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乙酸(鲁科版必修2)
【典例导悟】
【典例1】为了确认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一次实验达到目的(不能再选用其他酸性溶液)。
(1)锥形瓶内装有某种可溶性正盐固体(其中含有3种酸的酸根的其中一种),此固体为_________,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 。
(2)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 ,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4)由实验可知三种酸的酸性大小为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规律,结合题给信息
设计实验。
(2)CH3COOH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CH3COOH对后续实验有干扰作用。
【自主解答】由于CH3COOH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可以证明酸性:CH3COOH>H2CO3;由于CH3COOH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CH3COOH对CO2与Na2SiO3溶液的反应有干扰作用,所以事先应除去混在CO2中的CH3COOH蒸气,除去CO2中的CH3COOH蒸气应用饱和的NaHCO3溶液;由于CO2可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溶液变浑浊),可以证明酸性:H2CO3>H2SiO3。
答案:(1)碳酸钠乙酸 (2)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CH3COOH蒸气 (3)有白色浑浊产生
(4)CH3COOH>H2CO3>H2SiO3
【互动探究】(1)原题中,如何检验装置A的气密性?
(2)装置B中盛放NaOH溶液可以吗?为什么?
提示:(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用双手捂热锥形瓶(或用酒精灯稍加热),导管口产生气泡,松开手后(或停止加热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A不漏气。
(2)不可行。因为NaOH溶液虽然能除去挥发出来的CH3COOH蒸气,但同时也将产生的CO2气体完全吸收,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
【解析】(1)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钠反应。
(2)1 mol 该物质可与2 mol Na反应,产生1 mol H2。
(3)羟基不与NaHCO3反应,只有羧基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气体,51 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故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0.5 mol。
答案:(1)羟基 羧基 (2)22.4 (3)11.2
【典例2】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按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 mL乙醇和2 mL 冰醋酸,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H2SO4;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
(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a.步骤(1)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根据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规范解答】实验室用乙醇、乙酸在浓H2SO4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浓H2SO4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由于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沸点都较低,加热时都能挥发出来,故加热后在试管②的上层为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用饱和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在上层得到乙酸乙酯油状液体。经分液漏斗分液即可。该实验中由于酒精灯加热可能使受热不均匀,若导管插入液面以下有可能发生倒吸现象,所以装置要能防止倒吸。
答案:【实验原理】催化剂 吸水剂
【装置设计】乙 防倒吸
【问题讨论】a.装置的气密性 b.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等 c.溶解乙醇 中和乙酸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d.分液
【变式训练】现拟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相应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试剂、适当的分离方法及所分离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1)试剂:(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分离方法: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3)物质:A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 。
【解析】乙酸乙酯、乙酸、乙醇混溶在一起,由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方法得到启发,可将该混合物溶解在
(a)Na2CO3溶液中,振荡,乙醇进入溶液,而乙酸与Na2CO3发生如下反应:
这样,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乙酸乙酯,下层为Na2CO3、CH3COONa和C2H5OH(aq)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①]分液。
A为乙酸乙酯,B为Na2CO3、CH3COONa和C2H5OH的混合溶液。[②]蒸馏可得乙醇,即E,则C为Na2CO3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向C中加入强酸,如(b)硫酸,至溶液呈酸性,发生如下反应:
显然D为Na2SO4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③]蒸馏可得乙酸。
答案:(1)Na2CO3溶液 H2SO4
(2)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
(3)CH3COOCH2CH3 Na2CO3和CH3COONa
Na2SO4和CH3COOH CH3CH2OH
【学业达标训练】
1.(2010·西安高一检测)下列关于乙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分子式是C2H4O2,有4个氢原子,不是一元酸
B.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D.鉴别乙酸和乙醇的试剂可以是碳酸氢钠溶液
【解析】选A。乙酸分子中只有一个羧基故乙酸是一元酸,A项不正确;由乙酸的物理性质知B和C正确;乙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而乙醇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D项正确。
2.如图是某有机分子的填充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与氢氧化钠反应
B.与稀硫酸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使紫色石蕊变红
【解析】选B。由比例模型知,该物质为CH3COOH,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与NaOH反应,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故选B项。
3.(2010·无锡高一检测)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了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了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了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C。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除了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外,还吸收挥发出的乙酸与乙醇,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故答案为C。
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
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当反应发生后,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会有气泡产生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解析】选A。由于浓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该实验在混合三种液体时,应先加入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再慢慢加入浓硫酸,并边加边搅拌,故A项错误;导管口不能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故B项正确;因为加热过程中有少量乙酸被蒸出它可以与Na2CO3反应产生CO2,故C项正确;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D项正确。
5.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
①金属钠 ②溴水
③碳酸钠溶液 ④紫色石蕊试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一次性鉴别”要求所加试剂分别加入被检对象中,所产生的现象要各不相同。鉴别时不仅要注意化学变化现象,还要对一些物理变化产生的现象加以注意。如表所示。
通过比较,可得当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时,现象各不相同,符合题意。答案为D。
6.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现有①氯气、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酸化的KMnO4溶液、⑤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上述物质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组合是( )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在醋酸钠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加热,现象为_________
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乙酸至过量,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_____;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乙酸后,有_____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醋酸钠与浓硫酸加热,属于强酸制弱酸,生成盐和酸;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乙酸时,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同时,由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其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CO2。
8.由乙烯合成有机物F(二乙酸乙二酯),采用下列合成路线:
已知有机物 的名称为乙二酸二甲酯。请 写出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填反应代号)。
(3)A、D、E、F中能引入C中官能团的物质有_____(填反应物代号),其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素能综合检测】
2.(2010·荥阳模拟)枸椽酸乙胺嗪可用于驱除肠道虫病,
其结构简式为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枸椽酸乙胺嗪反应的是( )
A.乙酸 B.乙醇 C.碳酸钠溶液 D.溴水
【解析】选D。枸椽酸乙胺嗪的结构中含有羧基,它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又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同时枸椽酸乙胺嗪的结构中含有醇羟基它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只有溴水与枸椽酸乙胺嗪不反应。
3.(2010·福州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不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溶液的是( )
A.金属钠 B.CuO
C.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解析】选A。分别取少量的两种待测液,当加入金属钠时,两者均产生气泡,无法加以鉴别;当加入CuO时,黑色粉末溶解的是乙酸溶液,无变化的是乙醇溶液;当加入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的是乙酸溶液,无变化的是乙醇溶液;当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有气泡产生的是乙酸溶液,无变化的是乙醇,故选A项。
4.某一元醇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2 g,反应后又回收该醇1.8 g,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于( )
A.88 B.102 C.115 D.196
【解析】选C。设醇的化学式为R—OH,设其摩尔质量为M
5.(思维拓展题)在乙醇和丁酸(C4H8O2)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4%,则此混合物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8.8% B.9.2% C.10.4% D.10%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10分)(2010·珠海高一检测)通过石油裂解可以获得乙烯,再以乙烯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很多的化工产品,试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有机物B的名称为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决定有机物A、C的化学特性的原子团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
(2)写出图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
【解析】由反应物乙烯与水反应生成A知,A为CH3CH2OH;由反应物CH3CH2OH与O2在Cu的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B知,B为CH3CHO;由反应物CH3CH2OH与C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生成乙酸乙酯知,C为CH3COOH。
答案:(1)乙醛 CH3CHO 羟基、羧基
7.(6分)苹果醋(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苹果醋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醋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1 mol苹果醋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 L。
(3)苹果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选择填空);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试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解析】(1)由ACV的结构简式知,ACV的分子式为:C4H6O5。
(2)由于ACV中存在2个—COOH和1个—OH,且它们都能与Na反应生成H2;所以,1 mol ACV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
1.5 mol 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
(3)由于ACV中存在—COOH,所以,ACV显酸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由于ACV中存在—OH,所以,它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1)C4H6O5 (2)33.6 (3)A、B、C、D
[实验·探究]
8.(14分)(2010·衡水同步检测)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 。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 。
(3)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分离后允许含有少量水)。
试剂a是______,试剂b是_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分离方法③是______。
【解析】加热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暴沸可加入碎瓷片,在该实验中为了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应加入过量的乙醇。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同时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而乙酸乙酯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使他们分离,由此知A是乙酸乙酯,B是乙醇、乙酸钠、碳酸钠的混合溶液,C是乙酸钠、碳酸钠的混合溶液,E是乙醇。结合具体物质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
答案:(1)碎瓷片 防止暴沸
(2)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3)饱和碳酸钠溶液 硫酸 分液 蒸馏 蒸馏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