”,辅佐
通“汝”,你
通假字
学习《富贵不能淫》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
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
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
齐读本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战争平息
真正,确实
齐读本文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这
怎么
您
行冠礼
谨慎
告诫
丈夫
教导
顺从
准则
到
恭敬
同“汝”
方法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时,
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
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
夫家里,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
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齐读本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住
居所
实现
走
遵从
道路
使……迷惑
使……改变
使……屈服
是
(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自己)迷惑,贫贱不能使(自己)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自己)屈服变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丈夫之冠也( )
父命之( )
女子之嫁也( )
往送之门( )
往之女家( )
妾妇之道也( )
居天下之广居( )
与民由之( )
此之谓大丈夫( )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动词,到
助词,的
代词,代正道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动词,到
代词,代男子
助词,的
丈夫之冠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使动用法,使……迷惑,使……改变,使……屈服。
词类活用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此之谓大丈夫
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
“谓”表判断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2、景春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3、对比分析孟子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威武不能屈 —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屈服变节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2、景春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景春:敬仰、崇拜、羡慕(反问句式、诚)
孟子:
(1)直接反驳:类比论证(反问句式)
(2)间接反驳:提出自己心目中的
大丈夫的标准
3、对比分析孟子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没有仁义道德原则;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4、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
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执着坚定的信念。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写作特色:
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富贵不能淫
论点:
此之谓大丈夫
不淫,不移,不屈,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论据:
学礼、居·立·行
类推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板书设计
孟子从对大丈夫的错误看法批驳开始,阐述了做到“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提出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
小结
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
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