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具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二、探索1
三、探索2:
四、研讨
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 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 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
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轻重 [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活动手册最后一面没有“轻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发给学生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扶:抽2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2.机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学生自由描述。
观察、交流。
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汇报、交流。
看一看,闻一闻,掂一掂。
思考、交流。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交流、讨论。
能对物体外形进行观察和描述。
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板书
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较厚、较薄,有颜色、无色
闻:有气味、无味
摸:粗糙、光滑
掂:较重、较轻
……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