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2-20 16: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本节属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二)教材分析:
本章前两节主要是从不同的空间介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环境”的特点,而本节侧重于阐明人与水的相互关系。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危机、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这几部分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时需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本节的整体框架。由于本节课分两课时,今天我主要说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掌握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
(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四)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有两个
(1)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2)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五)教学难点: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案例分析法: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再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2、讨论探究法: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得到提高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利用图片,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西南旱灾):观看这些让人揪心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下西南干旱给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动植物带来的巨大的灾难。进而思考:作为中国水资源的70%的西南都面临着枯竭的危险,何况我们比较缺水的北方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该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引入这一节的课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样用旱灾图片导入,能引发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产生深深的担忧,从而激起学生探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兴趣。
(二)扮演角色,调查案例
让学生扮演“水资源调查员”,走访以下两地
第一个地方:咸海
调查任务:1、咸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沿岸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灌溉水源从哪儿来?
3、咸海在忧虑什么?
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案例“威海的忧虑”。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发言时,每组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下一组发言时,只需说出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1、咸海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
2、沿岸地区的人们主要引用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发展灌溉农业。
3、咸海面积在缩小,部分动物物种灭绝,饮用水出现短缺,失业等。
第二个地方:以色列
调查任务:1、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在色列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吗?
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多”的?
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案例,“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
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不适合。以色列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奇缺,不适合发展耗水量大的作物。
2、“开源”与“节流”的方法,使水资源由“少”变“多”。开源的方法是海水、咸水淡化。“节流”的方法是发展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进而设问:从两个案例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两个地区都是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的地区,但不同的利用方式导致的结果却不同。以色列能够克服先天条件,通过开源(如海水淡化)和节流(如发展节水技术)两方面提高淡水的利用率最终创造了以色列的农业发展奇迹。而咸海地区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人们无节制地扩大耕地面积、过度引水灌溉,不但导致咸海面积不断缩小,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以色列的利用方式,同时避免如咸海利用方式带来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通过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分析目前全球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吗?
很显然不是。主要是什么原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色列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严重缺水,但农业每年为其国民经济带来十多亿美元的纯利润。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比以色列条件优越得多,却经常发生旱灾。连水资源较为丰富的西南地区也正在遭受大旱,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水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三)给合材料,探究原因
探究活动1:仔细诊断,查找水危机原因,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处方”
材料一:我国年产水量约2.8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水量是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的第109位。我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
思考:我国水资源数量上存在什么特点?
材料二:图。??????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漫画。及材料三:中国七大水系中日前极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思考:我国水资源水质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三:漫画。思考: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水危机的原因:自然原因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三多三少)人为原因一是随着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二是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2、针对原因,为我国下列地区开处方
各地
区有
针对
性的
措施
西南地区
修筑水库???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等
?
华北地区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计划生育???合理开发地下水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
西北地区
推广节水技术如:农业的滴灌技术??发展耐旱作物????合理开发地下水
?
让学生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学生的学习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是在积极讨论、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回答略。
(四)小组合作,总结措施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来总结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形成本节的知识框架。小组讨论回答略。
总结:开源:开发地下水、蓄积洪水、跨流域调水、淡化海水、人工降水。(五水)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用率。(三高)
过渡,从上面可以看出,只有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才能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前段时间西南大旱,不少地区土地干裂,人畜饮水告急。政府、百姓捐款捐水,奔赴灾区,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各地传唱。但一些人的做法却令人心痛。
让学生看材料,看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略。
过渡: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西南干旱再次敲响国内“水资源”的警钟时,其实并不能仅仅去怨天尤人。以色列等国因为缺水而创造出世界独有的滴水灌溉技术,国内却在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继续秉持粗放型用水模式,浪费水的现象到处可见。也许只有把节水、高效利用水真正转化在生产流程中,转化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或许是解决水资源之痛的必由之路。
(五)集思广益,节水行动
探究活动2:集思广益,制定节水行动计划。
?
节水行动
生活用水
关紧水龙头.?洗衣水洗拖把,再冲厕所?.用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洗车:用抹布擦洗
?
工业用水
水的循环使用.采用各种节水装置?.实行节水奖励、浪费惩罚制
?
农业用水
地膜覆盖、膜下滴灌
?
通过节水行动,使学生树立一种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并带动家庭。
课后作业:调查济源市水资源利用状况,撰写地理小论文。
四、说教学评价: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整节课以“案例、材料”组织教学内容,又以“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组织教学,“激活”地理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