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以第三周期为例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
的递变规律
2、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镓,并公布了镓的性质,不久他收到了门捷列夫的信,“……先生,您所发现的镓,就是我5年前预言的“类铝”,只是它的密度应该是5.9-6.0,并不是4.7,请您再测一次,我想是您的新物质不纯吧……” 布瓦博德朗带着疑问重新提纯了镓,最终测得密度为5.94。
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门捷列夫预言的依据是什么呢?
门捷列夫的预言
Na Mg Al Si P S Cl Ar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3.你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吗?
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知识支持
(一)一般讨论:金属(Na Mg Al )失电子、
非金属得电子(Si P S Cl)
(二)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采用 间接方法判断: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3、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方案比较钠、镁、铝失电子能力
试剂:
金属钠,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酚酞,
盐酸(1mol/L), MgCl2溶液, NaOH溶液,AlCl3溶液,蒸馏水, 砂纸。
仪器:
烧杯,试管,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
分别加入2ml水,再加酚酞
分别加入2ml盐酸
加入AlCl3溶液溶液
AlCl3溶液
MgCl2溶液
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四
方案三
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不可行
单质的置换
温馨提示:
1.镁铝表面有氧化膜,实验前应先用砂纸打磨去除。
2.镁、 铝与水反应时,看不到明显现象,可适当加热,加热至沸腾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现象。
3.镁铝与盐酸反应时,盐酸取大约两滴管。
注意:及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提纲上。
结论
单质与酸
单质与水
Al
Mg
Na
剧烈反应,
大量气泡
与冷水不反应,加热反应
加热几乎不反应
反应迅速
放出气泡
比镁与盐酸慢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比水剧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
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逐渐减弱
我的成果
加酚酞变红
加酚酞变浅红
乘胜追击
阅读课本P21、 P22小组合作、交流收获?
1、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单质的置换反应
高温
加热
加热
点燃或光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单质间的置换?
元 素 14Si 15P 16S 17Cl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气态氢化物 化学式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酸 性
结 论 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
第三周期
Na Mg Al Si P S Cl
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与氢气的化合的能力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第二周期
Li Be B C N O F
碱性强弱
酸性强弱
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氢化物的稳定性
单质间的置换
类推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 PH3、H2S、HCl 稳定性依次增强
(3) HClO比H2SO4酸性强
(4)甲、乙两种非金属元素与金属钠反应时, 甲得电子的数目多,所以甲活泼。
体验成就
错
对
错
错
最高价!
2、已知X、Y、Z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且原子序数XA、原子半径XB、得电子能力X、Y、Z逐渐减弱
C、最高价含氧酸酸性H3XO4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照X、Y、Z顺序 减弱
得失电子的难易!
C
作业:
1、预习(二)预测同主族元素
性质。
2、完成28页第5题, 并思考:
判断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
力强弱还有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