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评估(三)第1~3章(教师卷)(鲁科版必修2)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目前全球掀起又一轮探月高潮。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
氦-3(3He),用它可以代替铀等辐射性极大的元素进行核聚变来发电。关于3He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He原子与1H原子中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B.3He的核聚变属于化学变化
C.3He单质中的分子为单原子分子
D.3He与4He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选C。3He和1H原子中的中子数分别为1、0,故A项错误;核聚变不属于化学变化研究的范畴,故B项错误;稀有气体的分子均为单原子分子,故C项正确;3He和4He互为同位素,故D项错误。
3.下列措施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解析】选C。若反应物为固体,增大它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若反应体系中无气体,增大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对于任何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若使用负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减慢,故选C项。
4.已知石墨所具有的总能量比金刚石所具有的总能量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解析】选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由能量低的物质制取能量高的物质的过程中一定吸收热量;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该物质越稳定,故A项符合题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解析】选B。A中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CH2 CH2,双键不能省略,A错;B中苯生成硝基苯、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均为取代反应,B对;C中有的油脂中有不饱和的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C错;D中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为碳原子数小于4的烃,不是甲烷,D错。
6.(多选)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解析】选A、B。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容器体积固定,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气体总量不再改变,各物质浓度固定,所以A、B正确;C、D均不能说明
v(正)=v(逆),无法证明达到平衡。
7.已知一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若将该有机物与适量的氯气混合光照,则生成的卤代烃的种类共有( )
A.2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选B。由于C4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4H3Cl、C4H2Cl2、C4HCl3、C4Cl4和HCl,由C4H4中的4个C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知,C4H3Cl、C4H2Cl2、C4HCl3、C4Cl4的结构都只有一种,所以C4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的种类共有4种,故选B项。
8.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出现小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可能是( )
A.铜与浓硫酸
B.铁与浓硫酸
C.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解析】选C。铜与浓H2SO4常温下不发生反应;铁与浓硫酸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气;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常温下不发生反应;故选C项。
9.(2010·杭州模拟)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是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④正确 D.均不正确
【解析】选D。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都大于4,如H、B、C、Si元素,①错;有些非金属单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②错;水在常温下是液态,③错;有些非金属氧化物不与水反应如CO、NO等,④错。故选D。
10.(2009·北京高考·有改动)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性:Y>Z
B.氢化物的稳定性: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解析】选B。由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知,W、X、Y、Z的原子序数均≤18;由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知,W为Cl;由X与W同主族知,X为F;由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知,Y为Al;由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知,Z为Na。根据同周期、同主族的递变规律,不难作出判断;A项中金属性:
Na>Al;B项中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C项中离子的还原性:Cl->F-;D项中原子半径:Na>Al>F,离子半径:F->Na+>Al3+;故选B项。
11.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
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
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
中的( )
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
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
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A是Ag, B是Fe,C为稀AgNO3溶液
12.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为放热反应),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与图中d点的值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A。点a的浓度比点b的浓度高,故A项正确;点c时n(H2)=n(NH3),但尚未达到平衡,故B项错误;点d和点e已处于平衡状态,所以n(N2)相同,故C项错误;温度由673 K升高至773 K后,由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在t1时刻之前反应已达到平衡;又由于温度改变平衡会发生移动,所以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下n(H2)不同,故D项错误。
13.(2010·兰州高一检测)X、Y- 、Z+ 三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一定不能再相等的是( )
A.中子数 B.质量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解析】选D。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微粒核外电子数相同,因为三种微粒分别为原子、阴离子、阳离子,说明它们的质子数不同,所以核电荷数一定不能相等。
14.根据同时放出436 kJ/mol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分子比氢原子稳定
B.氢原子跟氢分子的稳定性一样
C.氢原子比氢分子能量低
D.氢原子比氢分子稳定
【解析】选A。H+H H2同时放出“436 kJ/mol”的热量,则说明氢原子能量高,不稳定,氢分子能量低,稳定。
【解析】选C。此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中无双键,则两个碳原子为一组断开即可得到单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5分)
16.(8分)下列物质中:N2、H2O、Na2O2、CaCl2、KOH、NaF,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________;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1的物质是________ 。
【解析】N2、H2O中只含有共价键;CaCl2、NaF中只含离子键;Na2O2、K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在Na2O2、CaCl2、KOH、NaF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分别为:1∶2、2∶1、1∶1、1∶1。
答案:N2、H2O CaCl2、NaF Na2O2、KOH KOH、NaF
【解析】选C。此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中无双键,则两个碳原子为一组断开即可得到单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5分)
16.(8分)下列物质中:N2、H2O、Na2O2、CaCl2、KOH、NaF,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________;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1的物质是________ 。
【解析】N2、H2O中只含有共价键;CaCl2、NaF中只含离子键;Na2O2、K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在Na2O2、CaCl2、KOH、NaF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分别为:1∶2、2∶1、1∶1、1∶1。
答案:N2、H2O CaCl2、NaF Na2O2、KOH KOH、NaF
17.(9分)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选择合适符号并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 ,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________ ,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 ,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 ;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 ,呈两性的是________ ;
(3)A分别与D、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 ;
(4)在B、C、D、E、F、G、H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解析】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A~I的元素为A:H、B:Na、C:Al、D:C、E:N、F:P、G:F、H:Cl、I:Ne。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F元素非金属性最强,因而只有负价而无正价;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方;根据同周期、同主族的递变规律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酸性最强的是HClO4,呈两性的是Al(OH)3;H与C、N、P、F、Cl形成的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HF;在Na、Al、C、N、P、F、Cl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答案:(1)Ne F F2 Na
(2)NaOH HClO4 Al(OH)3
(3)HF (4)Na
18.(8分)画出原电池总反应式为:
2FeCl3+Cu====2FeCl2+CuCl2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以及电极名称、电子流动方向);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负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根据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的思路是:先找出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再判断正、负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方法如下:还原剂若是导电的固体,它必做原电池的负极,氧化剂若是可溶性溶液,它必做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正极则是还原性比负极弱的导电固体。
答案:装置图:
19.(10分)(1)请写出以乙烯为有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的各步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成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下表是A、B两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③B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无色无味液体; b.有毒;
c.不溶于水; d.密度比水大;
e.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退色;
f.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以乙烯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要先制得乙醇和乙酸,乙烯与水加成可得乙醇,乙醇氧化得乙醛,乙醛继续被氧化得乙酸,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合成乙酸乙酯。
21世纪教育网
20.(12分)(思维拓展题)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
2NaClO2+Cl2 ====2ClO2 +2NaCl。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较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其中E中盛有CCl4液体(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
(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4)F处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填接口字母)。
(5)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若用100 mL 2 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制备Cl2,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填序号)。
A.>0.1 mol B.0.1 mol
C.<0.1 mol D.无法判断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和收集较纯净的ClO2,实验原理:2NaClO2+Cl2====2NaCl+2ClO2。由此可推测各装置的作用:A装置的作用是制备Cl2;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杂质;C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l2;D装置的作用是制取ClO2;E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O2中未反应的Cl2(题中已知);F装置的作用是收集ClO2(题中已知)。由于ClO2易溶于水,所以不能选用①;由于ClO2有毒,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所以不能选用③;由于ClO2比空气密度大,应从②中的d口进气,将空气从②中的c口排出;G装置的作用是做安全瓶,以防发生倒吸进入装置F中。
一定量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的浓度逐渐下降,当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后,反应就会停止,因此HCl不可能全部被氧化,因此选C项。
答案:(1)分液漏斗
(2)MnO2+4H+ +2Cl-Mn2+ +Cl2↑+2H2O
(3)饱和食盐水 21世纪教育网
(4)② d
(5)防止吸收尾气的液体倒吸进入F (6)C
21.(8分)已知以下信息:
①1 mol N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946 kJ的能量;1 mol H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形成1 mol NH3中的化学键释放1 173 kJ的能量。
②将一定量的N2和H2投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1)用H2表示该反应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2)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认该反应2 s末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的过程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4)对于反应:N2+3H2 2NH3,破坏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946 kJ+436 kJ×3=2 254 kJ,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为:1 173 kJ×2=2 346 kJ,由于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吸收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1)0.6 mol·L-1·s-1
(2)不能
(3)N2+3H2 2NH3
(4)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