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是举世闻名的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大师、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西行取经,舍身求法的献身精神,孜孜不倦、执着求知的学习精神,百折不挠、励志奋进的进取精神,不慕荣利,心归大唐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早已融进中华民族意识形态中,成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玄奘的行动同时也是对中国人探险精神的有力证明。就在西方还在争论马
可波罗是否真的曾经到达过东方之时,玄奘已早在他几百年之前就穿越山川险阻往来于中国和印度大陆之间,这不仅仅是玄奘个人的胜利,也是中华文化走向全盛时期的胜利;
玄奘的行动更加告诉我们如何以开放的目光面对全球化。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特别指出,玄奘西行是世界全球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它不光是贸易的,同时也更是文化的全球化,玄奘用极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造就了亚洲特别是东亚文明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质,玄奘西行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004年是玄奘圆寂1340周年,2004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将孔子、老子、孙子、屈原和玄奘定为第一批对外宣传的我国历史圣贤,玄奘的贡献和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玄奘对亚洲佛教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更是因为玄奘法师所体现的那种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那种勇猛精进、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至今仍在滋养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
但是一千三百多年的风沙、战火与政治动荡逐渐湮灭了玄奘曾经走过的这条探求真理之路,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也一度成为殖民者、冒险家和寻宝人的行动指南。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玄奘之路上闪烁的灵光所吸引,背上行囊,体味着玄奘当年无比虔诚的心境,再度走上了这条伟大的文化探险之旅……
玄奘热的不断升温不仅仅来自于世界对这一文化交流使者的普遍关注,更来自于中国人文化自省意识以及求真探险精神的不断增强,这无疑是这一东方大国再度崛起的前兆,但是——
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对玄奘之路的文化考察,也没有对这一路线的全方位的考察报道,而以玄奘为代表的取经线路对中华文化甚至东亚文化的贡献绝不亚于丝绸之路,在中国人文化自省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这一考察的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已是不言自明的。
本次玄奘之路文化考察活动是首次由中国政府指导的、国内主流媒体和玄奘研究机构发起的、关于玄奘西行线路的跨领域文化考察活动,活动凝结了国内外著名玄奘研究专家的智慧,得到了途经各国政府的支持,汇聚了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和主流媒体的力量,必将会促进全社会对玄奘精神的学习和思考,对于我们今天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凝聚力,重塑民族精神,发愤图强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件7张PPT。开放交流“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徐 峥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徐 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学习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通过有关唐都长安的历史图片和材料,想像当时唐都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的学习,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重点:
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 内容较杂,理清线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交流么?(有的同学交流少,原因封闭自我,改变方式就是开放)对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同学之间不停的交流才能促使自身健康快速的发展,何况是国家之间呢?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你可知唐朝有哪些人物曾经在对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你可知道唐太宗时真有一位高僧只身西行天竺取经?日本留学生晁衡来华和唐朝鉴真和尚东渡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你想了解这些友好使者真实而又神奇的事迹吗?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播放鉴真东渡示意图动画
汉朝至唐朝以来,中国会与周遍哪些国家交流密切?日本、朝鲜、印度。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遍国家的神往。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对日本地理环境和我国到日本地理路线的初步认识),由于唐朝实行开放的政策,交流盛况空前。
遣唐使:日本该如何向中国学习呢?“遣唐使”(使命)给日本社会带去了什么?组织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对比唐朝风俗和日本现在的民俗,寻找相似之处?铜钱、茶道、榻榻米、和服、文字、书法等,认识都是交流的结果。
3.鉴真东渡:除了日本派遣唐使来学习交流,还有其他方式么?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回到鉴真东渡示意图动画——东渡日本的困难)请学生描述鉴真历经坎坷东渡日本的故事,在当时的航海条件下,飘洋过海要冒很大风险,突出鉴真一行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的事实,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欣赏他什么?)
假如你在当时率领一个文化使团去日本,你会带去什么?建筑等
评价:鉴真的六次东渡,传为中日交往的一段美谈。郭沫若称赞鉴真东渡:“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舍己为人传道艺”——鉴真把唐朝的建筑、医药等道艺传到了日本。在鉴真主持设计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在唐招提寺内保存的鉴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日本政府为什么要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表明这坐像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鉴真坐像是唐朝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日本政府把它定为国宝,表示对鉴真的尊崇和对中日友谊的珍视。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通过日本与唐朝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
玄奘西行
日本在与唐朝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唐朝也不忘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充实自己。举例:玄奘
介绍《西游记》中唐僧给你的印象?《西游记》是一部小说,书中绝大部分内容和情节都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但它是以真实人物玄奘天竺取经故事为原型,经艺术加工而成。那真实的玄奘西行是怎么回事呢?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原来西行的目的是求取佛经精义。
播放《玄奘西行路线图》,假如你重走玄奘取经之路,你会携带什么?会遇到哪些难题?而“玄奘图”中看到玄奘携带了什么?途中会遇到哪些艰难?先观看影片,再回答
(由于当时唐朝廷对出国西行控制严格,玄奘是混在西域商人团队中出国去的。一路之上,历经艰辛,凭着虔诚的信仰和坚强的毅力,他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在天竺,玄奘遍学大、小乘各种佛教教义,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3.从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你觉得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谈看法)
面对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追求真知不畏艰辛的精神;学成归国为国服务的精神。
4.翻译佛教经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国,到达长安。往返共计19年,玄奘从印度携回梵文佛经657部。在此后的19年,他先后在长安名刹弘福寺和慈恩寺主持译场,共译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他还带回来什么?他还撰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亲身游历过的110个及听闻过的28个西域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物产气候、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玄奘的弟子慧立、彦悰还将其事迹写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书中所述的玄奘心诚志坚、勇敢无畏,与《西游记》中所描写的唐僧有很大的不同。
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
1.繁华而自信的长安
假如派你出国对外交流学习,你回去对方国家哪种类型的城市?
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城的雄伟壮观,都市的繁华热闹,商业兴隆发达,使国内商贾辐凑。而它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是文人学子的心仪之地。
2.城市建筑布局特点(发纸)
假如唐朝皇帝请你设计都城,你会设计成什么形状?内部什么样的格局?考虑城市布设哪些设施?
观看影片,对照P37示意图分析唐长安城和你画的比较:布局合理、对称,封建统治者秩序等级森严,反映唐帝国的强盛。
3.来华“胡人”的聚集之地
调查问卷设计?比一比(发纸)
模拟一次街头随机人口调查,了解长安城中外国人口的存在及其职业,从活动中形成对这一国际性城市的认识。
由于唐朝的强盛和开放,与外国往来密切,长安也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最具国际性的大都会。一是在唐朝政府中供职的各族酋长和外国人;二是来华经商的外国商人;三是为长安学习的留学生和学问僧;四是来华的各国艺人和归附人。总之,唐代的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的城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
小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是中日和中印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唐长安以博大胸怀吸引八方来客。通过频繁的对外交往,中国的文化传到了世界各地,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也因此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各国华侨也把华人聚居地称为“唐人街”。同时唐朝也从交往中学习了其它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