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高二年级必修三
第5章第1节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 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本小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以“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为切入点,逐一具体地讲述了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同时一一对应地对各种成分推而广之,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交待的一清二楚,并针对消费者又依据其食性不同分为不同级别。介绍到此,足以吻合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即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最后,教材又概括性地说明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说明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以初中生物学为基础,讲述了营养级的概念,最后以“温带草原示意图”为例形象地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
二.课标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前面非生物因素的知识密切相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前面种间关系的知识密切相关,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结构基础,是后面生态系统功能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成系统的组成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目标
(1)通过构建生态鱼缸,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我为自己代言”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生态鱼缸中食物链的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举例身边生态系统和“我看放生”讨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2)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培养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做生态鱼缸的材料(池塘水、蒸馏水、干沙、塘泥、小鱼、藻虾、田螺、金鱼藻)
五.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如何能把自然带回家?制作生态鱼缸。如何制作生态鱼缸?引入新课。
↓
自学生态系统的成分,阅读课本。
↓
进行“我为自己代言”活动,小组代表上台发言,介绍自己,争论功劳。
↓
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
自主选择材料,现场制作生态鱼缸。
↓
写出生态鱼缸中食物链、食物网。
↓
思考食物链、食物网典型问题。
↓
如何改进,使生态鱼缸更稳定。
↓
进行“我看放生”讨论。
2、教学过程
程
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我们都喜欢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和谐和美,要是能把大自然带回家该有多好!这个心愿能不能实现?
学生质疑
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处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改变生活,利用生物科技,这个心愿早就能实现了,不信?我们来看一则小新闻:生态鱼缸风靡泉城,把自然带回家。其实只要具备相关生态学知识没我们也可以做到。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生态鱼缸?我们先来学习相关知识。
欣赏生态鱼缸
设立生态鱼缸主线,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走进学习。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这种生态鱼缸其实就是一个鱼缸生态系统,那什么是生态系统呢?(课件出示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找出生态系统概念的三个关键词
培养学生从信息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
这是你向往过的草原生态系统,这是你驻足过的树林生态系统,这是你玩耍过的河流生态系统,这是你采摘过的果园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大家说说在我们身边的生态系统有哪些?
课件出示生态系统,学生欣赏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举例身边生态系统。
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加强直观教学。
学以致用,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态系的组成成份
这些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在组成上有没有相同之处?
从生态学角度,把这些成分划分为什么呢?
自学课本90页,思考:
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组成?
2、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屏幕问题。3分钟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考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分是如何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培养学生系统学的观点。
总结:生态系统包括哪些成分?
想不想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跟着你们去一探究竟,下面我们举办“我为自己代言”的活动,请同学们化身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为自己代言,说出你的奥秘。
1、角色自我介绍:“我”叫什么?包括哪些生物或成分?我是如何获得物质和能量的?
2、角色争功:如果没有“我”,其他成分会 怎么样?谁的功劳最大?
教师总结。
学生归纳生态系统成分
学生分八组,每两组扮演一种成分,自主选择代言。小组内交流讨论。5分钟
小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然后争功。
让学生辩一辩,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领悟4种成分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我们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表示这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A—D是什么成分,并说明理由,分析1—7是什么过程。
学生分析模型,并上讲台讲解。
通过模型进行练习,进一步理解四种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
现在我们可以来构建我们的鱼缸生态系统了,我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小鱼、小虾、田螺、咱学校里的池塘水,蒸馏水,棕色瓶子,透明瓶子,塘泥,干沙,请同学们选择材料来构建你的鱼缸生态系统,并说明理由。
小组内交流,选择材料来构建生态鱼缸。现场制作生态鱼缸。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鱼缸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是通过什么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呢?(食物)请同学们用箭头和文字,写出鱼缸中的一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请同学们写出鱼缸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浮游藻类 → 浮游动物 →小鱼
提问学生:食物链有生态系统的哪几种成分?
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终点是?
食物链中每一个环节都为后面的环节提供了营养,所以我们把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
讲授,这条简单的食物链,共有3个环节,即3个营养级,提出营养级的说法(再在板书上添写成)
在同学们所构建的生态系统中,还有别的生物吗?还有别的食物链吗?请同学们把鱼缸中其余食物链都找出来,把它们连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
1、食物网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2、藻虾和田螺是什么关系?藻虾和金鱼又是什么关系?
3、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哪些?小鱼属于第几营养级?
4、如果藻虾大量减少,田螺的数量怎么变?
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一条食物链。
学生回答,总结食物链成分、起点、终点
写出生态缸中其余食物链,连成食物网。
学生练习数食物链。
小组内交流,解答问题,并总结出食物网的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由图形到文字,利用板书,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他们的理解。
主要是强化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掌握重点。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打好基础。
出示四个典型问题,加深对食物网的理解。
从中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的增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种群变化。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的数量越大,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该生态缸与自然的湖泊生态系统相比较,哪个更稳定?原因是什么?
做一个生态鱼缸,加的生物成分配置比例,泥沙等等都需要考虑,请同学们下课上网查阅资料,丰富你的生态鱼缸,把它摆在教室,看看谁维持的时间最长。
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让实践性问题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学生课内、课外生活,进而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前几天啊,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据平阴贴吧里说,有大爷大妈要在玫瑰湖放生,放生什么呢?鳄龟。鳄龟原产北美洲,攻击性强,食性广而杂。
请对市民的放生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你身边有人要去放生,你会如何对他说?
动脑思考
交流争论
发表看法
“让学生议一议”,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
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
指导学法
作业
课内基础知识训练
学生做练习
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因材施教
网上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生态鱼缸,比赛谁维持的时间更长。
动手
“让学生试一试”,全员参与,展示想像,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概念 组成成分
2.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七.课后反思
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做到一根主线贯穿始终?是我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最开始的设计是用小金鱼作为导入,让学生帮我解决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既不用喂食又不用换水也能养好小金鱼,准备了展板、各种材料让学生粘贴,很热闹,导入也比较新颖,但是小金鱼这根线就能穿到生态系统的成分这里,下面就不知道如何串联食物链和食物网了。
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听了课以后指出,开始就让学生粘贴生态鱼缸,学生完全没有基础,是凭生活经验粘贴而不是知识。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又几经修改,放弃粘贴小金鱼,放弃做好的展板和照片。就有了现在这个版本。
先出示一张平阴湿地照片,设疑能不能把大自然带回家,现在生物科技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可以通过制作生态鱼缸的方式把大自然带回家,引起学生制作生态鱼缸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引出要先掌握相关生态学知识。
学习完生态系统的成分,让学生现场制作生态鱼缸,我准备了各种材料,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并且根据所学知识来选择材料,并且说明理由。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动手能力,加深对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的理解。又从生态鱼缸设疑,自然过渡到食物链和食物网,这样的生态系统难以维持很长时间,那么如何让制作的生态缸能够更长时间的维持下去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种类和比例关系,由生态鱼缸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让学生写出生态鱼缸中的一条食物链,又由一条食物链拓展开去,写出所有食物链,连成食物网。至此,生态鱼缸从头至尾,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学生也十分享受这种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教学流程,参与度非常之高。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设计了个“我为自己代言”的活动,让学生化身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小组讨论交流之后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成分功能,在说到功劳谁最大时,我随即问其他三种成分同意吗?引起学生之间的争辩,更加深刻的理解四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不足之处,我觉得在一些小细节的地方,比如说过渡的衔接语,调动班级气氛,做的还不够好,如何用语言、语气、语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下一步我要研究的功课。
课件20张PPT。第5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人教版生物高二年级必修三小新闻
生态鱼缸走红泉城,把自然带回家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 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整体自学:
阅读课本90页图5-1及第一自然段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
2、各种组成成分的功能是什么?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
的组成成分: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活动一:我为自己代言
1、角色自我介绍:我叫什么?包括哪些
生物或成分?我是如何获得物质和能量的?
2、角色争功:如果没有我,其他成分会
怎么样?我的功劳最大!
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生物。
生物类型:
光合自养型:绿色植物
光合细菌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2、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类型主要是捕食动物
寄生生物
(植物、细菌、病毒 )生物类型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
蚯蚓、蜣螂、秃鹫等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
无机物4、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包括物质:水、空气、无机盐能量:阳光、热能根据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分析下图
中A—D分别是哪种成分,说出判断理由;分析①—⑦分别是什么生理过程,并标注在学案上。要求:1、在所提供的材料中自主选择,构建生态鱼缸。
2、介绍你们的作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活动二:构建生态鱼缸 2、食物链和食物网二、生态系统的结构金鱼藻浮游藻类藻虾田螺浮游动物小鱼3、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哪些?小鱼属于第几营养级?
4、如果藻虾大量减少,田螺的数量怎么变?1、食物网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2、藻虾和田螺是什么关系?藻虾和金鱼又是什么关系?如果把鳄龟放生到湿地,会对湿地造成什么影响?
请对市民的放生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你身边有人要去放生,你会如何对他说?鳄龟原产北美洲,体型大,攻击性强,食性广而杂,新鲜小鱼虾、螺、蚌甚至蛇、水鸟都是它们的食物。我看放生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
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总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二、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1. 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C【课堂检测】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C3、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
群
B.食物链的营养级并非越多越好
C.同一种动物在食物网中可占据不同的营
养级
D.同一种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占据一
个营养级A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评测练习
1. 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 群
B.食物链的营养级并非越多越好
C.同一种动物在食物网中可占据不同的营 养级
D.同一种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5.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则蜘蛛数量的变化是( )
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6.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C.a与c为竞争关系
D.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8.如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 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9.在一条食物链中,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为( )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10.如图所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O2量的变化曲线图,Ⅰ和Ⅱ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
A.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B.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C.Ⅰ和Ⅱ既可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D.Ⅱ只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11.某生物学研究小组统计了野外四种生物在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百分比表示)。
休息
与其他物种关系
进 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追逐
45%吃种子
10%
物种C
75%
1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物种C、A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物种C和D一天中的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从食性角度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CCACA 6-10.BCDDA
11(1)
(2)竞争和捕食 捕食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