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溶解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溶解现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1-11 20: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油和泥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吗?
拓展: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因为它是以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
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因为它是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1)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2)溶液的组成
注意:a、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b、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③有水存在时,不管水多水少,水一律为溶剂。
④不指明溶剂,均指水溶液。
⑤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少的为溶质。
⑥当物质溶于水与水反应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
3、乳化: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4、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 在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解的温度降低
解释:
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
有时候,我们希望物质能较快溶解在水中,你有哪些办法呢?
二、水溶液的某些特征
1、为什么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2、为什么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与纯水相比较:沸点升高,熔点降低。
电离:物质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结论:化合物固体一般不导电、水也不导电、有机化合物一般不导电其水溶液一般也不导电。
无机化合物溶于水后能导电,如:氯化钠溶液、盐酸。原因就是其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
第2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读法: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
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读作“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读作“氯化钠(的水)溶液”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说明:1、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高。
2、在一定温度下,对某种溶质而言,其溶质质量分数有最大值,即溶液饱和时。
3、在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必须分清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 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g
2、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则有 克氯化钠和 克水进入病人体内。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例题:如何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事项: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高低的情况?
1、药品不干燥、不纯 2、称量前,未调零
3、称量时未左物右码 4、读数时,仰视或俯视
5、烧杯内有水 6、有药品洒出或有水洒出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或溶液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这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请你来判断:
1、在100g水中溶解20g食盐,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从质量分数为20%的100gNa2CO3 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3、100gCuSO4溶液里含有17gCuSO4,若向其中加入3g无水CuSO4,使其完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
小结:当一瓶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发生改变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
当然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成比例增加或减少时,质量分数不变。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50千克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50kg×15%=7.5kg
需要水的质量=75kg-7.5kg=67.5kg
答:需要食盐和水的质量分别为7.5kg和67.5kg
(3)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溶液的质量
例如:欲将0.1g青霉素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05%的青霉素溶液。问可得溶液质量为多少?
分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溶液的质量=0.1g÷0.05%=200g
答:可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
(4).有关溶液稀释和配制的计算
例:把50g98%的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为:
50g× 98%=49g
需要水的质量=-
方法二:
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g×98%=(50g+x)×20%
解之: x=195g
2、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ρ浓H2SO4=1.84g/ml,
ρ20%H2SO4=1.84g/ml,)
5、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相联系的综合计算
分析: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参加反应的为溶液中的溶质,即通过化学方程式直接计算出的是溶液中的溶质,若给的是溶液的质量,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求出溶质的质量,再除以溶液的质量,便求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计算:
方法一、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反应后溶剂的质量
方法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反应物中不参加反应的不溶性的杂质的质量
例:32.5g锌与150g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硫酸锌溶液,计算:
(1)可制得氢气多少?
(2)这种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完全后,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把12.5g含杂质20%的大理石放入盛有34.4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4.4g。求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理石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内因:溶质、溶剂的种类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外因:温度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
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下,往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观察是否能够继续溶解。如果能够继续溶解,则在此温度下,该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注意点:
饱和的相对性:相对于一定温度、相对于一定量的溶剂、相对于某溶质
4、转化
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常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Ca(OH)2为0.17g,为稀溶液),不饱和溶液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但是,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3、 固体溶解度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2、公式
3、理解定义的四要素
定温、定量、定性、定态
4、物质溶解性的等级划分
(1)溶解性等级划分依据:室温(20℃)时的溶解度
(2)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20℃时的溶解度 大于10克 10-1克 1-0.01克 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举例 硝酸钾 氯化钠 氢氧化钙 碳酸钙
(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查找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c、了解温度变化对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d、根据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四、结晶
1、结晶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2、晶体
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3、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4、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物理方法)
原理: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1)过滤
适用对象:一种可溶一种不溶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举例:粗盐的提纯 NaCl(CaCO3)
(2)结晶
适用对象:两种可溶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且一种受温度影响较大,一种受温度影响较小。
举例:KNO3中混有NaCl:降温结晶法
溶质
溶剂
×100%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2.8g
×100%
20g
49g
-50g
20%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升温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100g
溶质的质量
物质的溶解度 (s)=
溶剂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