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河北邢台市第二次月考)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简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土壤肥沃,粮食单产高
②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
③雨热同期
④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图中松嫩平原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沼泽破坏,湿地锐减
B.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森林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D.大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 1.D 2.B
读2017年安徽、北京、黑龙江三省农用机械数量统计表,回答3~4题。
省区 大中型拖拉机 小型拖拉机
甲 8 864 11 653
乙 732 100 688 300
丙 145 320 2 380 554
3.甲、乙、丙分别对应( )
A.安徽、北京、黑龙江 B.北京、黑龙江、安徽
C.安徽、黑龙江、北京 D.黑龙江、北京、安徽
4.乙、丙两省区农用拖拉机结构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和降水
C.地形和河网密度 D.土壤肥沃程度
答案 3.B 4.C
(2018·西安八校联考)读图,完成5~6题。
5.若甲图中x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则与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
A.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
B.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
C.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
D.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答案 5.C 6.D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读表回答7~8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施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产量/kg 1 956 977 2 495 3 150
人均产量/t 121.7 140.6 6.1 79.2
人均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7.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A.缩小生产规模 B.扩大耕地面积
C.减施有机肥料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8.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产量高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人均耕地面积大
答案 7.D 8.C
水稻种植业也称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故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下图为美国水稻种植区图和世界水稻生产投入三角坐标图,其中,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投入。读图回答9~11题。
9.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
A.产量不同 B.种植制度不同
C.播种技术不同 D.产品品种不同
10.图中的甲、乙、丙、丁四点最能代表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②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便利的交通运输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9.C 10.C 11.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
12.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单产/(kg·hm-2) 7 500 6 75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美国中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则是有大面积的水稻分布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无霜期较长,降水略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13.读图甲和图乙,回答问题。(18分)
(1)图甲中a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试评价其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2)图乙是图甲中b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试分析制约b地水稻种植最为突出的自然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形成原因。
(3)c地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答案 (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地:多属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有湄公河流经,提供丰富的水源;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历史:农垦历史悠久,传统耕作经验丰富。
(2)水旱灾害频繁。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受西南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不稳定)。
(3)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且雨热同期。
14.(2018·湖南省郴州一中第六次质量检测)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甲乙所在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特点。
(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甲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有: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为混合农业。特点有: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为春小麦,C为冬小麦。
(3)主要是农业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缺乏;原因: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