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社会,每时每刻,我们的身边都充满着各种信息,我们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1.1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她是一名女性;
她长头发;
她在20到30岁之间;
她在台安二高工作;
她教地理;
她姓郑;
她是一年二班班主任:郑璇。解读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者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试验后需要3天以上方能恢复正常。亲历感官剥夺 蒙上眼睛、堵上耳朵,切断了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来源,就不能接收到视觉或听觉信息了,也就是无法通过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1.什么是“信息”?合作探究:信息的定义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 西”,也就是说,人们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
提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和物质、能量一样也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之一。
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香农
(信息学) 维纳
(控制论)
钟义信
(信息论)
2.信息的主要特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古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近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现代普遍性视频、图像、声音、文字、报纸、电视、手机
是信息吗?注意: 区分信息、信息的载体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载体本身不是信息。载体:视频、图像、声音、文字、报纸、电视、手机信息:视频、图像、声音、文字、报纸、电视、手机
所包含意义载体依附性大屏幕通知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1日下午19时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电子书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翻阅。
共享性萧伯纳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两个思想,甚至更多。※在共享的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目前,汽油价格高涨,许多加油站为了吸引车主去自己的加油站加油,想出“办卡自助限时加油直降1元”甚至更多的策略。加满一箱油可节省50多元。司机朋友排起长队等待加油。
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征?价值性司机和同学们都获知了这条信息,起的作用一样吗?
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征?价值相对性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时效性信息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信息的价值实现取决于对其及时地把握和运用。如果不能及时地利用最新信息,信息的价值就会贬值甚至毫无价值。鸟巢开慈善大会 每人可领5万
23日,沈先生称他远在江苏常州的母亲被一个叫“慈善富民管理委员会”的微信群“洗脑”,非要到北京来参加24日、25日举行的慈善富民专场会议。他说,这个会议可不一般,宣称在鸟巢举行,参会者只需缴纳10元钱胸牌制作和会议组织费,便可由国家报销交通以及食宿费。此外参会者还可现场领取5万元人民币。真伪性合作探究:以下资料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共享性 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 载体依附性总 结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信息的概念:香农
维纳
钟义信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载体依附性、
共享性、价值性、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真伪性练习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2.下列叙述中,其中(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BD4.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3.以下不属于信息的是:( )
A:一则体育新闻 B:一段宣传影片内容
C:一盒磁带 D:一条商品广告内容CC6.小明收到一条信息,说是中了大奖,他按要求去领奖,结果发现上了当。这件事体现了信息具有( )。
A、传递性 B、时效性
C、共享性 D、真伪性5.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