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件(3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件(3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2-06 18:54:29

文档简介


课题:种群的特征
科目:生物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7年12月18日
一、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种群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数学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相关问题,如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目标: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并且能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核心素养目标:学生能尝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
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尝试模拟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数学逻辑关系。
????? (2)两种估算法的误差分析及如何操作可尽量减少误差。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巧搭桥梁:
前三章是从个体层次来学习,但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今天我们从种群水平来看看,生命系统有怎样特征?在生产实际中又有怎样的应用?
观看并思考:
1、学生回答种群概念要点:
一定地域内
② 同种生物
③ 全部个体的总和
2、学生分析:都不是。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视频导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融入学习的氛围中。
视频导入:
《蓝色星球》中,种类繁多的鱼儿争奇斗艳,并在海洋中展开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引出问题:其中涉及几个种群?种群的定义?
设疑:以下是否是一个种群?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某高中高二20班所有学生。
A不是一种 ;
B不是自然区域,且不具有种群的特征
讲授新知
过渡:图片展示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知道蝗虫是否成灾,如何治理?捕鱼和放养怎样能合理利用资源,使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明确一个事实:种群个体数量有多少?引出种群密度的概念。
提问:如何测量种群的密度呢?
展示大象种群和蒲公英种群的照片。对于大象这样生活在固定区域个体大、易统计的种群可逐个统计。对于蒲公英这样的个体小不明显、计数困难的可以估算其数量。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60样方法。
学生活动1
以问题探讨为例,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学生动手,用马克笔在透明样板中画出小组思路)
先让学生思考样方法操作时需要考虑哪几个因素,同位讨论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操作,多媒体提示需要思考:
样方的选择2、取样的关键3、如何计数
请不同组同学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并展示样板思路。 老师和同学共同分析和评价估算方法。教师总结,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及夹角,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设疑:若调查一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吗?
过渡: 多媒体展示一些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何估算其种群密度呢?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学生活动2:
学生按照座位前后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一包黄豆(数目未知),及100粒红豆作为标记后的黄豆,
根据所提供的器材与数据,模拟标志重捕法计算出黄豆的总目。
请多组同学展示结果,计算的黄豆总数目,教师说出实际黄豆数目为500粒,引发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误差那么大?
师生一起总结标志重捕法的注意问题:
A.标记不能对动物造成伤害;
B.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C.标记物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不能脱落;
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变式1】若藏羚羊在长途奔跑和觅食过程中,有部分被标记的藏羚羊耳朵上戴的项圈脱落,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种群数量和真实的种群数量有何关系?
A、偏大 B、偏小
过渡: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思考: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
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发散情况适当地给予讲解与延伸,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1 迁入率和迁出率
展示春运图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 出生率和死亡率
讲解关于我国目前濒危动物的状况,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趋势,我国计划生育及二孩相关政策等,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3 年龄组成
展示2014年调查印度、美国和日本的年龄组成图,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引导学生自己描述。可联系中国老龄化现状。
4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雄性和雌性数量相当(人类);②雄性多于雌性(社会性昆虫);③雌性多于雄性(家养动物)。在生产实际中应用。
教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数量上的特征,种群除了数量上的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种群的空间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集群分布
学生回答: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学生展示样板画出的思路,分析样方法使用的范围及应注意的事项:
a、取样大小:根据所调查对象分情况而定。
b、取样数量:相对多较好;
c、取样方法: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
d、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标志重捕公式:
学生展示小组计算结果,并思考误差原因。
请多位同学分析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数目比较接近的组分享操作过程经验。
a、标记的不能太少
b、混匀
c、闭眼抓取保证随机取样
d、多次取样求平均值
【变式1】偏大
学生会很自然地想起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这几种因素。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以问题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及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对知识与方法进行探索与总结,并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对知识与方法进行探索与总结,并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小结
提问:
1.种群数量最基本特征?
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3.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这种影响是直接还是间接的?
4.性别比例是通过什么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学生回答:
1.种群密度
2.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3.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是通过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及时小结,强化记忆,较好地掌握有关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课件30张PPT。第1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概念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1.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一、种群数量特征 怎样调查种群密度?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估算方法:(一)样方法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用样方法调查校园草坪中蒲公英( )的种群数量活动一思考:
1、样方的选择
2、取样的关键
3、如何计数
模拟草坪
计数原则:
方框内+相邻两边及夹角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蒲公英——其他植物 ※样方法:      确定调查对象取样 计数 求平均值植物、活动范围比较局限的动物样方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样方大小:应根据被调查植物类型而定取样关键:随机取样活动范围较广的动物估算方法:(二)标志重捕法捕捉标记种群密度的调查法之一——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成果交流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黄豆的总数目活动二实验材料及用具:黄豆半杯(代表某草原上的田鼠种群)、红豆100粒(代表标记后的田鼠)
活动二
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进
行模拟实验
1人操作,2人计数,1人总结发言
实验目的:估算出黄豆的总数量。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黄豆的总数目
※标志重捕法:
标记应注意:【变式1】若藏羚羊在长途奔跑和觅食过程中,有部分被标记的藏羚羊耳朵上戴的项圈脱落,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种群数量和真实的种群数量有何关系?
A、偏大
B、偏小
活动二:自主学习,阅读书本62-63页,完成学案活动二:自主学习,阅读书本62-63页,完成学案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2-63页,快速找出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4、年龄组成♀♂♀♂老年成年幼年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印度人口美国人口日本人口♀♂意义: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发展趋势。奶牛群体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动。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人类、社会性动物农田等人工种群草地中的蒲公英二、种群空间特征 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大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 的成熟蚜 D练一练2、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C作业活动二:自主学习,阅读书本62-63页,完成学案活动二:自主学习,阅读书本62-63页,完成学案完成指导手册P86—89页习题参考方法:五点取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