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乐琴书以消忧 C.或命巾车 D.或棹孤舟
2.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倚南窗以寄傲 B.农民告余以春及 C.既窈窕以寻壑 D.登东皋以舒啸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寓形宇内复几时 ③觉今是而昨非 ④富贵非吾愿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二、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5.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
6.判断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对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8.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因,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原因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渊明的妹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原因之一。
归去来兮辞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役使)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桨)
C.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愉快)
D.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 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3.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园日涉以成趣 B.时矫首而遐观 C.眄庭柯以怡颜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4.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5.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乐夫天命复奚疑 D.将有事于西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8.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时间很短暂,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达观地度到生命的尽头。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却是发自内心,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古代抒情散文
一、文章不是无情物
“能憎能爱才能文”(鲁迅)
“情为文之经”(刘勰)
二、鉴赏方法
1、美读见义
2、披文入情
3、析情悟道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学习目标: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了解辞赋的特点。
二、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弄懂并积累 “来、胡、奚、谏、是、引、审、策、矫、景、盘桓、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 等字词的意义。
作者档案
姓名:
号靖节先生
字元亮
陶潜(或陶渊明)
字号:
朝代:
职业:
个人爱好:
东晋
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
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又号五柳先生
代表作:
《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两类题材:
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咏荆轲》)
公元405年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归 去 来 兮辞
语气助词
回去吧
回去
是战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①句式散化,一般押韵。②两句一组,四句一节。③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梳理文言字词、文言句式
1、古今异义词:
风波:古义--战乱。今义--比喻乱子。
人事:古义--做官。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情事理
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一词多义
以: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慧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3、文言句式
介词,用来
介词,把
介词,因为
介词,用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遂见用于小邑
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解决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辞官归隐原因?(用原文回答)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
第一点原因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任性随情,做官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概括内容:
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chóu
yáng
熹微
zūn
shāng
miǎn kē
jiǎo
xiù
yì
huán
yǎotiǎo
huáng
gāo
zhào
正音:
西畴
轻飏
xī
酒樽
壶觞
眄庭柯
矫首
出岫
翳
盘桓
棹
窈窕
遑遑
皋
载欣载奔
流憩
zài
qì
回家去吧! 田园 快要 荒芜了
归去来兮!田园 将 芜
既 自 以 心 为 形 役,奚
既然自己 让 心志 被 形体 所 役 使,为什么
惆怅 而 独 悲?
悲愁失意 而 独自 悲伤?
胡 不 归?
为什么 不回去呢?
介词,使,让
表递进关系
读懂第一段
未 远, 觉 今 是 而
还 不算远,已觉悟到 回家是 正确 而
知 来者之 可 追。实 迷途其
知道 未来的事 还可以 挽救。确实 我 入迷途
悟 已往 之 不 谏,
我觉悟到 过去做错了的事情已经 不能 改正,
昨 非。
做官 是 错误。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并列连词
舟 遥遥 以 轻 飏,
回家的 船 在水面上 轻轻地飘荡着前进 ,
问 征夫 以前路, 恨 晨 光 之熹微。
向 行人 打听前面的路,遗憾晨光朦胧天刚放亮。
风 飘 飘 而 吹 衣。
微 风 徐 徐 地 吹拂着 衣裳。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表修饰关系
介词,拿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义:行人。
今义:出征的人。
古义:遗憾。
今义:怨恨,悔恨。
读悟第一段
1.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已往不谏 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 今是昨非
自责 自悔
自恕 自省
3.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舟轻飏,风吹衣,“恨晨光之熹微”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辞官归田冲出樊笼后前所未有的欢快及归途中的迫切的心情,归心似箭
归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让自己的心志受形体来驱使,那又为什么还要伤感而独自悲哀呢?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而知道未来的却还来得及弥补。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色朦胧,还不十分明亮。
乃 瞻 衡宇, 载 欣 载 奔。
终于看到自己家简陋的房子, 一边欣喜, 一边奔跑。
僮仆 欢 迎,稚子 候 门。
家僮欢快地 迎接,幼儿们 守侯 在 门庭。
读懂第二段
通“横”
三径 就 荒, 松菊 犹 存。
院里的小路 接近荒芜了, 松 菊 还长在那里。
携 幼 入室,有酒 盈樽。
携着幼儿们 进了屋内, 美酒 已经满杯。
形容词用作名词,幼儿
引 壶 觞 以 自 酌,
我端起 酒壶 酒杯 自斟自饮,
倚 南窗 以 寄 傲, 审
倚靠着 南窗 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自知住在
眄 庭 柯 以 怡 颜。
斜望着 庭院中的 树木 使我很开颜。
容 膝 之 易 安。
仅能容膝的小屋里 容易使我心安。
表承接/目的关系的连词
表目的
表目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使动用法,使…现出愉快神色
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得的心情
动词作名词,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
园 日 涉 以 成趣,门虽设 而 常关。
在园中 每天 走走 兴味无穷,屋子虽然有门却常常紧关。
策 扶老以 流憩, 时 矫首而 暇观。
拄着 拐杖到处 走走歇歇,时时抬头向远处望望。
表结果,不译,相当“而”。
表转折
表目的
表修饰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作动词,拄着。
名词作状语,时时。
云 无心以 出 岫, 鸟倦飞而 知 还。
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鸟飞累了也知道回还。
景 翳翳 以将 入, 抚 孤松 而
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我 手抚着 孤 松
盘 桓。
徘徊流连, 不忍离去。
表修饰
表承接
表修饰
表修饰
通“影”,日光
我一看到自己的简陋家门,就高兴地奔去。家中的僮仆前来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只有松树和菊花却还依旧存在。搀起孩子们的手进入屋里,酒已摆好。端起酒壶来自斟自酌,看着院子里的树木感到非常愉快。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简陋的居室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自有乐趣,屋子虽然有门却经常关着。拄着手杖到处游息,有时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天空的云彩自然地从山峰边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自己回来。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抚摩着独立的松树徘徊着不愿离开。
读悟第二段
抵家
欣喜若狂
居室
舒适安逸
涉园
留连忘返
第二段:归家后的怡然自得.
初抵家门心情如何?归家后居家生活的心情如何?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松菊”喻高洁志趣.菊前松下是他灵魂的栖所。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寄寓自己的隐逸情趣,表现了他的清高人品。
傲世独立、睥睨俗尘,简陋的住处却心安,原因就在于他有忘怀得失、淡泊明志、不慕功名利禄的精神内核。
品读佳句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
刘禹锡《陋室铭》: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
当外物的品格与诗人的情志相一致时,诗人往往借物言志,托物抒情。
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知还的倦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懂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回去吧,请让我断绝与外人的交游。
既然世俗与我的意愿不合,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以亲戚们谈的知心话为喜悦,以抚琴读书为快乐来消除闷愁。
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
结构助词,的。
表目的
介词,把。
意动用法,以….为喜悦。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除父母兄弟姐妹以外的亲属。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农人以春及告余”,“将于西畴有事”。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有时驾着篷布小车,有时划着一叶小舟。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
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
表修饰
表修饰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名词用作动词,划。
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的志趣相背离,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跟乡里故人谈心叫人心情欢悦,以抚琴读书为快乐来解闷消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沿着幽深曲折的溪流探寻山谷,又要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登上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涓涓长流。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田园生活
农村生活的乐趣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乐琴书以消忧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读悟第三段
诵读二三段
以“乐”命名陶渊明的归园生活
抵家之乐
天伦之乐
饮酒之乐
游园之乐
人情之乐
琴书之乐
劳动之乐
出游之乐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固穷守节的隐士情怀。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懂第四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算了吧!我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
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爱惜这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游玩,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
表承接
表修饰
宾语前置句,“为胡”,“之何”,
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宾语前置句,“疑奚”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升入仙境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或者就扶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乐天安命(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读悟第四段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绪?
焦虑人生苦短
2.这样的心绪在第四段中又是怎样体现的?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3.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怀良辰以孤往, 或执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抒怀言志
乐天安命
读悟第四段
承上而问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自我解答
富贵浮云
反
恬然自乐
( )
正
( )
卒章显志
乐天安命
疏通文意结构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第1段)小结:
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
辞官归田
自责之词
自恕自省
之词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
来者可追,迷途未远
主旨句:
今是而昨非
整体把握
抵家
居室
欣喜若狂
涉园
舒适安逸
出游
留连忘返
第二部分(2、3段)小结:
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
重审心志
整体把握
承上而问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自我解答
富贵浮云
恬然自乐
卒章显志
乐天安命
( )
( )
反
正
第三部分(第4段)小结:
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行文线索
一、叙事线索
二、感情线索
归途
抵家
室内
园中
自责自恕
怡然自乐
留连忘返
潇洒旷达
出游
欣喜若狂
归去来兮
自责自安
归思
自安自得
归途之乐
室中之乐
园中之乐
出游之乐
乐天安命
厌恶富贵
(缘由)
(主旨)
归田
归心
总结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
儒家思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陶渊明青年时候也曾有过“大济天下苍生”“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理想和抱负,然而东晋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黑暗腐败,门阀制度森严,现实的黑暗把他的壮志击得粉碎。官场的庸俗污浊使他难以保存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田园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
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对待生死天命,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从另一层面上说,这也正是他积极人生的表现。
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潜
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他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
隐士情怀:
厌恶官场,蔑视权贵
保洁守志,固穷守节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
娱情诗酒、躬耕田园
知天乐命,不忘思忧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李白)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天伦之乐图。
(1)“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欧阳修)
(2)“《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李格非)
(1)意境的淡雅
(2)语辞的简洁
(3)韵律的优美
词类活用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或棹孤舟
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之情
容膝:动词作名词,简陋的小屋
棹:名词作动词,划
策扶老以流憩 策:
园日涉以成趣 日:
时矫首而遐观 时:
乐琴书以消忧 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
善万物之得时 善:
拄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每天,名词作状语。
时常,名词作状语
以……快乐 意动用法。
以……喜悦 意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喜好、羡慕
于时风波未静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悦亲戚之情话
古今异义词
(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人事,做官。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亲戚,包括父母在内的亲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复驾言兮焉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为什么)
(为什么)
(什么)
(为什么)
(什么,哪里)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悟以往之不谏
恨晨光之熹微
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取独
助词、的
取独
取独
动词:去、到
之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扶老以流憩
蒙故业,因遗策
策
马鞭子
拄着
策略、计策
一词多义
而
觉今是而昨非
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农人告余以春及
引壶觞以自酌
聊乘化以归尽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问征夫以前路
乐琴书以消忧
介词,使,让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结果
连词,表承接
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被动句。
省略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