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6 11:48:27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1课时》习题
一、选择题
1. 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2. 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3. 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 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 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外力的影响都是可以恢复的 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
C.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越容易被破坏 D.正常生态系统中物种和数量相对稳定
6. 下列引起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因素属于自然因素的是( )
A.台风 B.酸雨
C.对森林的过量采伐 D.对草原的过度放牧
7. 21世纪初在世界各地接连不断发生重大灾难,如印度洋海啸、日本大地震、中国云南泥石流等等。巨大灾难不仅使人类财产蒙受损失,而且让灾难发生区域的生态系统几乎遭到毁灭性破坏。这些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属于( )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D.生物因素
8.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的九寨沟县发生了7.0级地震,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关于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是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B.地震属于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
C.地震对植物的分布和生长会造成破坏
D.动物能自由运动,地震不会对动物的生活造成影响
9. 千岛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有时也接纳环湖农田的农药和化肥,但其生态系统仍能维持平衡,这主要是由于( )
A.该生态系统范围大 B.该生态系统中有抗农药化学的生物
C.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
10. 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A.施用农家肥 B.作物秸秆还田
C.长期使用化肥 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
11. 对如图解释错误的是( )
A.此图反应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B.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C.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
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
B.寿光蔬菜博览会基地蔬菜品种繁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十分强
C.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等不良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森林生态系统中食虫鸟数量会随着害虫数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3. 在一个生态保护区中,一段时间内,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捕食者的数量与被捕食者的数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发生有规律的波动
C.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不受捕食者的影响
D.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的影响
二、填空题
14. 生态系统特性: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_________,生物种类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_________。
15.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__________成分。按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_________。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自然界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在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出草原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的能力,但如果该草原冬季遇鼠灾,来年春天牧草萌芽量严重降低,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鼠→鹰”的食物链中,___的数量适当增多,有利于草的生长。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和_______进行的。
(4)热带雨林与温带草原相比,前者稳定性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17. 在一个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中,a、b、c、d是其中常见的生物,图甲表示了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a、b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两种生物的关系是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也会引起该生态系统内生物____(填“a”“b”或“c”)数量的_____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两种生物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这一能力明显偏 ____(填“低”或“高”)。
18.作为鱼米之乡的嘉兴,农田是常见的一种半人工生态系统。农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的杂草,蝗虫、二化螟等各种害虫则以水稻、杂草为食,而青蛙是田园的忠实卫士。
(1)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里的“生产、消费、分解”的对象都是指__________(填“有机物”“无机物”或“能量”)。
(3)农田一旦疏于管理,很快就会变得杂草丛生,虫害肆虐,原有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题
19. 我市广饶县是全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全县粮食亩 产近千公斤。实验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____个。
(2)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1课时》 习题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解析】施用农家肥、作物秸秆还田和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使用化肥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1.【答案】D
【解析】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鼠类取食草,而鼠被食鼠动物吃,所以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如果大量、持续捕杀食鼠动物,短期内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所以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说法错误.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
D、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害虫是被捕食者,食虫鸟是捕食者,因此,食虫鸟数量会随着害虫数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由曲线可知,捕食者的数量与被捕食者的数量是有必然的联系,A错误;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影响,被捕食者增加、捕食者也增加,使种群数量发生有规律的波动,B正确;
C、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也受捕食者的影响,捕食者的增加可导致被捕食者的减少,C错误;
D、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受被捕食者的影响,D错误
14.【答案】有强有弱 复杂 越多 越强 越高
15.【答案】(1)非生物 消费者 (2)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16.【答案】(1)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2) 鹰 (3) 食物链 (4)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途径多
17.【答案】(1)竞争 (2)a 减少 (3)减少 (4)自动调节能力 低
【解析】(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从图乙可以看出,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a、b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因此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被吃与吃的营养关系,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因而两者之间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从图甲食物链可以看出,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也会引起该生态系统内生物c的数量增多,a数量的减少.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其营养级别越高,数量就越少.在食物网中,如果由于干旱等原因,使a死亡,造成植被减少,结果导致c和d两种生物的数量将会数量减少.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这一能力明显偏低.
18.【答案】(1)水稻→蝗虫→青蛙 (2)有机物 (3)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解析】(1)食物链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应该从绿色植物开始;(2)生态系统中传递的物质指的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3)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19.【答案】(1)5 3 (2)农作物→鼠→蛇 (3)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4)将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其他合理也可) (5)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解析】(1)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①农作物→鼠→蛇,②农作物→昆虫→蜘蛛→鸟,③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④农作物→昆虫→青蛙→蛇,⑤农作物→昆虫→鸟.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3个营养级.
(2)能量流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该食物网中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鼠→蛇.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
(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浙教科学九年级下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1课时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自 动调节能力
2.了解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破坏,理解保护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从食物网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情感目标
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重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森林、草原、苔原等许多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干旱、洪涝、虫害等自然灾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但是只要不是过度破坏,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能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仍然能保持相对稳定呢?
了解事实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1.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的数量在不断地变化,生物个体也会从一个种群迁出或迁入。
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内部,又从生物群落内部回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
如果有人在森林中大量捕杀鹰,哪一种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大量捕杀鹰,蛇因为没有了天敌,数量会增多。
兔、鼠少了天敌,数量开始时增加,但由于受到狐、蛇的控制,数量又减少下来。
草的数量变化:开始随着兔、鼠的增加而减少,后来随着兔、鼠的减少又恢复数量】
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是可以调节的
视频: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小麦、鼠和细菌等生物。假设气侯条件较好,小麦大量增加, 鼠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在草原上,当鼠类数量大量增加时,鼠食植物就会减少,同时鼠类的增多也为食鼠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又会引起食鼠动物数量的增多。这样,鼠类的数量又会下降,从而使草原上的植物也逐渐得到恢复,如图所示。】
这个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当然,自然界的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拓展: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②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稳定。
思考与讨论
森林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比较,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因为森林生态系统成分复杂,生物种类繁多,如某种次级消费者可以以三种或更多种初级消费者为食,当某一种初级消费者减少或消失时,对这种次级消费者影响不是很大,故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
思考与讨论
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要想再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哪一种生态系统更难恢复?
【森林生态系统更难恢复】
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的种类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因素。
2.自然因素的特点
但这些自然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频率不高,而且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性。
3.自然因素的危害性
这些因素都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常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思考与讨论
在你的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民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水灾、旱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我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
自然致灾因子类别
自然致灾因子
大气圈致灾因子
干旱、台风、暴雨、冰雹、低温、霜冻、冰雪、沙暴、干热风、雷电
水圈致灾因子
洪水、内涝、风暴潮、海浪、海冰
生物圈致灾因子
作物病害、作物虫害、森林病害、森林虫害、鼠害、毒草
岩石圈致灾因子
地震、滑坡、泥石流、风流沙、沉陷、地裂缝、海啸
这些自然灾害时常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保证人民生活安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思考与讨论
植树造林为什么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旱灾害?
【树木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视频:生物圈二号为什么失败
生物圈二号实验计划是从1984年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区,运用科技手段再造一个地球的实验计划
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实例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进行理解
了解拓展总结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知道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
了解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措施
介绍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通过实例引导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讲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拓展总结
介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介绍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介绍我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
介绍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措施
课堂练习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B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食物链的结构可以改变
D.受气候更替的影响
2.下列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不属于自然因素的是( B )
A.早期霜冻影响了蔬菜园西红柿的产量
B.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C.一场洪水或一次飓风毁掉了动物的巢穴
D.由于某种疾病使得某一地区的大多数兔子死亡
3.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A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4.某地人工营造的大片马尾松林,因松毛虫危害而毁于一旦。以下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A.松毛虫是消费者,消费者一定会毁坏生产者
B.该地的非生物因素对马尾松林不适宜
C.单一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小
D.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易维持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性稳定性
3.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5.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
6.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