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习题
一、选择题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 )
A. 空气 B. 温度 C. 水分 D. 阳光
2.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怎样的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 在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哪一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关系不大
4. 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这体现在( )
A.杨树的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 B.仙人掌肥厚的茎可以贮存大量的水
C.蚯蚓的取食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 D.鼠妇遇刺激缩成球状以逃避敌害
5.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6. 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7. 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家鸽用翼飞行 B.蝉的保护色
C.鱼用鳃呼吸 D.猫捉老鼠
8. 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而柏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
A.它们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不同 B.杨树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柏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柏树影响了杨树的叶吸收阳光
9. 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 )
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
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
10. 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11.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12. 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 )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 B.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
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
13. 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
A.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二、填空题
14.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A.老虎吃野猪 1.合作关系
B.许多蜜蜂在酿蜜 2.竞争关系
C.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3.捕食关系
15. 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因素,除雨水外,这类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等.
16.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杨柳青青,麦浪滚滚,桃花含笑,杏花飘香,是你熟悉的景色.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暇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请分析说明:
(1)文中“鱼”适应的生活环境是 ________.离开这个环境将很难生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
(2)影响鱼生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
三、探究题
17. 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加图所示。据此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 。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18. 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绿色.经他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中,两瓷盘中蒜瓣的数量应
____________,然后将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封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________.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甲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___________色的,而乙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_____________色的.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 _____________.
(5)小华的上述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法.
四、材料题
19. 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院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________ 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杭物应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
A.耐干早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________。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20.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新低.这些都表明:地球气候在变暖.
(1)图________ 所示为北极狐.推测的理由是耳________.
(2)由两种狐头部某些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________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狐的数量将会________.
(4)为了减缓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一条即可).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习题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答案】A
【解析】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
4.【答案】C
【解析】A.杨树的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B.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肥厚的茎可以贮存大量的水,体现了生物对缺水环境的适应,B错误;C.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C正确;D.鼠妇遇刺激缩成球状以逃避敌害,是对不利环境条件下的一种适应,D错误;
5.【答案】B
【解析】A.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属于节律行为,能够在有利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C.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空气过少导致的,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6.【答案】D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8.【答案】A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因此,杨树与松柏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不同.
9.【答案】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这些都是与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而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是与草原环境或沙漠环境或平原环境相适应的.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达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
10.【答案】A
【解析】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换句话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不易被天敌发现,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沙漠中的骆驼刺根扎得很深,是生物对沙漠缺水的适应,因此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
11.【答案】D
【解析】A.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和温度.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和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有利于保护自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B.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使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会使雷鸟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表明雷鸟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故符合题意;C.有些天敌不吃死昆虫如青蛙,因此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是竹节虫的一种假死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因为深海缺少阳光,所以生物分布得少,绝大部分的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14.【答案】A——3 B——1 C——2
【解析】老虎吃野猪,是食物关系,蜜蜂酿蜜属于合作关系,蜜蜂帮助花传粉,花为蜜蜂提供食物,水稻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它们会为了生存争夺阳光、水分、养料和生存空间.
15.【答案】生物 合作 生物 竞争;非生物 温度、空气
【解析】蚂蚁是群居生活,蚂蚁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一只蚂蚁周围的那些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不同窝的蚂蚁之间会争夺食物、生存空间,属竞争关系,雨水是非生物因素,影响蚂蚁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空气等.
16.【答案】(1)水 依赖 (2)非生物 生物
【解析】鱼是用鳃呼吸的,所以鱼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叫做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17.【答案】1)捕食(或寄生) (2)捕食 (3)竞争
【解析】(1)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
(2)甲种蛾的幼虫采食烟草叶片,说明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3)由于甲种蛾和乙种蛾都可以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之间是竞争关系。
18.【答案】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相等、相同、绿、黄白、光、对照组、实验
【解析】假设是根据题目中的猜想来提出的,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余条件相同,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所以可以预测甲盘中的蒜苗叶是绿色的,而乙盘中的蒜苗叶是黄白色的.
19.【答案】(1)自动调节(2)A(3)B
【解析】(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的种类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少,结构越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2)屋顶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差。所以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耐干旱,故选A。
(3)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与预防火灾无关,故选:B。
20.【答案】(1)B;小、短 、 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3)减少甚至灭绝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解析】(1)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北极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狐为了适应环境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北极狐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沙漠温度高,为了散失热量降低体温,因此沙漠狐耳朵大、长.故图B是北极狐.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地带的气温将升高、冰将消失,北极狐将不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必须降低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石油或煤等矿物能源,减少工业排放,减少空调与冰箱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