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②理解河谷的发育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用实验法模拟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
②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河谷的演变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②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
3.说教学重点
①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
②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
4、说教学难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
二、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也是新课标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1)学案教学
????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每个学习小组上课前提前对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上课时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分组教学
将学生分为6人的学习小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我会使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河谷的形成、三角洲的发育等flsah动画,展示各种河流地貌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学生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三、说学法:
????学生正处于高一,具有动手能力不强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及方式都不够成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会自己画图
????如讲河谷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V形河谷、槽形河谷的图形,以加深学生印象。
(2)会自己动手做小实验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能动手做一些简单直观的小实验。
(3)会自主探索和与同学合作
????能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对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并善于与同学合作完成本组的共同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1、展示各种河流地貌图片,导入新课
?????伴着好听的背景音乐,展示长江和黄河沿岸地貌的动态图片,然后问这些美丽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各段河流两岸的地貌不一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课堂讲授,深化理解
(1)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了解下蚀、溯源侵蚀、侧蚀的概念,然后找一个小组来讲台前面做实验,小实验是找一个盛有湿沙土的盒子,两个学生抬起盒子,一个同学拿一个盛水的杯子往沙土中倒水,来模拟流水的三种侵蚀地貌,之后让学生进行第一次探究活动:讨论分析三种侵蚀作用对河谷的影响,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抢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作用形式
概 念
对河谷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展示flash动画《河谷的发育和形成》,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第二次探究活动:讨论河流发育的初期、中期、成熟期河谷形成的作用和河谷形态,小组派代表学发言,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时期的河谷形态,学生发言后板书板图:
在讲到弯曲较大河段河流对河谷的影响时,采用的方式是边画图边总结,总结时利用中国汉字“凸”和“凹”来讲解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理。
(3)接着讲河流堆积地貌,首先让一个小组来讲台上面做一个实验,来演示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准备一个装有湿沙子的盒子,要把盒子的一个侧面撕开,然后拿一个杯子往下倒水,观察当水携带泥沙流出盒子时堆积地貌的形成。
实验做完后,展示图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图片,播放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第三次探究活动:分析在山前、中下游、河口三个地区堆积地貌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之后教师总结后板书:
山前-------洪积扇或冲积扇
?????????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4)拓展提升
??研究课后案例《崇明岛未来是什么样子》,进行第六次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崇明岛是怎样形成的?
②崇明岛的未来会如何?
利用这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能够做到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溯源侵蚀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
侧蚀
??二、河谷的形成和发育
??河谷 下蚀、溯源侵蚀??“V”形河谷???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河谷拓宽
???????侧蚀????????“U”形河谷
三、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洪积扇或冲积扇
??????????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六、说作业
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但地处非洲赤道地区,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入海处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为什么?试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