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表表示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5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读表完成1~2题。
2 2 2 2 3 3 3 3 1 1
3 4 1 3 1 3 1 1 1 4
1 1 1 1 3 4 3 3 2 2
3 3 1 2 1 1 3 3 2 2
3 2 1 4 1 4 1 4 3 3
1:湖泊 2:居民区 3:耕地 4:农家乐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湖泊水质日渐变差 D.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
2.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
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
D.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
答案 1.C 2.C
2018年12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九周年。江西省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系统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农作物属于该农业生产基地的是(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油菜 D.谷子和大豆
4.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3.C 4.C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史前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6.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 5.A 6.B 7.B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8~9题。
8.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
A.煤炭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9.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答案 8.D 9.B
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 )
①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②人口增长明显变快
③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④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 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0.B 11.D
读全球海洋CO2浓度及海水pH值变化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
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
13.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
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
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
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
答案 12.D 13.A
(2018·广东七校模拟)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如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与2000年相比,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 300 m以下地带 B.1 300~1 900 m地带
C.2 500 m以上地带 D.1 900~2 500 m地带
15.与2000年相比,2008年该地区1 900 m以上地带人地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大量开垦耕地
B.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人口迁出
C.人地关系趋于紧张,大量退耕还林
D.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口迁入
答案 14.A 15.B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总结为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16~17题。
16.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17.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答案 16.D 17.C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 km的现象叫霾。下图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
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
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19.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
答案 18.C 19.D
下图为某地区夏季循环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该地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
21.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
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
答案 20.C 21.A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22~23题。
22.保障该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3.从生态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增多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答案 22.C 23.D
(2018·河南十校模拟)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24~25题。
24.“慢生鸭”饲养者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25.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24.A 25.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答案 (1)1 8
(2)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7.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28.(2018·陕西西安市第一中学第一次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是内蒙古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经营全脂奶粉等产品。公司与内蒙古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牛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材料二 我国奶粉产业较多,但奶源、技术、设备、配方等方面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产业链不成熟,同质化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能被消费者认可并且熟知的品牌较少,在国际竞争中层次较低。
材料三 下图为呼伦贝尔雀巢奶粉产业生产加工示意图。
↓
→→→→
↓
←←←←
↓
→→
(1)指出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发展奶粉产业的有利条件。
(2)说明我国奶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请为呼伦贝尔雀巢奶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内蒙古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乳畜业发达,奶源充足;内蒙古污染较少,奶源质量好;当地有廉价劳动力;全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广阔;交通运输的发展。
(2)产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和国际差距大。
(3)树立品牌意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创新科学技术,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开发新的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9.(2018·安徽淮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2018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种植桉树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
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马占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等农作物。我市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1)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2)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3)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4)“炼山”:砍伐后放火烧山。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
(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
(3)说明如何借助桉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
答案 (1)桉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化肥、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2)控制桉树种植密度,合理调整桉树种植面积;禁止烧山,保护原生植被;合理使用化肥及除草剂;延长桉树砍伐的时间间隔;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种植等。(任答三点即可)
(3)桉树苗及木材出售增加农民收入;桉树种植带动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桉树林发展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扶贫资金,促进扶贫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