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制作人:漳平一中 蒋雯 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体制的许多弊端,其中包括针对文艺和科学工作的种种清规戒律造成的对知识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挫伤。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国际因素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需要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
————————必要性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承认知识分子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需要。国内因素
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
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1、内涵:3、意义: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 成 就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相关内容谈谈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特点?1、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2、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
3、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潮探究一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一)文化的浩劫 “文化大革命”的掀起以文艺界为切入口。
1、1965年《文汇报》《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出笼,政治色彩变浓,批判范围扩大。
2、1966年2月的彭真等起草《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后称《二月提纲》)试图约束学术批判中的左倾错误,未果。
3、1966年2月的上海“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鼓噪“文艺黑线专政论” 。
——文学艺术惨遭摧残开始。
4、“八亿人八个样板戏”。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样板戏流行(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
齐喑概括文革中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三、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文学艺术的第二个高峰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坚持“双百”方针,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1、文化艺术再现勃勃生机繁荣表现2、体育成就举世瞩目1979年 中国重返奥委会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赢得“五连冠”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奥运会第一金
1992年和1996年,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中国均夺得了1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四位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就文艺工作做出的批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文艺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今天,贯彻这一方针,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2004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 结合毛泽东前后不同的讲话,探讨“双百”方针在执行中遭遇挫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结合毛泽东1956年讲话和温家宝讲话谈谈你对双百方针重要性的认识?探究二 左倾错误泛滥,影响到文化领域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结合材料,探讨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经验教训:(1)文艺要为人民服务(2)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思想(4)勇于艺术创新自我评测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价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 “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中央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为繁荣新中国文化事业的需要而作出的、符合科学与文化发展规律的伟大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尤其是文化建设理论的一大贡献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同时会遭受一些挫折。在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东西方文化论争充满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大背景下,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处于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挫折。在经历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后,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和之后邓小平等领导人对之给予的不断完善,事实证明“双百”方针是正确的。正确地贯彻和执行“双百”方针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今后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