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练精析鲁科版必修2:单元质量评估(二)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精练精析鲁科版必修2:单元质量评估(二)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3-09 18: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评估(二)B卷
第2章 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解析】选A。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吸热,从图中看出,只有A项符合。
2.(2010·宣城高一检测)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
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直接作化肥用
【解析】选D。电池内部的黑色糊状物中含重金属离子,能污染水和土壤。
3.根据反应:2Ag++Cu ===== 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 Ag
4.(2010·新余高一检测)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解析】选B。典型的非金属(如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与典型的金属(如ⅠA、ⅡA族的金属元素)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键。
5.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2(g)+B2(g) 2AB(g);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用A2、B2、AB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反应速率的比值为1∶1∶2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解析】选C。A项是化学反应发生时的比例,与平衡状态无关;B项与D项均不正确,因为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未发生改变,压强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就不会改变;只有C项说明v正(B2)=v逆(B2),反应达到平衡。
6.(多选)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理论的依据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B.离子化合物:熔融态是否能够导电
C.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键的断裂
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共价键
【解析】选A、B。由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任何化学反应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对;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故B对;有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两个过程才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的断裂而无化学键的形成,就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HCl等溶于水,故C错;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H2、NaOH、NH4Cl等,故D错。
7.下列实验中,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
①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的长颈漏斗
②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③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Fe(OH)2操作中的胶头滴管
④将氯气溶于水制取氯水的导气管
⑤蒸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A.①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全部
【解析】选C。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下起液封的作用;制备氢氧化亚铁时要防止氧气的进入。制取氯水时,增加氯气的吸收速率;所以①③④均需将仪器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②中分液漏斗有活塞,不需插入液面以下。⑤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8.(2010·广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加快反应速率
C.2SO2+O2 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
【解析】选B。A项,是加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B项,水的量的多少不影响钠与水的反应速率;C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D项,增大固体物质的表面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1世纪教育网
9.(2010·醴陵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单质是( )21世纪教育网
A.H2O B.MgCl2 C.NaOH D.H2
【解析】选D。本题可直接用排除法确定答案:A、B、C项都不是单质,所以选D。
10.(2009·喀什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吸引
B.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C.化学反应中必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
D.化学反应与化学键的变化无关
【解析】选C。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稀有气体中不存在任何化学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解析】选A。欲增大正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升高温度;②增大压强;③使用催化剂;④通入反应物(容器体积不变),选项中B为减压,D为降温,C为移出生成物,都是减小正反应速率。
12.实验室制取Cl2和制取O2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O2在反应中都是起催化作用
B.其发生装置完全相同
C.都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D.当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Cl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解析】选C。实验室制Cl2时,Mn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发生装置需要加热,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
1 mol Cl2,转移2 mol电子;制O2一般用H2O2分解的方法,MnO2作催化剂,反应装置不需加热,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1 mol O2时,转移4 mol电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4分)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第 ______ 分钟到达平衡状态,X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_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3)反应开始至2 min,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
【解析】(1)从图像来看,第2分钟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因此第2分钟到达平衡状态,X所占体积分数为
(2)从反应开始到第2分钟反应到达平衡状态,X、Y消耗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 mol、0.1 mol,Z的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因此三者比例为3∶1∶2,故化学方程式为
3X+Y 2Z
14.(14分)(思维拓展题)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
b接 _____ ,______ 接 _____ ,_____ 接a。
(2)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 _______ 。
(3)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 _________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
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
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
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
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 _____ 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 _____ 。
(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 ________ ,如果观察到 _______ 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解析】证明有水蒸气可用无水CuSO4,用装置④可验证。证明有HCl,可用AgNO3溶液,但Cl2也能与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应先通过CCl4,Cl2易溶于CCl4。但如果CCl4不能将Cl2完全吸收,则证明HCl的实验就会受干扰,应对原实验加以改进。本题(4)是对原实验设计的改进,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简约性。(4)、(5)的实质是验证HCl排除Cl2的干扰,对比两者性质差异,显然利用氯水有漂白性。
答案:(1)e f d c或f e d c
(2)无水CuSO4 (3)吸收Cl2
(4)①③ 湿润的淀粉KI溶液 (5)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退色
15.(12分)(2010·长春高一检测)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 ,当电路中有0.2 mol电子通过时,负极的质量减少 ____________ g。
(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装置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指出正、负极: ___________ 。
16.(12分)在1×105 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
(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三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
(2)在298 K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 __________ 。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选项号)。
A.Q1>Q2 B.Q1<Q2 C.Q1=Q2
你作出此选择的原因是 __________ 。
【解析】(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拆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
量。N2+3H2 2NH3的反应中拆键共吸收的能量为:
945 kJ+3×436 kJ=2 253 kJ,形成键共放出的能量为2×3×391 kJ=2 346 kJ,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1世纪教育网
(2)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2 346 kJ-2 253 kJ=93 kJ。
(3)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平衡时1 mol N2和
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93 kJ。
答案:(1)放热 (2)93 kJ
(3)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因而放出热量小于93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