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常州市河海中学 徐峥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三单元感知历史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朝翰林院学士徐骏感知历史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骇人听闻的“文字狱”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即明太祖,年号洪武。历史名人大搜索 他创立了长达296年的大清基业;是他缔造了绵延12朝的华丽王朝 ,他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 二十五岁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新民族满族,后脱离明朝建立了后金政权。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朝的开国皇帝。满洲酋长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二十二岁登后金汗,在位十七年,他完善后金的政治制度,为清王朝的统治政权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改国号为清后,尊其父为太祖。在位十六年。庙号太宗。1644年清打败李自成起义军,后迁都北京,开始了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清太宗皇太极1. 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
——战国、秦汉
2.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3. 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
——隋唐
4. 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5. 封建社会的繁盛到衰落时期
——明清(1368—1840)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程历代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情况:历史大舞台秦始皇
汉武帝
隋 唐
宋 朝
元 朝确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废分封立郡县,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行省制度明 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巅峰
——皇权的高度膨胀 历史大舞台明清A 整理一下明清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 B 把自己认为是关键词的圈出来
并与同桌设计出几个小问题 (1)朱元璋吸取元朝贵族专权的教训,大杀功臣,制造了一起波及面 非常广的什么案件?(2)朱元璋大开杀戒有什么害处和好处?(3)朱元璋杀掉胡惟庸后废掉了实行一千五百多年的什么制度?(4)明朝时什么成为加强皇权的可靠支柱?“锦衣卫、东厂”是什么机构? “设立廷杖制度”的目的和结果? (5)“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清朝加强皇权的政治措施
(1)军机处的大臣到底都有哪些权力?(2)军机处的设置目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好还是坏?历史小问题胡惟庸案:
官职:
罪名:
牵连3万余人蓝玉案:
官职:
罪名:
牵连1.5万人胡蓝之狱小小审判官 朱元璋害怕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
权,就借口胡惟庸谋反,把他杀掉,牵
连进去被杀的官僚贵族达到3万余人,并
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稗史汇编》——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这么多的功臣? 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如果你是宋濂,你会怎么想? 锦衣卫印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明宪宗时外另设西厂,都由皇帝直接指挥,目的是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这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锦衣卫是什么样的机构?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为了树立皇帝绝对的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制度,对不合己意的大臣,在殿堂上任意仗责。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这是军机处值班房,你知道军机处是个什么机构吗?军机大臣参与内政外交、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并代皇帝拟写谕旨,发布政令。但他们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值班。
军机处是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反映了君主专政已发展到了顶峰。雍正有人说:“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有人说:“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历史角政治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朱元璋设立廷杖制度清朝设军机处思想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实行文字狱下一页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焚书坑儒 举子看榜图 这是一张科举考生看榜图,你知道科举制到明清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诗》 《书》《礼》
《易》 《春秋》
答题形式:“八股文”
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八股取士知识窗明朝科举的教科书哑剧 举子看榜之七种心情 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因出题“维民所止”,被雍正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死,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康熙朝的《明史案》 。庄廷龙因修改明史被戮尸示众,伏法牵连遭祸者达三千余人。
徐述夔(kui葵)因两句诗而被开棺戮尸,徐的孙子和为诗集校对的人也全被处死。
……你了解哪些文字狱?大家谈知识窗: 文字狱 文字狱是因著文作字而获罪的政策。文字狱由来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明清时比较广泛。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为极盛,这三朝的文字狱捕风捉影之荒唐,牵强附会之怪异,株连之广泛,处理之残酷,无以复加。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明清政府为什么一再兴起文字狱?
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 从上述诗句中你体会到文字狱有何影响?“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 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政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呢?以史为鉴民主自由开放创新 课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搜集整理明清帝国加强专制统治的有关资料,以“我看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在班内举行历史交流活动。课外拓展:感谢指导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明清建立和文字狱的有关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男女生对抗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及危害,初步培养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难点 培养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中,已经对历代加强皇权的情况有所了解;在学习“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时对科举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明清文字狱的故事广为流传,对学生影响较深。七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学生的认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的体验,且对其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专制主义统治,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材分析
1.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制度已开始走向没落。明朝建立之初,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为了对日益变化的社会进行严密控制,明清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如加强皇权、八股取士与文字狱。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但却不能阻止衰落危机的到来。
2.本课共设有三目: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替”主要讲述了这一时期明清的朝代更迭,是以下两目学习的基础;第二目“皇权的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分别是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来说明明朝和清初专制统治加强的情况。这两目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形成,但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材处理
1.专制统治是贯穿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但以前并没有明确提出。所以,在本节课中提出有些突然,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断层。基于以上考虑,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先是引导学生回忆秦汉以来的专制统治情况,并以此切入主题,加深学生对专制的理解。
2.顾炎武和龚自珍对八股取士及文字狱的评价概括了思想专制的危害,有助于学生对八股文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故引用到教学中。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查找明清建立和文字狱的有关资料。
2.教师分析学生可能提出和遇到的问题,查找有关书目,做好准备。
学生在介绍历代中央集权表现时可能不够全面和准确,教师做好引导和补充的准备。
在探讨明清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的表现时,学生可能提出和设计的问题有:
(1)朱元璋吸取元朝贵族专权的教训,大杀功臣,制造了一起波及面非常广的什么案件?
(2)朱元璋大开杀戒有什么害处和好处?
(3)朱元璋杀掉胡惟庸后废掉了实行一千五百多年的什么制度?
(4)明朝时什么成为加强皇权的可靠支柱?
(5)军机处的大臣到底都有哪些权力?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好还是坏?
3.制作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到理性。学生的学法为查找资料、分析讨论、比赛等形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感知历史:观看《范进中举》感受所发生的事——吃人的科举制度
感知历史: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看几句古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教师: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即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骇人听闻的“文字狱”。
刚才老师讲时,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讲授新课
谈明清两朝是怎么建立的。朱元璋、努尔哈赤、皇太极、李自成。
教师:感谢两位同学让我们了解了明清帝国建立的情况。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巩固。说到加强皇权,其实古已有之。下面请几名同学带着全班回忆一下历代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情况。
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概况(秦始皇时:确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等;汉武帝时: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监察制度等;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宋朝: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元朝:行省制度等)
明清,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皇权的高度膨胀。下面请同学阅读“皇权高度膨胀”一目,整理一下明清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并设计出几个小问题,看一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一、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
A“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些?”废除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设廷杖制度等。
B“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引出“胡蓝之狱”。明朝沿袭元的丞相制度,由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权力很大,直接威胁着皇权,这使朱元璋忧心忡忡,为此朱元璋颇费了一番脑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把丞相的权力分归六部,而六部又由皇帝负责,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分散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
C“锦衣卫、东厂”是什么机构?东厂宦官统领的特殊组织,锦衣卫则是侍卫军队特务机构—— “宋濂见太祖”。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
D“设立廷杖制度”的目的和结果?
E“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F清朝又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呢?——军机处。教师简单介绍军机处的工作职能。
G军机处的设置目的?使皇权极度膨胀,真正实现了“乾纲独揽”。 录像
并通过问题设置,启发学生思考和辩论。
H有人说:“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也有人说:“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而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使中国的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皇帝一人一个决策的失误可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倒退,这也使中国社会潜在着危机。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专制统治的加强的确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是专制加强后,大臣失去了参政的民主和议政的自由,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只能惟命是从,失去了责任感和创造精神,这样既压抑了人才,也不利于国家的正确决策。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用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老师也设计了一个问题考考同学: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总结一下明清皇权加强的表现。
教师:同学们概括出来的也正是明清两代在政治制度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事实上,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还表现在思想文化上。说到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老师不禁想起了秦始皇专制统治时期那起令读书人胆战心惊的事件。同学们还记得吗?
教师:焚书坑儒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事件。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却说过这样的话:(教师大屏幕打出顾炎武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的坑儒还厉害。”
刚才看这段话时,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的眼睛都睁得好大。是啊,提起焚书坑儒,至今我们还能透过千年的历史感受到那份沉重。那么,比焚书坑儒还厉害的八股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二、思想上:“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1.“八股文”
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朝的一种形式。说起科举制,同学们能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呢?
教师:唐朝承袭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以后历代王朝也根据需要对科举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到了明清则演变成了八股取士。
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哑剧“举子看榜” 举子七种心情
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八股取士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教师:正如同学们说的,八股取士选拔出的人才说到底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从而有效地加强了皇帝的专制统治。然而,这也仅仅是在选官制度上。事实上,生活在明清两代的人们从不敢多说话,甚至文人们的遣词造句也要极其小心。
2. “文字狱”
必然还是偶然的。学生讲解有关文字狱的故事,教师给予恰当评价。
目的:是为了压制知识分子,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尤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甚。例如“明史案”、“胡中藻案”等。首先,这是因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稍涉嫌疑,即刀斧随之,严加镇压。其次,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
影响:“文字狱”是加强思想专制的突出表现,其影响是造成了社会的恐怖,使人才被摧残,使人民生活悲惨,同时也使读书人丧失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使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使国家走向衰败。
教师:事实上,明清两代因为一两句诗或一两个字而弄得抄家、杀头、灭族的事屡见不鲜。在这种文化专制下,天下文人闭嘴犹恐不及,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文字狱就像一把剑,悬在知识分子的头上,这也正是中华帝国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小结: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明清时期的一名官员,你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假如你是明清时期的一名知识分子,你在生活中又应注意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专制会使社会落后,民主才能促使社会进步。
教师:明清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为挽救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统治,而这种专制统治的加强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衰落的危机不可阻挡地一步步走来。那么明清时的中国又上演了哪些荣辱兴衰呢?
附:关文字狱的故事
1.雍正时,礼部侍郎查嗣庭在江西乡试时出了个考题:“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这本是《诗经》中的句子,意思是我们的国家十分辽阔广大,人民可以自由地走来走去。但是雍正却把它曲解成:“维”字是去“雍”头,“止”是割“正”首,意思是要砍掉雍正的头。这还了得?于是被定为“诽谤大逆”将查逮捕下狱。查又惊又吓,死于狱中,雍正还不解恨,下旨将查嗣庭戮尸示众。
2.乾隆自称“古稀老人”,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有一次自称“古稀老人”即被绞死。
军机处的设置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康熙帝在1677年在宫内设置南书房,又名南斋,抽调自己亲信的翰林官入房办事,替他起草重要的上谕或传达谕旨。这个机要班子的设立,实际上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限,许多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许多重要的谕旨也不再交付内阁草拟了。雍正帝时,为了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又于1726年在户部内设立军机房,在宫内的隆宗门内办公,1729年正式改为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共同组成,开始只是一个暂设的军事行政机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不过,军机处的裁决权完全出于皇帝,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至1792年被乾隆帝明令撤销。内阁也形同虚设。军机处仅设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二职。军机处的制度,大凡有如下各项:
1.办公无衙署,仅有值房。值房,位于隆宗门内、乾清门外西偏小平房内。其内,分满、汉二值房,分称“满军机处”、“汉军机处”,简称“满屋”、“汉屋”。它们之间,互不为属。这所小平房,原为板房;至乾隆初年,改建瓦屋。
2.无专官,仅有差官。军机处不设正式官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均为各衙门官员的临时差遣。而且他们经常提心吊胆,随时准备皇帝宣布自己“罢值”回归原岗位。
3.无司吏。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之下无吏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4.办事无规程。就使得这一机构,始终被神秘的迷笼罩,更便于皇帝为所欲为地弄权。
5.多方牵制,警戒森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太监不得在侧;一切官员不得进军机处值房,连“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处堂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