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 练习
一.选择题
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下列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00 g水里溶解30 g硝酸钾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
B.20℃时,30 g硝酸钾能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
C.20℃时,100 g饱和硝酸钾溶液里约有24g硝酸钾,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 g
D.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
4.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固体硝酸钾 B.升高温度
C.加入水 D.降低温度
5.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点对应的溶液均是饱和溶液
B.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
C.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恒温下,加水可使KNO3溶液的浓度从b点转化为c点
6.若要增加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增加水量 B.持续通二氧化碳
C.升温 D.加压
7.把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溶液的质量不变 ②溶质的质量不变 ③溶剂的质量不变 ④仍是饱和状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t℃时,将一定量Na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10g、20g、30g,析出Na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xg、yg、zg,则x、y、z三者的关系为( )
A.z═3x B.z═2y﹣x C.z═x+y D.z═2x﹣y
9.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B.在40℃时,100g Na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100g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C.在50℃时,NaCl和KNO3各3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在60℃时,向52.5g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47.5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
10.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D.t2℃时在50 g水中加入20 g A,可形成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1.(1)称取31.6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2)20℃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为31.6g。将31.6g KNO3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100g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是 。
12.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的实验数据如下:
①0℃时 50 克水中溶有 13.8 克氯化钾;
②20℃时 200 克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 20 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温度有 6.8 克氯化钾析出;
③40℃时饱和溶液的溶液和溶质的质量比为 7:2。
氯化钾在 20℃时的溶解度为 ,在 40℃时的溶解度为 ;
13.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说明在20℃时,36g食盐溶解在 g水中,恰好可以形成 溶液.
14.已知NaOH、Na2CO3、NaCl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如表所示。
t/℃ 溶解度(g) 物质
NaOH
Na2CO3
NaCl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1)分析表中数据,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小的物质是 。
(2)20℃时,将三种物质各15g分别溶解在50g水中,其中可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15.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后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2)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16.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3)20℃时,在l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 (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 .
1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 。
(2))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3)t2℃时,将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18.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 。
(3)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a、b两物质20g,同时降低温度, 的溶液先达到饱和。
(4)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降低温度 B.加入 t1℃时a的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 D.加入 t2℃时c的饱和溶液并恢复到 t1℃
19.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这说明氮气在0℃时,压强为 ,在 水中最多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
20.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即60℃时在 g水中加入 g KNO3就能得到饱和溶液,则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 .
21.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硝酸钾的溶解度g/100g
20.9
3l.6
45.8
63.9
85.5
氯化钠的溶解度g/100g
35.8
36.0
36.3
36.6
37.0
(1)从表中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 (填字母)之间.
A.20~30℃B.30~40℃C.40~50℃
(2)20℃,将50g硝酸钾与l00g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质量是 g,该硝酸钾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40℃,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3)保持温度20℃,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22.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 .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t< ℃.
【设计提纯步骤】
(1)选取样品(95gKNO3和5gNaCl的混合物)
(2)80℃时,向样品中加入约56.2mL的水(水的密度约为1g?mL﹣1),此时溶液是KNO3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
(3)降温至20℃
(4)得到晶体并烘干称量
【设计提纯方案】
为了证明(4)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O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中各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 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计算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 g (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23.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实验探究,请你完成探究报告.
【探究实验】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实验步骤】30℃时,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较多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
(2)温度的影响(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实验步骤】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二支试管中,再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 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
24.(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
(2)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
③t2℃时,将30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④t3℃时,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5.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安装图中规律,20℃时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 克,X的数值是 .
四.计算题
26.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表:
温度(℃)
10
40
65
75
剩余固体(g)
261
175
82
82
硝酸钾的溶解度见表:
温度(℃)
10
40
50
55
60
65
75
80
溶解度(g)
20.9
63.9
85.5
95
110
126
150
169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
27.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40克水中需溶解多少克硝酸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D。
4. B。
5. D。
6. D。
7. B。
8. B。
9. C。
10. A。
二.填空题
11. (1)继续向左盘添加KNO3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2)饱和;
(3)降温结晶。
12. 34g;40g。
13.不会;100;饱和.
14. (1)NaCl;
(2)Na2CO3。
15.(1)变大;(2)A;C>A>B。
16.(1)35.8;
(2)增大;
(3)不饱和溶液;
(4)36.0g<x<36.3g.
17.(1)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
(3)饱和溶液,150。
18.(1)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c<b<a;
(3)a;
(4)C。
19. 101kp;1体积。
20. 100;110;11:10:21.
21. (1)KNO3;A;(2)131.6;饱和;33.3%;(3)加氯化钠(合理给分).
三.实验探究题
22.(1)易溶;
(2)硝酸钾;
(3)20;30;
【设计提纯步骤】
(2)饱和;
【设计提纯方案】
方案一:硝酸银;
方案二: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在该温度下的56.2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y,则
y≈17.8g
则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95g﹣17.8g=77.2g
故填:77.2.
23.(1)温度,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实验结论:温度,不同;
(2)温度,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实验结论:温度.
24.(1)B;
(2)C>B>A;
②A;
③20%;
④降温。
25. 2;10.
四.计算题
27.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40克水中需溶解多少克硝酸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解: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即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设质量为x的硝酸钾溶解在40克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
x=12.64g
故答案为:12.6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