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课程标准〗
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够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
列表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编撰特点,培养比较问题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宋词作品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素质。
通过“五分钟快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轻松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想像、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司马光的了解,明白成功伴随着艰苦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国文化始终以其独有的源多流广,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完善素质,使我们不仅仅是中国人,还要具有中国魂。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化的一个片段――繁荣的宋元文化,在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中,领略它的风采。
(板书出示课题)
我们知道,中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主要是通过史书记载下来的,我国古代的第一部通史是谁编写的?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之所以称之为“典范”,是因为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被后来史学家们所沿用,而突破这一体例,重新采用编年体编写史书,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板书)
1.司马光(板书)
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夏县(今山西闻喜)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据史书记载,司马光幼年十分聪明,七岁时砸破水缸救落水小伙伴的故事,当时就被绘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插放自制课件“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不仅聪明,而且十分勤奋。幼年时,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睡觉时用一段圆木作枕头,圆木滚动,司马光惊醒,立即翻身下床,挑灯夜读,司马光称之为“警枕”。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刻苦读书的好习惯,为他日后主编《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学业基础。(播放自制课件“警枕”)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的19年中,几乎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了编写,他常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上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催几次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面没有一个潦草的字。他的房子窄小,夏天闷热,洒下的汗珠常常把书稿都浸湿了。后来他请人在书房里修成一间“地下室”,就在这个冬暖夏凉的地方,专心致志的埋头编书。《资治通鉴》编成后,存放的残稿堆满了两间屋子,而司马光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都脱落。(插放自制课件“地下室”)
通过以上三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聪明+勤奋+持之以恒=成功。司马光成功的标志是《资治通鉴》的问世。
2.《资治通鉴》(板书)
司马光对历史很有研究,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通晓自古以来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史书实在太多,皇帝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于是他决定编写一部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经验的简明通史。因宋神宗为其命名并作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共294卷,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它以年、月、日为序进行叙事,取材范围极广,同时出于“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的目的,全书用大量篇幅记述了历代政治、军事以及民族斗争的有关史实,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教训,以给统治阶级提供借鉴;加之考证详密,文笔生动,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的问世使司马光与司马迁齐名。人们将他们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合称为“两司马”。
3.《史记》和《资治通鉴》的比较(板书标题,比较简表用电脑演示)
《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
作品名称 作者 编撰体例 记载内容
《史记》 司马迁 纪传体 从传说的黄帝到汉武帝大约三千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 从战国到五代末1362年的历史
我们已经简要的学习了宋元文化史部分内容,为了检验和巩固大家的学习情况,我们专门为大家准备了一套“史学快餐”,时间5分钟,请各位合上书本,快速回答以下问题。(电脑演示题目)
首席考官
中华民族孕育的五千年灿烂历史,主要是通过史书记载下来的,你想知道是谁成为可以和司马迁媲美的史学家吗?你想知道这是一部怎样的史学巨著吗?请跟我来!
(一)快速选择
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著作()
A.长篇小说 B.史学巨著 C.医学著作
2.《资治通鉴》采用的是什么体例()
A.编年体 B.纪传体 C.纪事本末体
3.编年体是按什么来编写历史的()
A.重要人物 B.时间顺序 C.重大事件
4.纪传体是以什么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
A.人物 B.时间 C.事件
5.《资治通鉴》的编写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谁给《通鉴》作序中说到的()
A.宋英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6.《资治通鉴》和《史记》都是()
A.断代史 B.通史
7.请在下列选项中找出与司马迁相关的内容()
A.北宋 B.涑水先生 C.李陵事件
8.《资治通鉴》记述了历史上治乱兴衰的教训,给统治阶级提供借鉴,全书宣扬“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其中“法”是指()
A.效法 B.违法 C.法制
(二)快速简答
1.《资治通鉴》用了多少年编成?
2.《资治通鉴》记述了什么时候的历史?共计多少年?多少卷?
3.“两司马”是指谁?
4.我们的历史课本是采用什么体例编写的?
(三)快速联想
《小儿击瓮图》 警枕 地下室(答案三个字)
西汉 史家之绝唱 通史(答案两个字)
(四)想一想
从司马光严谨治学的态度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意境悠远的宋词(板书)
1.词的产生及特点(板书)
唐朝中期以来,音乐比较发达,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高昌、龟兹的音乐)传入长安等地,原来盛行的五言诗或七言诗,句式固定,缺少变化,谱入乐曲有较大困难。为了适应新兴灵活的乐曲,为了便于歌唱,人们就按照乐曲的节拍来填写歌词,这就是词的出现。它实际上是一种新体诗歌,是诗的特殊形式。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
词源于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但又有别于诗,有它自身的特点。
(1)词牌:词因为有乐曲相配,故每一首词都有与其相配合的词调,词调的名称又叫词牌,每一个词调都有一个词牌名。如《虞美人》《清平乐》《水调歌头》等。
(2)填词:诗可以说写诗、作诗,而词的创作称填词,必须依词谱的相关规定(句式、字数、押韵的位置、对仗位置、平仄规定等)去“填”上适当的字,而不是随意地去写。今人填词一般依照清代舒梦兰编写的《白香词谱》去填,另外比较通行的有《词律》《钦定词谱》。
2.重要的词作者(板书)
(1)李清照(板书)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人。生活在两宋之交,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李清照生于一个有知识的家庭,因家庭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后来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俪。他们的婚姻向来被当作才子佳人、珠联璧合的美满结合。这一时期,她的词作以闺情相思,歌咏自然为主。后期,因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举家南逃。不久赵明诚去世,这在精神上给李清照沉重的打击。她只身一人,多年飘泊江南,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由于生活的巨大变化,李清照的词风突变,出现了关心国家命运、思念故乡的作品。她的词细腻真挚,流畅自然,后期则充满了沉哀凄苦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播放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诗《夏日绝句》。通过鉴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2)苏轼(板书)
播放课件《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北宋)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词坛上被誉为“不朽的精灵”。其成就主要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人称“五绝”。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作家,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他在政治上、生活上遭受一系列打击,尽管他有失望,有牢骚,有悲愤,却始终追求人生的价值和个性的张扬。
播放课件,欣赏《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净,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吟诵这壮美的词句,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到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播放课件欣赏《水调歌头》。
这首词寄托了苏轼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全篇写得酣畅淋漓,摇曳多姿,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在苦恼人生中的真诚愿望,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共同心声。
苏轼的词思路开阔,流畅隽永,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和雄浑博大的意境。他突破了以往的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传统,把山川、田野、纪游、交友、说理、怀古等丰富的内容融进词中,扩展了词的题材,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而苏轼本人已化作不朽的文学精灵――永远激励和指点着在人生旅途上艰苦跋涉、在文学的峰峦间奋勇攀登的人们。
(3)辛弃疾(板书)
简介(课件)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曾多次进奏,都未被采纳施行。因光复故国的雄才大志未能得到施展,一腔忧愤化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代表作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欣赏《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
学完“意境悠远的宋词”,我们进入“五分钟快餐”,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效果。
首席考官
文学艺术是重要的“精神食粮”,领略其精髓,才能陶冶情操,得到心灵的升华。欣赏文学艺术,请与我们同行,到浩瀚的文学艺术海洋中去航行。
(一)快速选择
1.词是不是诗()
A.是 B.不是
2.词的正宗流派是()
A.婉约派 B.豪放派
3.下列哪位作者同时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成就,人称“五绝”的是()
A.李清照 B.苏轼 C.柳永
4.李清照生活在()
A.北宋 B.南宋 C.两宋之间
5.下面是苏轼的作品,其中哪一首被称为“千古绝唱”()
A.《念奴娇 赤壁怀古》
B.《水调歌头》
C.《江城子 密州出猎》
6.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一首()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词
7.下面是一位南宋词人的图画,请问画中“挑灯看剑”的人是()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8.下列作品中哪一项不是辛弃疾的()
A.《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B.《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C.《武陵春》
(二)快速连线
1.我国古代文学家不但有名,有字,还有号,借以表达自己的追求或心境,请将下列文学家的姓名与别号相连:
清莲居士 苏轼
东坡居士 李白
易安居士 辛弃疾
稼轩居士 李清照
2.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传诵,尤其是一些名篇佳句,更是妇孺皆知。请将下列名句的上下句连接起来:
但愿人长久 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 晓风残月
杨柳岸 千里共婵娟
西北望长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 可怜无数山
(三)快速排序
1.“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于苏轼的《题西林壁》。请将下列四句按顺序排列:
A.不识庐山真面目 B.只缘身在此山中
C.横看成岭侧成峰 D.远近高低各不同
2.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她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于是她愤然写下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请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按顺序排列:
A.举家南逃 B.岳飞抗金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四)快速简答
1.“不朽的精灵”指的是谁?他开创了词的什么风格?
2.词能不能写?应该叫做什么?(附带说明)
(五)快速联想
1.南宋 豪放风格 为主抗金(答案三个字)
2.一道名菜 杭州 苏轼 酒(答案三个字)
(六)快速抢答
欣赏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和辛弃疾的《破阵子》。如果南宋统治者锐意抗金,李、辛二人会不会做出以上的词句?
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板书)
1.元杂剧(板书)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杂剧在元朝时已趋成熟,结构以一剧四折为通例,在四折之外有楔子,它冠于一剧之首,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相当于开场戏(承、前、转、合)。杂剧每一折都有唱、白、科三种要素,唱是歌曲,主要作用于抒情;白又称宾白,只用念不用唱,包括独白、对白、旁白,主要用来叙事;科是杂剧中的动作和效果。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类:旦、末、净、丑。其中旦、末是最主要的角色。
播放(《元代戏曲演出》图片)
让学生找出末角、丑角。
2.关汉卿和《窦娥冤》(板书)
关汉卿是元代戏剧的奠基者。在整个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他的剧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生性乐观幽默,面对多舛的命运和黑暗的现实决不屈服。他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窦娥冤》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年轻妇女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她临死前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旗杆的白练上、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关汉卿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窦娥的誓言实现,愤怒鞭挞了黑暗势力。
《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而关汉卿也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欣赏《窦娥冤》片断)
3.散曲(板书)
散曲,源于民间,是可以配乐演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的文学形式。散曲大量吸收了民间和少数民族的乐曲,在内容上更能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词相比,散曲的音乐性、语言表现力略胜一筹;它的表达自由活泼,题材内容无所不包,因而深为市民所喜爱。散曲和杂剧合称为元曲。
进入“五分钟快餐”检测,电脑演示题目。
首席考官
中国的戏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国剧――京剧外,还有许多地方剧种。不同的剧种在唱腔、人物刻画方面虽有很多不同,但上演剧目中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而这些优秀的剧目有许多都是从元朝流传下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感动天地的元杂剧”,领略前人留下的不朽作品。
(一)快速选择
1.元杂剧有承、前、起、合四折,其中高潮部分是()
A.承 B.前 C.起 D.合
2.下列元杂剧的角色中女角是()
A.旦 B.末 C.净 D.丑
3.元杂剧包括唱、科、白三要素,其中白又称宾白,指的是()
A.歌曲 B.独白或对话 C.提示演员的动作
4.我国元代有“元曲四大家”,其中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A.马致远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朴
(二)快速简答
1.国画、中医、烹饪和什么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国萃?
2.观《窦娥冤》片断,请回答该剧的名称。
(三)快速判断
1.元杂剧就是京剧()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是窦娥冤赴刑场时对黑暗势力的愤怒鞭挞()
3.杂剧和元曲合称散曲()
4.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
(四)快速抢答
出示一幅元杂剧的演示图,说出ABC三人物中的末角和丑角。
巩固小结
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珍藏。
最后让我们在苏轼的诗句中结束这节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