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陈情表李密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是谁陈情??2?、向谁陈情???????????3?、陈什么情?1?、是谁陈情??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2?、向谁陈情???????????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愿乞终养,不能就职)?3、陈什么情?研读课文,体会精华。李密的《陈情表》终于感动了晋武帝,晋武帝下诏同意让李密留下奉养祖母,赐给他两名奴婢以供驱使,并命郡县供养其祖母。那么,李密是如何陈情的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 臣密言: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既无叔伯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思考:作者陈说自己的不幸有什么作用?⑴可以博得晋武帝的同情怜悯;(2)为下文“区区不能废远”作铺垫。研习第二段: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
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要伺候卧床不起的祖母,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
——陈述进退两难之境 仔细阅读第3段,思考: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从哪几个角度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研习第3段研习第三部分 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具体梳理: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3、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几刘侥幸,保卒余年。
内容梳理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提出孝之大理
提出先尽孝、后尽忠愿乞终养不能就职“陈”的方法: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朴素细腻,曲折委婉 李密在应诏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者,对于他的选择,我们应如何看待?李密放弃赴任,在家奉养祖母,从传统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孝”,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应诏赴任,达则兼济天下,为民做官也应进行肯定。
两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老师寄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十五六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作品,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韩老成的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 三国时代魏末,魏王朝大权渐渐旁落。战功卓著的司马懿与魏宗室为权势明争暗斗。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从此魏国的实权为司马氏掌握。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都握着军事重权,尤其司马昭。在位至大将军后,权重一时,大肆屠杀曹氏家族人员。进而威逼魏帝曹髦让位于他。 实为傀儡皇帝的曹髦忍无可忍,于是召集亲信大臣密商对策。曹髦愤怒地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朕不能坐以待毙,今日和众卿共商大计,铲除这个逆贼!”魏甘露五年(260年)夏,曹髦亲自仗剑,率三百余人向司马昭发起进攻。由于事先有人告密,司马昭早有准备,所以曹髦的人马倾刻间被瓦解,曹髦也被杀死,年仅20岁。 司马昭杀曹髦后,又立曹奂为帝。到司马昭儿子司马炎执政时,于咸熙二年(265年)废曹奂,自立为帝,建西晋。 从此,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来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 陈情表知识梳理本文中有很多短语现在已经成了成语,请找出来。
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气息奄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表示整数后的零数。)二、古今异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报:古义:报答;今义:一是指向上级报告,二是指刊登在报纸上。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告知,诉说。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古义:拳拳,指私情;今义:数量小。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苦:古义:苦衷,辛酸悲苦;今义:指身心劳累。
三、一词多义1.拜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②谨拜表以闻
2.薄
①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3.当
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②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见
①慈父见背
②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矜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任命,授给官职。) (动词,上,奉。) (形容词,浅薄。)(动词,顾惜,注重。)(动词,担当,担任。)(副词,应当,应该。)(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动词,看见。)(动词,怜惜。)(动词,迫近。) (动词,怜悯,同情。)6.行
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7.以
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谨拜表以闻
③猥以微贱
④臣具以表闻
8.日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9.志
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听臣微志 (动词,经历。)(动词,行走。)(连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身份。)(介词,用。)(副词,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名词,太阳。)(名词,日子,时间)(名词,志向。)(名词,愿望。)四、词类活用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内: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微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5.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故老: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子。)
6.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职:名词活用作动词,任职。)
7.但以刘日薄西山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