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1-22 09:25:10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世界能源从图中哪个时期进入“煤炭时代”(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时期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我国某现代农业园农业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农业园与传统农业相比较( )
①农资投入减少 ②人员投入增加 ③生产周期缩短 ④产业链条延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能够促进该农业园持续发展,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有( )
①增加劳动力投入 ②压缩生产规模
③提高农产品品质 ④把握农业市场信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茭白是一种蔬莱,适宜在淡水中生长。下图为我国菜镇菱白产业链示意图,该镇以茭白生产为主导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读图,完成5~6题。

5.为延长产业链,该镇还可发展的产业是( )
A.休闲食品 B.包装物流 C.软件开发 D.服装制造
6.该产业链取得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 )
A.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减轻水体污染
B.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减轻土壤污染
C.增加该地植被覆盖,减轻了水土流失
D.增加中药材供应,减少药材资源枯竭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B.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C.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D.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8.下面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的表现的是(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I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9~10题。

9.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I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C.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D.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10.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不断的扩大农业用地
②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
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6年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南部旅游城市马拉喀什举行。大会重申支持并落实2016年11月4日生效的《巴黎协定》。据此完成11~12题。
11.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将直接有助于( )
①减缓海平面上升趋势 ②减轻酸雨的危害
③减缓臭氧层空洞扩大趋势 ④减轻水体的污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青藏高原( )
A.高山雪线下降 B.冻土界线南移
C.冰川面积扩大 D.冰川泥石流增多
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是集中处理电子废弃物的一个垃圾场,被称为“世界垃圾终点站”,据此回答13~14题。
13.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按性质属于( )
A.水土流失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14.其他国家把电子垃圾运输到“世界垃圾终点站”,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公平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15.风水学以天地为观察对象,以人为依归,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风水学与古代人地思想较为一致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适应论 D.天人相关论
读下面漫画,回答16~17题。

16.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②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③农田肥力消耗量大,减少土壤中的有机质
④延长生产的产业链,显著提高附加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该地沼气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原料 C.市场 D.技术
20.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大力发展农业
C.禁止开发资源 D.大力发展经济
21.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
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
C.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
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22~23题。

22.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23.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24~25题。
24.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
A.史前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25.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读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将图中A、B、C、D、E表示的内容代码填入横线上:①沼气池;②饲料加工厂;③初级消费者;④食品加工厂;⑤初级生产者。
A ,B ,C ,D ,E 。
(2)该村建设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3)以上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试简述其环境效益。
27.下图分别反映“苏南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和“外来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是 、 、家用电器。这些工业在该镇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有 。
(2)该镇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主要原因有哪些?
(3)该镇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发展什么生产?该途径的好处有哪些?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甲为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分布示意图,图中柱高表示两指标的排名顺序,柱子越高表示排名越靠前。

材料二 图乙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简图。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 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大体上从苏南向苏北 ;为了充分挖掘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苏北、苏中地区可以从苏南地区引进 、 、 和管理经验等。
(3)环境质量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为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单元训练卷
地 理(一)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 CADBA 6-10 ABCAC 11-15 ADBCD
16-20 DDBBA 21-25 CBABC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
【答案】(1)② ④ ⑤ ③ ①
(2)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3)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等环境效益。
27.
【答案】(1)电子 服装玩具 大量廉价劳动力
(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清洁生产;好处: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或节约资源,降低污染)。
28.
【答案】(1)经济 社会
(2)降低 资金 技术 人才
(3)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废弃物达标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废弃物综合利用(或发展循环经济)。
29.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金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毛诗》曰: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图为汉代石刻“日中三足乌”图。据此回答1~3题。

1.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其最有可能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2.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的(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太古代
3.“金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太阳(自然)的崇拜现象,类似现象最常见于(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新技术革命时期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题。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经历了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后工业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也先后出现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天人相关论、人地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据此完成5~6题。
5.“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天人相关论 D.人地和谐论
6.“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可持续发展论 B.人定胜天论
C.天人相关论 D.地理环境决定论
我国某山区县人民不畏艰辛,历时十余年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渠道,成功从邻县引水解决了当地严重缺水的问题,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据此完成第7题。
7.该引水工程,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
C.人地协调论 D.天人相关论
读下图,完成8~9题。

8.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②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表现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9.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图中哪个阶段相符( )
A.① B.② C.③ D.④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0~11题。
10.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2017年11月6-17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旨在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但美国却单方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据此完成12~13题。
12.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13.为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任务,我国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
A.减缓工业化进程 B.降低城市人口比重
C.全面使用新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和研究,他们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4~15题。
14.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15.下列属于社会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16.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7~18题。
17.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较为严重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C.大力促进经济发展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完成19~21题。
19.“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德国 C.韩国 D.马来西亚
21.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
C.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
D.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福建省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七彩山鸡、竹鼠等特色珍禽养殖;百香果、红心蜜柚等名优水果种植;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下图是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食品加工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子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珍禽的羽毛制作观赏标本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③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
④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⑤促进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读某地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
A.提高了蔗糖的产量 B.提高了蔗糖的质量
C.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D.提高蔗糖生产速度
25.该清洁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图腾就是原始人类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作为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图腾崇拜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下面的图腾,似牛非牛,造型抽象,显得神秘怪异。

(1)分析材料中的图腾形象,拥有这个图腾的氏族可能从事什么样的生产活动?
(2)“图腾就是原始人类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这种迷信反映了原始人类是怎么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
(3)此时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什么特点?
27.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
(2)数字①表示的含义是 ,数字②表示的含义是 。
(3)在复合系统中, 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 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 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5)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下列原则与相关内容连线:
a公平性原则 ①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持续性原则 ②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c共同性原则 ③各国协调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人口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既要统筹考虑人口系统内部的数量、结构、质量和分布,又要统筹考虑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综合战略。在稳定各类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人口素质。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发展。对于黄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治理要初见成效。
(1)指出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政府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正在积极实施的战略。
(2)当前,我国面临着哪些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3)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9.读图“中国西北地区某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依据图中序号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上:① 、② 、③ 。
A.饲料加工 B.生产过程废弃物 C.肥料
(2)该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3)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作出简单评价。(答出两点即可)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单元训练卷
地 理(二)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 ABAAB 6-10 CBBCD 11-15 ACDCC
16-20 CCBCD 21-25 DADCB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
【答案】(1)从图腾的形象看,图案接近于牛,说明他们对牛非常崇拜,是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从事以野牛为主的狩猎活动,也有可能从事畜牧业或牛耕的农业。
(2)这种迷信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感觉在自然面前十分渺小,从而敬畏自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人类只有被动地适应环境。
(3)人们处于被动适应环境的境地,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
27.
【答案】(1)社会 经济
(2)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3)生态 经济 社会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根本途径);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防治环境污染,搞好生态建设等。
(5)a—② b—① c—③
28.
【答案】(1)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较快,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小,利用率不高。
环境问题:土地生态恶化,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严重,森林、草场减少。
(3)一方面,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逐步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协调;另一方面,加强资源开发与管理,充分、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29.
【答案】(1)B A C
(2)经济 生态 社会
(3)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生产环节相互促进(节约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