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探究一:你了解孙中山生平吗?探究二:你了解在马克思传入中国之前最进步的是什么思想吗?探究三: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探究四: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
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
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
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探究五: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什么?梁启超:
朱执信:①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
②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条件2、代表人物: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广泛传播 1、时间: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 著书立说:李大钊
2、方式 展开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成立组织:南陈北李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开设社会主义课程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②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③通过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专题六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
伟大先行者。出生于广东
省香山县翠享村。名文,
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
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
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孙中山(1866——1925)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D、孙中山早期活动:1894年由改良转向革命, 1905年创建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
A、时代呼唤: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不断碰壁进步性 局限性展开展开 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日后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返回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 ,民族独立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前 提补充发 展核 心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课标重点)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返回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
1911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二、三民主义的作用和实践1913 --192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失败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能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史实说明吗?
温故知新问题1:返回 孙中山为了用法律形式把民主共和制度确立起来和防止袁世凯集权专制,于1912 年3月11日领导制定并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这是该约法的部分条文。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诞生了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主观因素:
A、多次失败的教训
B、孙中山顺应潮流
2)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
1924、1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大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学生活动:比较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明确反帝目标;民族平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节制资本关注工农生活4、地位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展。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与中共合作作用:73页
晚年时期—壮志未酬探究活动: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1、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课堂练习1.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
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2.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3.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
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 D.三民主义4.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补充说明] 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发:
提出:
实践:
挫折:
发展:
再实践:
再挫折: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思考探究问题: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政治基础)
不同:1、民主革命阶段:有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练习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请问答:
① 材料一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② 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③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上有何重大发展?答: ①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
目的)。
②孙中山思想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
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③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5、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
史发展方向的是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主义比较起来,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共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纲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含义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二中的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哪些明显的进步性?
(3)与中共革命纲领相比,新三民主义缺少哪些内容?返回小组分工,一组搜集孙中山先生的 生平资料;另一组搜集孙中山先生的名言警句;第三组结合旧知,预习新课,列表总结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课时汇报成果,发言时间为三分钟左右.
学生活动:
课前:课中: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学生感受伟人情怀,教师做简单评价.
三民主义的实践辛亥革命失 败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活 动结 果性 质:
进步性:
局限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 反映 推动
(前提)民族主义
(核心)民权主义
(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没明确反帝——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暴力推翻清王朝 民族独立推翻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国民主权平均地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的归属; 政治机构民主化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新”在反帝“新”在更
关注农民和工人“新”在民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探究一:你了解孙中山生平吗?少年壮志 1866年月日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1879 年,孙中山前往檀香山投奔他的哥哥孙眉,在英美教会学校受到纯西方教育,使他认识到满清政府统治下封建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初步启发了他改良祖国的愿望。1884年孙中山回国,入香港中央书院求学,毕业后先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学堂学医,不久转入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此后,孙中山一度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遭到惨败。这一年,孙中山北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政治、拯救中国的建议,李鸿章对孙中山的上书置之不理,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第一次转变:改良—革命奔走革命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1895年,孙中山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泄密,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便宣告失败。孙中山被迫逃亡,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惠州起义、潮汕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加上第一次广州起义,共计十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了序幕。